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现代文阅读,在中招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察,往往是同学们考试丢分较多的一部分。下面仅以说明文为例来给同学们进行训练和解析,希望通过分值的反馈和答案的矫正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在12分钟以内完成1-5题(请自觉,不要看答案)。
阅读《森林的兴利除害》一文。(15分)
在一个流域内,森林能起其它植被及工程措施代替不了的保护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树叶截留相当比例的天然降水,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以及林内植物根系和动物的活动,使森林土壤的结构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水分能迅速下渗沉贮起来。据观测,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一公尺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公尺。以500立方计算,则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便相当一个百万立方的小型水库。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色水库”的。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还能起抑制洪峰、削弱洪峰,从而消除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大水灾,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三天内降水达800~1000毫米,使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住了洪峰的沖击,安然度险。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狀况密切相关。原来那两座失事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经历这场浩劫的对比,很能说明森林在
方面的重要作用。
1、“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色水库的”,这里的“这个意义”是指____。(3分)
2、从“1975年河南大水灾”至“而安然无恙的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这里同时采用了____、____、____三种说明方法。(3分)
3、文段末尾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____(只能填四个字)。(2分)
4、“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这里的“密切”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5、近来我国东北等地区频发森林火灾,请你就“预防森林火灾”这一主题拟一条宣传标语。(8~20个字)(3分)
二、请同学们严格按照答案和评分标准为自己的答案打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森林具备保水作用。(3分,意思相同即可。)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3分,每处各1分。)
3、“消除水患”、“战胜洪灾”、“消洪除险”、“抑洪除险”、“消除险情”。(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达亦可。)
4、不能。(1分)因为四座水库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是四座水库是否失事的主要原因。(2分)如果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共4分,具体原因的说明意思正确即可。)
5、如:“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时疏忽,可毁百年森林”等等。(3分,能扣住主题,有宣传作用即可。)
三、分值的反馈和答案的矫正
此大题满分为15分,13分~15分为优秀,10分~12分为合格,10分以下为不合格。请同学们对号入座。
此大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各项知识点,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只要读懂原文,难度不大。第2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判断与选择,要注意避免错别字。第3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思正确即可。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切忌泛泛而谈,架空文本,只答出“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只能得一半分。第5题答案只要扣题,语言简明并且有号召力即可。
四、知识的梳理和答题技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往往就某一事物和有关这一事物的道理加以解说,让人明白相关知识。阅读说明文,要从以下几点人手:①明确被说明的对象、事理;②弄清被说明事物的特征;③理清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等);④明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⑤说明文的分类(科学性、介绍性、描述性、阐述性、应用性、文艺性);⑥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列数据、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⑦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通俗、平实、生动及修饰、限制语的妙用、巧用);⑧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兼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
总之,如何在考试中保持较高的正确率,关键还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中去细心领会、揣摩,切不可机械照搬。如果我们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方法,注意反馈矫正这一环节,定会提高我们现有的阅读能力,使同学们的答案变得准确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