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改革

2016-10-21 02:59何跃仁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价值取向数学教育

摘 要: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是理性与务实,对于当下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弥补;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国情和学情,教学中应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当做第一要务;只有将高考数学应试教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恢复数学教育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育 价值取向 应试教育 课程改革

一、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理性和务实

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数学教育观的更新逐渐完善。三十多年前,我们对数学双基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思维的引导、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素质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数学美学观和数学文化观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教学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有益探索,高中数学教育观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譬如,我们比过去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良好数学观的建立,更加意识到在有限的课堂上应当学习和探寻具有核心价值的数学知识。然而,随后的教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在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我们究竟该秉承什么原则?正确答案应该是:理性、务实。面对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教学理论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碰撞时,理性告诉我们:在弘扬和发展本国优秀教学传 统的基础上 “洋为中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教学思想,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面对 “数学能力与知识孰重孰轻”的疑问,理性告诉我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数学观的形成绝不能游离于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学之外。面对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时,理性告诉我们:对于数学教育,我们不应扩大它的外延,稀释它的内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是隐性的教学终极目标,很难分解在每一节课中完成。数学教学不应承载人生和社会 “修齐治平”的重托,它的使命应是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务实”要求我们:把 “回归生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让学生切身懂得生活因数学而更精彩,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务实”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学不能脱离我国现阶段教育正处在高中教育普及下的大班制教学这一实际,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追求的是,在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化数学潜能的发展。“务实”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直面高考的升学考试,处理好课改和高考的关系,促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学生高考成绩相符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总之,理性就是需要顺乎情理,扬善求美。正像先哲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实 就 是 需 要 真 情 实 感,追 求 实 效。高中数学教学无须言必称数学思想,语必道数学文化,一切数学的真谛都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默默地感悟,获取数学知识与提升数学能力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

二、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国情和学情

三十多年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比较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修订,内容由过去的较为陈旧、深而窄,逐步变为宽而广,而且渗透吸收了现代数学思想,注入了人文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现行的课程还有许多一线教师期待改进的地方。正视现实立足国情、学情,是我们进一步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近年来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经验和教训,对现行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已势在必行。对此有如下粗浅的建议。首先,模块的设置不應该是知识的堆砌,而应当反映数学文化生生不息的流变。现行课标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模块在知识和课时的安排上有明显的拼凑痕迹。这种拼凑使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必修五个模块中,无论按怎样顺序排列,都会出现多个知识点的不衔接,即使同一模块之间的知识衔接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例 如:在学习古典概率 之前,没有先学计数原理;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分开破坏了知识的整体性。再者,每个模块的难度不尽相同,尤其是必修1的难度较大,这样就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模块进行科学的整合,使其既能符合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形成一气呵成、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链。其次,在内容的取舍上引进现代知识的同时,也应当保留优秀的传统内容。一些传统的内容,已被实践证明易于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有利于后续高等数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必须保留。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没有极限的概念,就不能较为准确地刻画函数的变化情况,哪怕是一些常见的函数,连最简单的水平和铅直渐近线是否存在都无法判断。如,圆锥曲线中第二定义和统一方程,也应当从“探究与发现”中回归到正文。这对学生建立和谐统一美的数学观无疑也是有利的。考虑到现在很多文科生将来要进入商科学习,文科数学教材应当恢复简单的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等相关内容。对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及时增删。比如,“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节中,随机误差和残差的相关内容不是这部分内容的核心知识,而且对现阶段学生而言过于抽象,我们应考虑将其删除。总之,我们要勇于直面高中数学课程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既保持中国特色,又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对高中数学课改的期望就是,要将高考的应试教育摆在适当的地位,减轻师生的负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曾经有过的生机和活力,当务之急是法定统一的教学进度,将高考复习时间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才有时间充分展示精彩的数学,演绎理性的数学。

参考文献

[1]林保平.试论高中数学教育的变革与理性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14(3).

[2]余文 森,吴 刚 平.新 课 程 的 深 化 与 反 思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24.

[3]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78-79.

作者简介

何跃仁(1978.09-),男,系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高中数学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价值取向数学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