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有许多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再现历史、人文关怀、娱乐消遣等等。在姜文的电影作品中,观众除了可以看到这些之外,还能感受对人性的缅怀、社会的人文反思、历史的构筑重建等。姜文用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現手法来刻画人性、反思社会,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自觉的进入思考当中,观影、思考、洗涤心灵同时进行,这是姜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心理;人性;反思
一、纯真心理的人性缅怀
“人性通常由两部分构成,社会性和动物性。作为动物的人来说,其最基本的本能就是性欲,也是人类欲望的最中心”。
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对于每个人都追求的爱情来说,再多的赞美之词都无法掩盖其对性欲渴求的本质。大圣贤孔子曾经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和男女关系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直白来说就是活着和性。
在国外“性”一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话题,不管是“雕塑大卫”的阳刚之美还是大量油画作品中对于女性裸体妹的描绘都是非常直白的,电影的问世更是将男女两性的身体搬上了银幕,通过性欲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揭示人性。但在国内早期的影片中关于性的描写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哪怕一点的蛛丝马迹也被成为是“有毒的,危害性大的”。到后来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男欢女爱的描写对于爱情的追求也都是基于表面,没有深入的刻画和剖析。
直到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影片中对性描写的桎梏,作为姜文的第一部作品包含了大量对性的描写。影片中很多场景都是直接面对人对性欲的本能,在一种轻松幽默的场景下对性进行调侃式的刻画描写,不掺杂任何的伦理道德、世俗眼光、传统束缚。姜文只是在用最纯粹的方式来表达性的简单和真实,这种纯粹在人身上展露出来的是那份纯真和激情。在采访中姜文曾说过“我觉得就是现在说白了,就是说里边的角色能做到常人想做,但是可能由于社会的种种原因不能做的事,在这些行为里面能勾引出人们内心中的心灵里边的,可能已经忘怀的或者说已经被忽视的一些人性的东西。所以观众说一部好电影是对人性的缅怀。
这部影片对文化反思的重点之处在于姜文用他的逆向思维来缅怀他的青少年时期,这种逆向思维就是用其他导演不敢触摸的禁区——性来追忆当初的纯真年代,在影片中“性”不仅是马小军单纯对米兰的迷恋和欲望,更是一种集体化的青春躁动时期的表达,它并不是叙事的纽带,而是一种怀旧情绪的抒写。当余北蓓闯进男浴池被水浇湿衣服显露出朦胧身体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有了正常反应,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何况是一个处于那个激情似火的特殊年代青春期男生。可是刘忆苦却很生气的一巴掌拍在了头上,嘴里还喊出了流氓的字眼,这个场景看起来像是对影片快节奏的一个缓冲点,没有什么重要地位可言,可实际上,这是姜文对用“性”来缅怀纯真的一个交代。这帮孩子抽烟打架,像是一帮小混混,可对性确实充满敬畏之情的,看似混乱的男女关系只是友谊交往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正常身体接触,虽然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可在“性”的态度上保持着纯洁,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身体上还是对理想和精神充满的热血。
影片中有一场余北蓓追逐马小军进行强吻的戏,这场戏把动机不纯的观众彻底的嘲讽了,当马小军推开余北蓓,余北蓓站起来继续追吻其他人的时候,一种个人的性行为变成了伙伴之间的嬉戏打闹,观众们关注的是余北蓓和马小军的吻戏,而影片中的人物则是一种看热闹的娱乐心态,他们并没有把吻和性连接起来,这让观众受到了赤裸裸的奚落。马小军的躲避不仅是因为害羞更多的是因为心中的米兰形象,他认为这是一种背叛,而余北蓓则是一副男孩子的姿态大大咧咧的进行一场好玩的游戏。虽然亲吻已经是性接触了,可姜文还是用一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利用“性”来反映那个特殊年代中人们的思想上肉体上的纯真,这种纯真是现代人没有拥有的。
姜文用这两场戏来反思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所缺乏的那种纯真,将对青春时期纯真的追忆和现在文化的反思结合起来。使得姜文在影片中的文化反思意识更加明显和深刻。
二、复杂社会的人文反思
当代社会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社会发展样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所不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传媒生态的改变,复杂多元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渠道带来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作为影视作品来说,曾经仅用于分析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缝合理论现在似乎已经泛化的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文化商品之中。另一方面则源于我国特有的社会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的三十年,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精神文明却相对滞后。涉及社会公平、司法公正、信息公开、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事件频发,客观上也促使电影创作向人文反思方向发展。
从个人创作风格来说,运用夸张的舞台造型和表演风格完成内涵和寓意式表达是姜文电影一以贯之的风格,而且从个人角度来讲,作为一个个性鲜明地导演,姜文是绝不可能缺席一场如此盛大的人文反思盛宴的。于是《一步之遥》就成了姜文搞怪、讽刺和戏仿的工具,在满是荒诞情节和神经质表演的画面中,姜文又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了他对于电影的独特理解,并颇有洋洋自得之意。
从电影情节上来看,无论是影片一开场对《教父》经典镜头的戏仿,还是之后所谓花国总统总决选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一种荒诞感;从影片的画面表现风格来看,无论是人物还是道具,或色彩突出或边界鲜明,都在画面中占有绝对的视觉中心位置;而场面调度和台词设计更是独具风格而匪夷所思,无论是低于正常视线的镜头与画面中美女撩裙的结合,还是众多一本正经却满含虚伪的台词,都充满了荒谬感。这种种充满个人风格的手段相结合,加以喻示意味的情节设置和台词设计,在荒诞与讽刺中对现实进行反讽,使电影表现出超越本体的文化反思价值。
对于身处于现实世界的观众来说,影片所隐喻的种种现实的感受比影片本身所表现的要强烈多,所以《一步之遥》是一部看懂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影片。所以有人说这是姜文的无病呻吟,有人说姜文宝刀已老,也有人拿它和《太阳照常升起》比较,说姜文一贯的锋锐和深邃并没有在《一步之遥》中体现出来。从本文对姜文风格的分析来看,姜文电影的风格应是抛却情节之外的东西,他总是用表面的荒诞和搞笑隐藏更深刻的哲理与思考。
《一步之遥》这部荒诞剧讽刺了当下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一点并不难看出,也没有什么稀奇,但这绝不是影片的真正内涵。单纯的生发对于社会的思考对姜文来说是肤浅的,是不屑为之的,他只会注重更深层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情节、荒谬感和社会现实都不是姜文想要表现的东西,《一步之遥》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一步之遥”,而与其他无关。这一步可能是真理与谬论,可能是生存与死亡,可能是理性与非理性,可能是物质与精神,也可能是利益与友谊。姜文仿佛用“一步之遥”四个字将当今社会一切对立矛盾又有机统一的关系尽皆囊括其中,这应该才是影片在人文和社会价值层面的真实寓意。
【参考文献】
[1] 李尔葳. 汉子姜文[M].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8.
[2] 苏 牧. 太阳少年:《阳光灿烂的日子》读解[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 王 朔. 动物凶猛[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何瑞瑞(1988—),男,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商丘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