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实践

2016-10-21 05:39石磊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历史教学方法

石磊

摘 要:创造性思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本文研究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进而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12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历史教学应注重以史实和史料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目前,历史教学存在照本宣科、被动记忆、思维活跃度不高等情况,亟需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一、创造性思维与历史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体系包括发散思维、纵向与横向思维、辩证思维等三个方面。

(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围绕某个主题,寻求不同角度与层次的解决方案或结论。自然学科的结论有精准的数据,而历史学科的结论常有多重解释。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以非常规的途径考虑和分析问题,从而建立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能够克服历史教学中刻板、陈旧的局限,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多元理解。

例如,“落后就要挨打”可以这样理解:一是落后必然挨打,如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体现出社会发展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本质规律;二是落后可以不挨打,如中国唐朝、宋朝对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的文化、经济支撑;三是落后与先进可以相互共存。在多极世界体系中,各国政治积极水平差异明显,但是各国相互牵制、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形成了对“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同理解,而且增强了对政治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二)纵向与横向思维

纵向或横向思维是以时间、空间等为内部联系要素,运用推理、联想、归纳等方式将局部的历史事件和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横向思维侧重于研究在相同历史时期中,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差异。如近代历史上,亚洲不少国家曾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成熟已赶超传统的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水平。但是,面对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影响,亚洲各国却具有不同的命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朝鲜和印度沦为殖民地。这说明,以保守的方式面对时代变革,必将为历史所淘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时代变革,才能获得发展和尊重。

纵向思维侧重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同类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如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中,太平天国、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土地革命等,展现出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历程;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则体现出不同阶级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三)辩证思维

辩证的思维体现出历史的发展、联系、矛盾的观点。人类历史的推进是持续循环演替的过程,历史事件经过发生、发展、成熟、消亡的过程。以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的历史知识体系。如抗日战争是敌我双方力量斗争的过程,经历防御、相持、反攻等阶段,体现出辩证的历史观。在历史事件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涉及问题教学法、史料运用法、联系现实法、历史比较法等。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关键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存疑、质疑、释疑的教学程序。

首先,存疑。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源泉,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要将历史课变为知识记忆的课堂,教师可以先不告知学生结论,而是启发学生去研究结论,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并非鸦片贸易,为什么还是叫“鸦片战争”,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理解。其次,质疑。质疑是学生对历史教学中的结论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可以展开对课程的深入分析,也可以作为课程的前导。如通过“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能不能救中国”,引发学生对不同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思考。第三,释疑。释疑是教师对课堂问题的综合性评价,给出历史问题的结论。

(二)史料运用法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素材,一方面,运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宋朝的经济社会时,教师可展示《清明上河图》,激发学生研究宋朝经济社会的兴趣,对《清明上河图》中建筑、桥梁、城门的描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补充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拓展与丰富。史料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是多方面的,通过史料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单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形成较为丰富的拓展知识。如讲述唐太宗这个人物时,教师可以引用魏征的讽谏故事,增强学生对唐太宗的印象。

(三)联系现实法

以史为鉴是历史的主要作用,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现实法关键要处理好“源”和“流”的关系,所谓“源”,即是分析历史的来龙去脉,回答以前是什么样?所谓“流”,即是分析历史的现状或现状受历史的影响,回答现在要怎么样?如谈到“廉洁”的主题,“公生明、廉生威”是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要求,既涌现出包青天、于成龙、魏征等廉吏,也存在和珅等贪官,教师可以联系现在的反腐政策,指明政治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三、结语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人格魅力的形成具有很大帮助作用。本文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发散思维、横向和纵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内容,同时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实施办法,包括问题教学法、史料运用法、联系实际法等,希望这些研究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德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与创造性思維能力培养[J].福建教育学 院学报,2006(2).

[2] 何大进.历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J].历史教学,2000(4).

[3] 万秋菊.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扬州大学, 2015.

[4] 钱磊.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 2011.

[5] 王博.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C].中华教育理论与 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2009.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历史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