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泓霖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红火蚁危害和在本地区的发生分布情况,结合作者本人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实践,总结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今后红火蚁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为红火蚁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防控 存在问题 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66-02
紅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由于其食性复杂、习性凶猛、繁殖迅速、竞争力强,对入侵区域的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均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为世界上最危险和最有破坏力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2004年10月红火蚁传入中国台湾,2005年9月传入中国大陆,云南省于2013年10月在楚雄州元谋县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以来,目前已在全省10个州、市37个县发现了红火蚁,面积达2.95万亩,红火蚁入侵后暴发成灾,已在我国南方造成多方面危害,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系统均构成了巨大威胁。
1 丘北县红火蚁疫情发生概况
丘北县于2014年7月在普者黑景区绿化带发现红火蚁疫情(纬度:24°05'47.9",经度:104°08'39.2",海拔高度:1449米),通过调查,2014年发生面积1100亩,蚁巢数量2383个,潜在发生面积2100亩,2015年发生1300.67亩,蚁巢数量3265个,潜在面积3200亩以上,红火蚁区域发生程度已达到《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 23626-2009)国家标准中规定方法中规定的四级(较重)水平,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普者黑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观大道两侧绿化带及周边村寨,丘北县作为云南重要农业及旅游重点县,红火蚁疫情大量传播蔓延对全县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安全威胁,亟需开展红火蚁疫区防控工作。
2 红火蚁疫情防控情况
红火蚁疫情发生后,丘北县人民政府下发了《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丘府办电〔2014〕31号)文件,县农科局和林业局制定了《丘北县红火蚁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农科、林业、卫生、住建、教育等部门组成的红火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防控区域和防控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普查和防控工作。一是组织农业林业科技人员开展普查和监测,还邀请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全县范围内的红火蚁疫情开展精确定位普查,查明了全县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及分布情况;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地调入的农业、林业植物及产品的检疫力度,特别是对从发生红火蚁地区调入的苗木、草坪等植物开展严格检查,防止疫情传入;三是组织举办红火蚁防控培训13期600余人次,印发红火蚁防控宣传资料10000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度和防控意识;四是共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红火蚁集中扑灭5次,防控面积3200亩次,取得了一定成效。
3 红火蚁防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认识不到位
由于部分部门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红火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落实红火蚁疫情普查和防控只停留在一般的工作布置上,没有具体措施,不够重视,普查和防控工作不够彻底,部门之间配合不力,疫情处置工作得不到落实,宣传发动群众不够,大部分群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处于空白,没有意识到红火蚁的危害的严重性,群众防范意识较差。
3.2 防控技术力量不足,防控不够彻底
由于目前仅有农科和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掌握红火蚁防控技术,其他人员仅仅通过简单培训初略红火蚁的部分常识,加之由于缺乏经费支持,防控技术主要采取毒饵法,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由于防控的时候遇上了低温天气(15℃以下),红火蚁活跃性较弱,加之防控经验不足,不但不能彻底消灭红火蚁,还造成饵料浪费,增加了防控成本。
3.3 红火蚁疫情传播扩散迅速,难以控制
丘北县毗邻“两广”、文山、红河等红火蚁高发区,从“两广”地区调运花卉、草坪和农、林种子、苗木及产品数量巨大,疫情的传入防不胜防,同时,由于红火蚁传播蔓延主要是通过婚飞交配后随风和气流向周围扩散,而丘北县红火蚁疫情发生区域视野开阔,障碍物少,传播迅速,疫情监测和防控困难。
3.4 防控经费严重不足
2014年—2015年,省级下达植物疫情防控专项经费4.5万元,县人民政府安排红火蚁防控经费10万元,但是按照正常的防控要求,远远不能满足防控的需要。由于经费不足,部门之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形不成合力,使全县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 红火蚁防控对策和建议
