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制定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2016-10-21 16:58巩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阳光体育

巩琳

【摘 要】通过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进行研究,探讨阳光体育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和政策合法化问题。对阳光体育政策的执行和评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阳光体育;社会背景;政策问题;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

一、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

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群体时,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社会问题就称为社会公共问题。

据我国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 。

专家通过调查总结: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如果仍不乐观,那在今后几十年里,心脑血管疾病将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不仅会增加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同时也削弱了我国军事力量。

学生体质状况不仅会影响我国未来国民身体素质,还与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相关联。然而学生体质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将严重拖延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的实现。近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逐渐变差,现状令人担忧,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状况已经引起了起国家各方的高度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确认

通过对造成亿万学生体质差的因素的总结,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这一决定的政策问题进行再了解、界定、描述。

(一)学校体育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个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学校体育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师资、场地设施和经费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体育投入的不平衡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体育体制不够完善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课实行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形式,即使是参加中考体育,学生也只是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训练。一些学校的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甚至是不开设体育课程,但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治理。

(三)学校和家长对体育重视度不高

在考试的压力下,家长把体育视为阻挡学生成绩提高的因素、而领导口头上说他们重视体育,实际上他们在乎的是在体育比赛中学校有没有取得好名次为其争夺到荣誉,学生的健康远不及升学考试成绩重要。

三、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政策对象承受能力不足

1.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使学生用于锻炼的时间不足

高考和中考无形中给学生和学校带来压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学校更是把升学率作为与其他学校竞争的工具,这使得学校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更少。

2.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不完善

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着体育场地建设不完善、设施设备和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体育的发展[3]。

3.体育政策法规执行不落实和监督不力

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学校不得随意霸占体育课。但由于缺乏监督的力度,“锻炼一小时”这样的锻炼活动只是应对检查,很少有学校能做到真正的落实,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开设体育课。

四、政策规划

(一)政策规划主体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

(二)政策规划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关目标的表述则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就是用 3 年的时间让我国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2.政策方案的设计

a各部门协调合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提高重视,合作协调。做好组织策划工作,帮助阳光体育运动在各个学校开展,实现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小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最终目标。

b提高宣传力度

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青少年体育,各地在组织本地启动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声势。

五、政策针对对象

(一)政策合法化

(二)合法的决策主体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都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完善的机构设置、明确的权责体系、有序的运行规则等。

(三)合法的政策内容

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體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小结

虽然“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校学生的体质差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实践出真知,只有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的执行阳光体育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08:10-14.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阳光体育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孔琦: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
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