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霞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在教学环节中逐渐重视提问的技巧。提问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存在很多的技巧性问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也是教育部的规划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的重点。对此,应该积极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 提问技巧
当前课堂下的教学的改革向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因此,其更加重视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及时的检测,但是提问的技巧则关系到学生对这个方式的接受程度。[1]
一、如何进行艺术性的高效提问
历史教学在初中阶段其涉及到的主要的知识点并不是特别多,这些知识点的提问要根据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课程设计的环节进行相应的问题思路设计。必须要保证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同时,可以再教师的点拨中收货答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设计阶段就问题进行研究,保证提问的内容不是大众化都知道的知识,也不是学生都不懂的知识,提问的内容一定要具有诱导的效果或者是作用。[2]
1.求异设问,变中求活
问题的实质相同但是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提问角度其可能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比如学生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如:XX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回答的过程也就是按照套路进行作答,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将问题进行调整换一种角度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说XXX是其后续的事情发生的必然结果,在后续的事件的发展中其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这种提问往往能让学生想的更深入,思维不再是直线型,而是发散型思考。提起了学生的趣味,不但让其理解了这个历史事件的另一层含义和作用,又提高了其看待问题的角度。
2.浅处深问,静中释疑
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些浅显易懂,这种直白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并不具有什么挑战性。对此,教师应该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表面上仿佛“無疑”。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典型代表发言交流,教师顺势对其准确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知识疑点,深层次理解了学习内容,迅速达成了学习目标。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
在教学环节中,对问题进行思维障碍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时对问题进行迂回的障碍设置,这样让学生短暂时间内不能作答,但是在思考过后,必然会对问题有所发现和研究。最常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但是商鞅成功了?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的改革的学习。,我们如何看待当今的改革?学生的思维可以不局限在传统的提问的方式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的能力,并且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领悟水平,保证了其思维的活力。
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解决时需要进行分步。在提问时必须确保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曲径通幽,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讲解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时,采取了四步设问的方式,第一“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第二“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第四“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通过四步的设问以及老师的及时步点拨、引导,不断的使学生的思维深入,最终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习当中的各种困难问题。
5.创设矛盾,激起波澜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问题,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所以,如果能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对立的意见,那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采取设问的方式,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并且通过小组间积极讨论方式,在争论中能够得到大家比较认可的结论,在矛盾中不断的获得真理,这种创设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高效的体现。
目前主要是素质教育,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进行合作互动,交流展示时必须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问技巧。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必须充分的利用提问的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和纽带。[3]
结语
为了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内容的不同理解,应该加强对教师额提问技巧的培养,将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现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提问的技巧应用的好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活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性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历史课堂教学中心理学运用的尝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丽清;构建“扎实”和“朴素”的理想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 黄靖喜;丁雪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郭丽清;构建“扎实”和“朴素”的理想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