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16-10-20 03:41
世界建筑 2016年8期
关键词:哈维权利工业

读书

乾隆花园研究与保护:符望阁(上)

编者:故宫博物院

出版:故宫出版社,2014

故宫出版社2014年初出版的并不崭新的书——《符望阁(上)》沉默了两年,希望这里的推荐多少打破一下这种沉默。

这是结合着古建筑保护项目而撰写的关于故宫乾隆花园内多层单体建筑符望阁的文化背景、营造历史、设计思想、传统工艺、保存状况的综合报告;这是史料、现状、现有研究成果的深度集成;这是编者团队毫不吝惜地把故宫最精美的建筑遗存——窃以为没有之一——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入地和盘交给读者的尝试;这或许也是故宫博物院面向所有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公示,是过往时代不能觊觎的开放姿态。

此书不是已经消化的精神养分,而是给予读者头脑的粮食;此书之中每一张图纸、每一套照片、每一份材料分析检测报告,以及一切篇幅紧凑地说明,其实都是数月乃至周年工作的汇总;此书所涉猎的基础技术门类则不仅涵盖建筑专业、艺术史专业、文物保护专业,甚至深入到特殊材料以及各种分析检测方法。

如此的著作,本应是研究者的渴望,惜未见业内的热议。两年多以来,各国政要专程来到符望阁参观又走了,国内新建筑样式的风潮起了又落了,外人来此猎奇的心情或者已经超过我们理解自己文化的愿望。尽管业内主流忙于追赶行业的浪花,无暇感受任何悠然的雅致,惟愿行业的脊梁千万不要自卑于埋头简单的测绘,而去崇拜动辄亿万的大项目操纵者的风光。别让生计夺走了思考的空间,别让《符望阁》的沉默持续太多年头。□(撰文:刘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

Rebel Cities: From the Right to the City to the Urban Revolution

作者:[美]戴维·哈维/David Harvey

译者:叶齐茂,倪晓晖

出版:商务印书馆,2014

这是一本适合规划师和建筑师阅读的揭示现代全球资本主义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的经典著作。作者戴维·哈维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地理学先锋人物。他善于运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来批判全球资本主义,因而被称为“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书中,哈维论述了“城市权利”概念,以及隐藏在城市权利后面的资本主义操控逻辑。他将城市置于资本和不同阶层之间争夺资源斗争的中心,对城市权利、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地租的艺术、占领华尔街等进行了广泛探讨。

在书中,哈维提出了这样的命题:“城市权利是一种按照我们的愿望改造城市同时也改造我们自己的权利。”哈维探索了迄今为止被资本主义忽略最多的人权之一——“城市权利”这一类集体权利。同时,哈维还深入研究了文化资本问题,他把历史积淀下来的特定建筑、社会、文化环境特征称之为“集体象征资本”;在“叛逆的城市”部分,哈维还呼吁人们去开拓反资本主义的城市斗争,而占领华尔街运动,无疑是他眼中具有宣言意义的第一次全球城市革命启蒙。哈维在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论述了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本过度积累和城市权利异化等问题,其中一些分析和结论非常值得我们反思。□(撰文:张宇星,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

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

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

作者:[美]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

译者:吴家琦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我很庆幸有缘拜读此书,显然这并不是一本畅销书或者专业领域内被经常提起的显要著作,事实上此书确实不具备畅销或成为显要著作的条件;但读罢此书,如同聆听了一场智者的论道(此书是根据作者的讲座整理而成),说茅塞顿开有点夸张,谓之大开眼界并不过分。

我是出于对哥特建筑的兴趣而翻阅这本小体量的著作,对于作者使用的平行研究的方法也颇为好奇,读完的第一个认识就是:平行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太高了,不仅是知识的把握,而且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学术眼光,确非常人所能驾驭。难点在于平行研究并非罗列不同知识的对应点,而是穿透表象,感受不同体系之间深层的联系。坦白说,一般的建筑史学者不易具备这样的能力,作者首先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者。

在我以往的知识经验中,经院哲学是被严重污名化的,读了这本著作匡正了不少认识,经院哲学着重解决的是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关系,并追求清晰性,为了清晰性生成了一种不断细分而有条理的写作模式(看看现在的科学论文就可明了),并不那么“反动”。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的具体联系还是建议阅读原著,对于我而言,通过阅读我对哥特建筑的理解加深了一个层次,其中既有具体的历史知识和细节,更重要的是对“运作方式”(modus operandi)和“最根本的方法”(modus essendi)的认识。最后,要感谢译者晓畅的翻译,使我们得窥学术大师的风采。□(撰文:方晓风,清华大学教授,《装饰》主编)

前工业城市:过去与现在

The Preindustrial City: Past and Present

作者:[瑞典]伊德翁·舍贝里/Gideon Sjoberg

译者:高乾,冯昕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出于对当时社会学研究状况的不满,舍贝里通过分析前工业城市来研究前工业社会的状况。本书不是地方志式的撰写,而是通过对多个主要前工业时期城市的分类别讨论,包括人口、社会构成、婚姻和家庭、经济与政治,以及宗教和知识的生产几个方面,指出全球范围内前工业城市和社会具有高度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工业城市的特点则与前工业城市完全不同。作者始终把技术和科学的发展看成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变量,尽管他也指出地方社会不同价值观的作用。他反对如芒福德一派的学者过度粉饰欧洲中世纪城市,认为要在认知前工业城市的贡献的同时,也要注意其消极影响;不应为其退出历史舞台欢呼,也不应为之哭泣。他提出前工业城市的转型,尽管原先的社会特性在快速消失,但并不能完全抹除,还将存在着传统体制的残余,进而成为各地方社会发展演变的一种抵制力量。他也提醒,由于美国没有其他前工业社会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教育等传统力量的影响,它的工业化发展更为快速和独特,也由此应谨慎使用美国状况来解释或应用于其他国家的状况。以前工业城市为镜子,他进而解释了工业城市和社会的诸多特点,并论断,工业化的浪潮、持续不断的技术革命以及迅猛发展的人口将产生巨型城市。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在1960年,半个世纪后,作者的这一论断已经实现。□(撰文:杨宇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哈维权利工业
打招呼
打招呼
我们的权利
夹在书里的爱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工业人
权利套装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哈维退出西班牙队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