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明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少教师常常把苦口婆心的规劝和义正辞严的教导作为“治疗”学生错误的“速效药”。结果往往是费尽了口舌,浪费了精力,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教师很少站在犯错误的学生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也有着同成人一样的虚荣心,尽管自己犯了错误却仍然不希望丢“面子”。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维护他们的心中那份自尊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准则。所以当学生的行为不符合课堂的要求,或者说学生的做法与教师的正常要求发生冲突时,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对学生给予谅解。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这条成功路上需要老师做许多。
首先,我曾感同身受,明白成功的前提需要克服怯场心理。我的思绪飞到了刚做班主任那会,有个叫陈某的孩子要在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而他是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在全校学生面前成功地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是如此。临上场前,我问他:“你准备好了吗?”他有些不自信地回答:好了。也就是那怯怯的声音,预示着成功将与他失之交臂。我一直对他的失败耿耿于怀。今天,我也感受着他当时的紧张,明白了让孩子走向成功首先要克服怯场。就像我上台演讲前,对自己说了无数遍:只要站在演讲台前,我就向成功跨进了一步。不要怯场,不怕忘词,讲不下去就拿着稿子读吧。这远胜于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发呆着急。当然,话说回来,那些能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主持人活动的同学,他们就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生富贵的人那样,天生具有走向成功的气质。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在他走向成功的路上,多设挫折,使他们明白成功不是你的天分,而是需要努力获得的。
其次,我也知道成功青睐于不懈努力的人。就我个人来说,我属于不懈努力的人。通过我个人的勤劳付出,我在英语教学和教务工作上获得了一些成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緣故吧。我特别喜欢那些资质不怎么样,却十二分努力的学生。像我们班的田某,上课的时候,不太看得到她积极举起的小手,却可见她充满求知的双眼。她总是不同于积极发言的同学那样的呱躁,她也不轻易举手,但当举起手时,伴随着她的就是阵阵掌声。这种不名则已,一鸣惊人的作风,它的幕后却是辛劳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我们的教学对象中有无数的“田某”。他们可能表现平平,却充满着智慧,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可以使他们在不断的磨练中,快速走向成功。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课,我抽查学生的回家背诵情况,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抽查一个,但轮到王某的时候,她支吾着,背不出来。我便毫不留情的给她扣了分。接下来的事情,没有我想得那么顺利,等我要接着上新课的时候,她就开始小声哭泣,引得许多同学的关注,在她周围的同学,不顾上课,开始安慰她,有些小朋友还大声喊着”我看到这个乱糟糟的情形,非常生气,大声在全班面前批评王某:“回家没有好好,还有脸哭。”并用目光制止了周围同学的围观与窃窃私语,继续自己的教学任务。
当然,在王某的哽咽声的伴随中,我的课的收效很低。学生根本没有学习愿望可言。我也没有心情使课堂“玩乐”起来,因为在我大声批评王某之后,这个小姑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始终带着仇视的眼神盯着我。我因为她的眼神而心神不宁,“难道是冤枉她了?”“希望她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一蹶不振。”
整个班级就在这种骚动与恍惚中结束了这节课。
下了课,王某已经止住泪水,她很冷静地走到我的身边,幽幽但坚定地说:“我昨天回去明明已经背熟的。”因为我知道她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我在批评了她之后,已经开始后悔了,看到她上来解释自己的立场,我为自己,也为她找了个台阶:“今天学的这篇对话好好回家准备,希望明天你是第一个来我这里背诵的人。”
幸好,这个孩子还是上进的。她为了一洗耻辱,果然最先背出了课文。我就在课堂上,为那天的“失误的批评”做了一个很好的补救。“昨天王某因为课文没有背熟而痛苦难受,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成了第1个背出课文的人。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呀。”孩子脸上又有了那份自信,上课更加认真了。我也从那种愧疚中解脱出来。
我知道自己的课堂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吸引每个学生的目光,但我绝对不想因为我的语言,使一颗“上进的心”随意受到践踏。孩子一旦不喜欢这个老师,就肯定会讨厌这个学科,更加不会愿意学好这个学科。我有限的能力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我的课,那就决不能再让喜欢我的课的孩子受伤。人家说的“地域保护”现象,在我的教学中,有“学科保护”现象。愿意上我的课的孩子,我得“宠着”;还不愿意上我的课的孩子,我得“骗着”;那些坚定地说自己不喜欢我的课的人,我得“劝着”。
当然,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学生都会走向各自不同的成功彼岸。这是我最后想表达的观点。
人类社会是个和谐的社会群体,有靠脑力养家的人,也有靠体力糊口的人。社会群体在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着层次差异。我们的学生群体,也有类似的现象,我称之为“班级生态”。当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时,想要通过课堂的教学,达到“五根手指一样齐”的境界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我觉得教师要更新观念,做一些符合“班级生态”的教学措施。老师们也不要抱怨“我们班的这个同学又懒又笨,成绩太差了。”其实,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班级生态就会不平衡,优秀的学生也就体现不出他们的优秀了。对于这些处于班级生态劣势的学生来说,想让他们和班级的其他同学齐步走向成功,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觉得,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长,适当支持他们发挥特长,别揪着他们的作业不放,相信他们将来也会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们不该强求那些连语文、数学都学不好的同学,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人人都做科学家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我们何不为将来的社会着想,放开手,让开路,让那些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有时间做他们想做的事,成全他们走上心中的罗马之路。
教育,在这种时候,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