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本质的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探究

2016-10-20 04:19崔艳平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课程标准高中化学

崔艳平

摘 要:本节课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化学史实重现的情境下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一系列问题,同时完成原电池知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09-01

从当前学生心智发展看,虽然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探索,但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尚欠缺,这样的设想大部分学生不能提出;再从科学教育的内涵来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自发地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索原电池,可以在探究中提高科学素养。因此,筆者尝试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有机融合,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探究。

一、追溯科学史实,探究原电池原理

新课标提出:“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开课伊始,笔者即给学生描述伏打电池的发现史实,并结合生活中种种常见电池,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的简单概念,并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提供实验用品: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电流表,让学生展开分组对比实验。

在此分析过程中,教师一直紧紧围绕宏观实验现象,不断用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微观反应机理逐一解释宏观实验现象。在师生和谐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轻松愉快而又清晰流畅地完成了原电池概念、本质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改变实验条件,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

在学生弄清了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1) 两电极是否可以换成其他材料? (2) 稀硫酸溶液是否可以用其他溶液更换?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展开合作探究,先进行理论分析,再依据理论分析结果展开实验验证,并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热情高涨,创新能力得到展现,设计出许多可行方案。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采用分类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组方案展开探究,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整建构原电池的构成要素:⑴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⑵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⑶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⑷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三、尝试拓展应用,设计简单原电池

化学研究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走向生活、服务生活。因此,在化学实践中检验化学学习能力,是最真实有效的。教师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借助桌上现有的装置仪器,制作一个简单原电池。设计原电池的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利用水果电池,寓教于乐,使学生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梳理知识网络,布置分层练习

总结原电池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形成条件等核心知识,强调原电池的本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建立关于原电池的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直观化、网络化、系统化。

在此基础上,设置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练习点的作业,以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相关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体如下:

(1)完成课本P45上的习题2。

(2)我国首创的新型海道指示灯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为能源。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该电池工作原理,并尝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3)课外实践活动:家庭厨房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实验资源,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家庭原电池,设计并完成个性化实验报告。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利用对比实验、探究实验有序地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理论,强化思维,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尚帮全.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中数理化,2014,(1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课程标准高中化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