新闻如何去媚态

2016-10-25 07:01周云龙
视听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上级领导语态主席台

新闻如何去媚态

视界观POINT

新闻去媚态,要从主席台开始,以上率下。

江苏前些时举行“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与会者广为传播的会议精神是,新任省委书记李强在最后总结讲话时提出的几件“小事”。其中一件是,今后会议发言,包括书面报告,不要再讲“尊敬的某书记,尊敬的某省长”,李强笑称,台上坐了十几个人,只对一两个人说“尊敬的”,也不太好啊,希望把尊敬放在心里,工作落到实处;另一件是,省内开会,不要对省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讲话”,重要不重要,不在于说,关键在于落实。

小事反响不小,可见,官场之上,所谓“尊敬”,所谓“重要”,大家都已装得太久,也装得太累。省委书记现在一语捅破,大家自然都如释重负。李强是对县委书记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其他级别领导干部释放的务实信号,更是对基层弥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再次叫停。同时,其实也是对新闻媒体的一次旁敲侧击。

就在前不久,某地市报头版头条刊登一则新闻(市台电视新闻,解说如出一辙),主题就是传达上级领导视察某市的重要讲话精神。摘录这条新闻的几个段落,也请各位一起领教下今天一些地方媒体的新闻语态——

段落一:XX书记刚到任后就即赴我市灾区现场指导抗灾救灾、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我市有力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非常明确的重要指示。这充分体现了领导对灾区群众的深深牵挂、对抗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XX发展的大力支持,彰显了领导的浓浓民生情怀和务实工作作风,使我们深受教育、备受感动和激励,这是我们做好抗灾救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宝贵的精神支柱。

段落二:会议认为,XX主要领导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为全市各级干部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努力践行。

这是其中两个片段,还有几大段“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可能是少见多怪,我在当地多位朋友推荐阅读之后颇感不适:字里行间,媚态丛生。这是传达领导讲话精神,还是伺机表扬上级领导?这是新闻报道,还是抒情散文?一组排比句,俨然是献媚拍马的文字标配。这是会议新闻,还是工作汇报?语态明显不止针对社会大众传播,更像是向上发誓表忠的宣言。显而易见,这篇报道锁定了一个特别的受众:XX主要领导,也即反复提及的XX书记。

十年前,央视孙玉胜写过《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记录了央视历时十年的新闻改革。这场始于1993年的改革,是从探索对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即新的电视语言叙述方式开始的。所谓语态的变革,我理解就是从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到“说人话”,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不扯大话空话套话。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新闻的语态是怎样的?地市报那篇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值得关注的是,那报道虽然署着记者的名字,不过背后必有当地主要领导的亲自指点,否则不可能有那样的“高屋建瓴”“情深意切”,不可能有那些不专业的新闻用语。镜头之外、主席台下,基层一些官员表现出来的前倨后恭、点头哈腰、逢场作戏,已是有失尊严,有损形象,令人恶心。而今,一些人公然以文字、声音、图像为载体,并经大众传媒公开扩散,如此“不设防”“不知耻”,始于何时、兴于何地?幸好,受众如今都有更多媒体选择,他们早已不买账。

私下一直有些好奇,上级主要领导在看到那篇报道时有何感受?是一笑置之、熟视无睹,还是拍案而起?他如果享受、欣赏,必然会迎来更直接、更立体、更猛烈的“逢场作秀”。在谄媚与掌声的包围圈里,多少上级领导能坚守立场、坚持理性?省委书记李强会场上的那些即兴提醒,相信会给当地媒体的时政报道拓宽思路,助推新闻语态的与时俱进。事实上,新闻去媚态,靠一线记者编辑或是总编台长的努力,有时是不靠谱,甚至是徒劳的,要从主席台开始,以上率下。可以说,主要官员对待媒体和报道的态度,往往更真实地折射出他的政治素养。这种态度,最终也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媒体语态,政治生态。

周云龙,也是新闻记者,没有写出多少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是节目策划,没有做出什么叫好叫座的栏目;也是高级编辑,没有看出多么高人一筹的地方……也是中年汉子,倒是悟出一点点感受来了,自说自话,权当闲话。

猜你喜欢
上级领导语态主席台
迎接新学期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失算
我们也想谈谈心
慎上“主席台”
动词的时态、语态
了悟图
分工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
欢迎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