4.1 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红火蚁的发生对农业、林业生产、生态安全和人畜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要充分认识到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红火蚁防控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力量全面深入开展防控,一旦发现,及时开展扑杀,如出现对疫情处置不力者,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2 加大宣传培训,做到群防群治
由于红火蚁对农林生产、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较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红火蚁防控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度,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红火蚁对农、林生产的危害。同时,要开展红火蚁防控知识的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红火蚁的防控技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做到对红火蚁的早发现、早封锁、早防治、早扑灭。
4.3 突出重点,举办示范,带动大面积防控
由于红火蚁攻击人畜并容易造成伤害,为尽量避免对人畜造成伤害,要突出对学校、医院、景区、广场、住宅小区等人口密集区的红火蚁调查和防控,对这些区域要深入细致开展调查,不留死角,一旦发现,立即扑杀,在红火蚁发生密集区要开展防控示范,以示范带动大面积防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4 加大检疫工作力度,严防疫情传播和扩散
为防止红火蚁疫情传播和扩散,农业、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要严格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从红火蚁疫情发生地区调入或调出的可能携带红火蚁的农、林业植物产品、苗木、草坪及各种机械产品实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疫情通过人为调运方式扩散蔓延。
4.5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消除红火蚁危害
由于红火蚁繁殖能力强,传播蔓延速度较快,一旦发现,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按照“早防、早控、早灭”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防控;要组建经过培训的防控队伍,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控效果及防控人员安全;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全面发动群众,实行群防群治,做到防控不留死角,及时消除红火蚁疫情。
4.5.1监测调查。监测区为红火蚁发生区边界外延200m的区域内,在红火蚁活动旺盛期(5月~10月)和施药防控前后进行实地监测调查。将每次监测调查结果填入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表,建立监测档案。
4.5.2开展防控区域基本情况调查。对辖区内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能运输的携带红火蚁传播的高风险物品的情况,并对相关的场地、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进行检疫处理,预防红火蚁不断传入。
4.5.3清理环境。及时清除垃圾废品和食物残渣,清理园林绿地杂物,以不利于红火蚁滋生蔓延。
4.5.4物理防治。蚁巢数量较少时可采取用开水浇灌蚁巢的方法烫死红火蚁。
4.5.5化学防治。在调查明确红火蚁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确定实施防治的具体范围;采用毒饵诱杀法和粉剂灭巢法的两阶段处理法。建立防治档案,记录实施防治过程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的种类、施用剂量、施用时间、防治效果、天气、环境条件等。
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毒饵诱杀法和粉剂灭巢法相结合的两阶段处理法。先在红火蚁活动觅食区饱和撒布毒饵灭杀蚂蚁,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粉剂处理单个蚁巢。毒饵选用0.1%茚虫威(舒绝,1-2千克/亩次)、粉剂选用0.1%高效氯氰菊脂(火蚁净,1-2千克/亩次),均为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与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对口药剂,毒性较低,对人畜和周围环境十分安全。
毒饵诱杀法适用于灭除明显的蚁巢、隐藏(难以发现)的蚁巢和散蚁活动的区域。在蚁巢明显且较分散的地方在蚁巢周围点状或均匀撒布毒饵,每巢一般30~40克。在蚁巢较为普遍、密度高或者活动的工蚁数量大但蚁巢不明显、或者环境复杂、难以发现隐藏的蚁巢的地方,可采取全覆盖、地毯式的撒施毒饵的方法。对于住户内可在蚂蚁出口、蚁道上撒布毒饵,撒施毒饵的第一天内关好家禽、家畜。
粉剂灭巢法适用于灭杀较明显的蚁巢。先在蚁巢外周撒一圈药粉,再破坏蚁巢,当工蚁大量涌出时将药粉均匀撒在工蚁身上。通过带药粉工蚁与其它工蚁、幼蚁、蚁后之間的接触,不断传递药物,进而毒杀全巢。
4.6 增加投入,为开展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为保障红火蚁防控取得实效,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红火蚁疫情的危害性,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红火蚁疫情的防控,确保疫情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曾玲,陆永跃,陈忠南等,《红火蚁监测与防治》〔M〕,广东科技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