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兰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的作用,聋生本身生理缺陷所形成的语言障碍,与父母和周围正常人无法沟通,他们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如何提高残疾人素质,使其能自立自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就业渠道广而艰难,这对残疾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犯罪人员也有所增加,因此,在聋生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关键词:聋生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聋校的德育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耳聋学生的心灵,使之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但由于耳聋学生生理上的缺陷及由此形成的语言障碍,使其道德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往往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受暗示,表现出多疑、脾气暴躁、偷摸、早恋等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手机聊天,已是聋生的一个普遍沟通工具。在网上查阅资料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加之聋人辨别是非能力差,聋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如果再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目前出现聋人犯罪趋于增加的现象,因此,聋校加强聋生的德育教育,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聋生实施德育渗透就更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聋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谈几点做法:
一、直观形象,寓教于乐
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视觉就成了他们接触社会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像正常学校采用单凭讲述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最适合的方法就是直观教学,在生动形象、气氛活跃的环境中加强德育渗透。
1.演示法。根据聋生模仿能力强、表演人物形神兼备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还能从身临其境中得到教育。我班上有一男生调皮好动,常常做错了事不敢承认。在讲《诚实的孩子》一课时,针对这一现象,就让他扮演列宁,再找几名学生扮演姑妈和表兄弟、表姐妹。通过表演使学生认识到了一个人做错了事要大胆承认,只有主动认错,才能改正错误。这一表演使该同学从中真正认识到了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要敢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克服了直接批评教育的弊端,从而使德育教育渗透于融洽氛围之中。
2.兴趣教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根据聋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充分利用愉快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精彩的马戏》一文中,我制作了“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马钻火圈”等一系列动物表演的道具,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这些精彩的节目是是通过马戏团叔叔阿姨辛勤训练得来的,突破了教学难关,德育渗透也便自然容入其中。
二、关键词句,统领全篇
一篇课文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事物特征上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很好途径,全篇课文的教学也就迎刃而解。
例如在讲《王冕学画》一课,我紧紧抓住了“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出了神”这两个关键词句,突出了王冕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教學“出了神”这个词语为例,我直接从看图入手:“画上的王冕在做什么?谁能说说他脸上的表情怎样?”通过观察,学生看到王冕托着腮,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湖里的荷花开的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看小人书看得出了神”、“看动画片看得出了神”的例子,使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更清楚了,从而引导学生悟出“出了神”这个词语的道理来。然后再从“王冕看得出了神,产生画荷花的想法,你觉得应向他学习什么?”这样对学生进一步的点拨,使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产生新的飞跃,懂得做事就要全神贯注、潜心致意,才能达到目的。这样结合词句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从课文内容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当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就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使文字描绘的意境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与文章里所表达的感情水乳交融。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学生对两只小狮子有了整体认识以后,为了让学生初步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人”的人生观念,就要从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形象中,懂得“勤”与“懒”的区别,会给今后的人生带来“好”与“坏”的结果,渗透朴素的人生观教育。因此,我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两只小狮子不同的对话中,加深对刻苦练功的狮子的敬佩之情,对懒狮子的厌恶之感,从而对狮子妈妈教诲懒狮子“……你应该刻苦练功,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学很多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真正的人”的强烈愿望,立志勤奋学习,学好各门功课。
四、从课文的写作意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透过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感受和体验,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燕飞回来了》一课,学生阅读后知道燕子在沿途中看到的新变化有“海上井架”、“电力机车”、“新房子”。在讲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乡及学校的吃、穿、住、用在这几年中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从这些直观的“巨大变化”中去寻找、探究变化的原因,说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校领导的关心爱护,从中懂得“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更加热爱共产党,更加热爱我们的学校,更加努力的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五、因势利导,鼓励进步
德育渗透不仅在范文讲解中进行,还可以在指导学生练习时适时地给予引导,使学生接受教育。
我们班的某学生,家住县城,父母是生意人,家庭比较富裕。又是独生子,父母对其百般宠爱,因此,该生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在讲解《两只小狮子》一课的句子练习“()真是一个(),不但(),而且()”时,针对他的这一弱点,我设计了例句,但并未急于先填第一空,而是先写了后面几个空“()真是一个(好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还经常为班级做好事)”。这时我指名学生到黑板填空,发现添的竟然是这名某学生的名字,我就因势利导,他绘画好、体育好,如果劳动再好就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学生的身上。课后,我发现这位学生主动地为老师擦黑板,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从课后反馈上说明,巩固练习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设置悬念,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六、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聋生自卑和缺乏上进心的特点,我利用课文先进人物生动性和感染性,使学生产生共鸣,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看到光明和前途,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我班的某同学,12岁才上学,开始她感觉自己的年龄太大,与同学不合群。一次次考试成绩很低,一度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在讲解《爱因期坦小时候》一课时,我就启发教育她,使她认识到生活中会常常遇到挫折,关键是跌倒了要勇敢地站起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不甘自暴自弃,她同样也能做到,于是,通过启发教育,她从此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七、总结归纳、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非是孤立的无规律可循的,需要我们特教工作者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充实完善。我针对聋校五年级教材,根据不同的课文,对相关的德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感情的篇目有《葡萄沟》、《颐和园》等;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习惯的篇目有《蜜蜂引路》、《小壁虎借尾巴》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参与竞争的篇目有《跳高》、《决赛》等;教育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思想的篇目有《看日食》等。
树立榜样,增添信心的篇目有《爱因斯坦小时候》等。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在正确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把握其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只要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从细处、小处着手,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定会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让聋生成为“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社会劳动者,使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1]韩召来;《二十一世纪教育文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语的几点做法》2000年第三卷224页
[2]何玉娟 ;《特殊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智残儿童实施德育的几点思考》2000年第4期20页
[3]粱娟《特殊教育》--《帮助低年级聋生形成道德概念》2003年第4期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