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新教材的教法,对新课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 生物课 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的一般回顾或重复,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次总结,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作一次全面的评价、判断、取舍,是对教学工作者一次全新的剖析和提升,更是对教育教学一次中肯的补充。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在新课程理念的大前提下,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是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塑造个人内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理论。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这样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
一、教学观念的革新
1.倡导全人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没有实践反思,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很低,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或是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采用赏识教育。即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其一,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學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其二,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这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大特
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可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相长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将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而且使之便于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使学生看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自主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从学校以外的众多渠道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和教师双双获益。
2.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品格。学生收集的素材大都与社会生活有关,且很多是社会热点,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使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在高一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甜白酒的制作及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高二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不同容器对酸奶酿制的影响》,这些课题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这些课题的趣味性较强,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再如,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生物课,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项发展的、复杂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环境和条件限制的活动,更要求生物教师们从自身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自我反思,得到更准确的、更切实可行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生物教学科研作贡献,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