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洞 广积粮 打大战

2016-10-21 15:39黄卫正
新课程·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问题式教学思维训练

黄卫正

摘 要: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健全的人格等是创新人才应有的素质。其中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层次的智能活动,良好的思维品质则是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学生未来创造发明的心理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的各种有利条件,挖掘教材、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等一系列教学策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挖掘教材;精心设疑;问题式教学

深挖洞是指挖掘教材,精心设疑,激发思维,培养能力;广积粮是指累积深挖洞培养的各种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打大战是指打好高考战、人生战。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常常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常常注重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时进行思维锻炼,而忽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思维的锻炼。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乃是创设高效课堂的着力点。笔者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1.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潮流,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为代表,并对科学教育和人的素质提出了重大挑战,挑战的核心是人的创新素质。谁掌握了创新这个核心和灵魂,谁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谁就站在知识经济的前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推进,面对国际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要继续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出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健全的人格等是创新人才应有的素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则是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学生未来创造发明的心理基础。只有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造就创造性人格,方能解放思想,提高整個民族的思维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巨人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米,变成外显的、现实的创造力,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形成和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获得完整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学会了思维的学生,从解决疑难问题当中体验到一种思维带来的成功快乐,就会充满自信,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成功,自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质疑、思考、研究、解决问题。把课堂所学和掌握的知识成果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不断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开发和运用内在的学习潜能,进而构建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是一个生动、能动的生命个体。因而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教育的使命。

二、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新教材、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1.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课改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习。新课程倡导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设置有效问题,引发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并引导学生同伙伴合作完成任务。

2.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是新教材的必然要求

新教材设置了“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等栏目。“你知道吗”栏目设置在新内容之前,通过对此类栏目所提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栏目是新内容的核心,学生可在问题的引导下,合作学习,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问题解决”栏目设置在新内容之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练习,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是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前提基础

新教材中“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给我们设置了着眼点,要真正成为着力点、落脚点,还尚需挖掘教材。首先教材序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次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缺乏常识、或问题过大、或梯度过大,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次教材中散落的知识点易被忽视,而它们往往是设置问题,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很好题材。

教研员杨基松专家在化学教研活动中指出:教材有教材序、教师有教学序、学生有学习序,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含两块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材序主要是先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我认为先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后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的教材处理更符合“用教材教”。

教材中的引言、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都涉及的是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其中观察与思考的实验是探究反应物不同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活动与探究”探究的是同一反应物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属于定性分析,而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表示方法则属于定量分析。此节先讲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问题,后讲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既符合科学探究次序——先定性后定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序,并且可为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表示方法的质疑提供空间。

以下是笔者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挖掘教材、精心设疑、激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具体探索。

1.在“观察与思考”中,设置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铝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问题设置1】在“观察与思考”的演示实验中,比较了镁和盐酸、铝和盐酸的反应快慢,请问运用了什么方法?该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问题设置2】双氧水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要比较双氧水在浓度、温度有无催化剂的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应该如何设计?

2.在“活动与探究”中,【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在温度不同时的反应快慢;【实验2】比较过氧化氢在有无催化剂的反应快慢;【实验3】比较过氧化氢在温度不同时的反应快慢。

【问题设置3】理论上,减少到几个实验,就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实际为什么不如此设计?请同学们在6个实验中进行组合,有几种方式?分别是哪几种?

【问题设置4】①MnO2、FeCl3分别在各自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②MnO2是催化剂吗?

③MnO2、FeCl3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说明了什么?催化效果一样吗?还有没有物质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否只有MnO2、FeCl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④在【实验1】中,过氧化氢在温度不同时分解产生气体的现象不够明显,你能使现象明显吗?

3.在“问题解决”栏目第2题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问题设置5】①在前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对于不同的反应,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②在前面的實验过程中,我们比较化学反应进行快慢没有具体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定性方法;若有具体数据,则可称之为定量方法,化学反应快慢的定量表示方法叫做化学反应速率,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可以有哪些表示方法?(一定要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表示吗?浓度一定要物质的量浓度吗?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表示有什么优点?)

通过以上教材的处理和挖掘,不仅能实现知识目标,还能实现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实践证明,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讨论非常热烈,举手非常踊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无疑给学生插上了发散性思维的翅膀,培养了创新思维,提升了思维品质。在上届学生的化学竞赛中,笔者任教的两个普通班在市级以上的获奖人数(包括唯一的省二等奖)超过两个重点班。

总之,深挖洞,广积粮,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疑,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中传授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人生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邵志芳.思维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星,沈仪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田入欣.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化学教学,2002(5).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问题式教学思维训练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