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齐苗
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学科虽不是高考科目却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然而在最近几年的全市教学视导中,我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学情分析问题
教学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正确掌握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1.“学情分析”的错误表述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数教师很难做到把握学情。目前,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要不就没有“学情分析”一项,要不一些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表述无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如“在此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名片内容的组成、名片的规划和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材为非零起点教材,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还使用的是零起点教材,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上下衔接不上,而且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基础较为薄弱,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学情分析”的内涵与正确表述
“学情分析”一般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方面是对学生主体存在的认知水平或程度和需求水平或程度的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主体针对所搜集的学前调查信息作出的统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或程度包括两类:一是已有习得的客观知识经过内化或类化所达到的经验状态;二是对即将学习而未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经验状态。学生的需求水平或程度,是指学生主体对即将学习内容应有的学习兴趣或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
3.正确使用“学情分析”的意义
(1)正确使用“学情分析”有利于贯彻“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
21世纪初,进入“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和“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之前突出研究教材,侧重教材分析;课程改革之后突出研究学生,侧重学情分析。随之而来的是教学基本功由传统的教师通过教材教育学生,转变为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通过“学情分析”的方式研究学生,不仅教学起点突出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直接性和针对性,而且可以如实发现教学难点,从而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
(2)正确使用“学情分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学情分析源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理论,是研究教学起点、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基本功。学情分析的具体化,是通过采用“分析提问”的调查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测量发现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制定引导学生有效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見:正确使用“学情分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排除经验性、粗放型的干扰,拒绝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而且可以与时俱进顺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存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考虑,任务的设计缺少系统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使得任务驱动无力。
(2)任务设计太简单,任务中对教学中的知识点重复性较少,学生还没领会知识点就囫囵吞枣似的完成了任务。
(3)任务设计庸俗化,于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很多老师喜欢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其玩游戏。这样的教学驱动只能是游戏驱动,游戏会驱动学生快速完成任务,而不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领会知识点,掌握操作技能。
(4)任务远离学生生活。任务设计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努力完成的任务对日常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对策
(1)如何确保任务与知识的系统性关系。一是加强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二是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甚至将整个学期(全书)统筹考虑,将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任务链。三是注意任务的综合性。
(2)如何避免教学目标片面化。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技术上的操练,还伴随有对技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信息文化的感受和内化。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使教学目标全面而丰富。
(3)任务设计避免庸俗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
(4)任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意义,不是臆造的,而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其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问题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的教学视导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走入了误区,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
一是敷衍应付,离题万里。
二是隔靴搔痒,避重就轻。
三是模式固定,毫无生意。
四是缺乏意识,得过且过。
2.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1)把握“反思”内涵,增强教学反思的预见性。
(2)把握“反思”重点,增强教学反思的针对性。
(3)把握反思策略,增强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一是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反思理论、观念;二是勇于通过反思促进合作;三是形成良好习惯,拓展深度反思。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