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6-10-21 07:09蒋桂凤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数学特征

蒋桂凤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的,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这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基础,提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旨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特征;重视参与;巧于设疑;启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75-01

随着新课标深入展开,学校教材也开始更新,教师一接触新教材,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一缕清新之风,新理念、新思想从教材中四溢出来。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習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传承知识、培养能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函待研究的实践问题。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

1.1 学生情感的关注。高中阶段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具有较多的经验,在新课标视域下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根据教材、教参或教案教学,或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生的情绪和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知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学生是主角,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1.2 学生发展的注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显然,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不仅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现代教学设计最本质的特征。促进学生发展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和谐、主动而自由快乐的发展是发展的真谛。因此,新课标视域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发点。并且,这种发展也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包括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1.3 双主体意识的唤起。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安排好教学,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更好地发展;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双主体"教学观中,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依赖于教师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学生才能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师的经验才能得到增长、知识系统也得到更新。

2.重视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从而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巧于设疑,促进学生交流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问题、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恰到好处,有意的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法显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这样,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提问过程,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也可以及时地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交流,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等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管学生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掌握答案的方向,适时地引导与纠正,从而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正确方向,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动态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潜力,在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下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交往、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尊师爱生、交往互助、宽容和谐、乐观向上的快乐,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