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斌 赵红梅
·临床研究·
西黄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研究
田斌赵红梅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最严重类型,以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12年2~12月,我科采用西黄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及单用维胺酯胶囊各治疗聚合性痤疮患者54例,疗程为4周。现总结如下。
1.1病例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按照Pillsbury痤疮分类法符合IV级聚合性痤疮[1],纳入标准:年龄18~40岁聚合性痤疮患者。
排除标准:①治疗前4周内口服抗生素、2周内外用抗生素;②治疗前半年内系统性使用维A酸制剂;③患有卟啉病、面部过敏性皮炎者;④近2年内准备怀孕者,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⑤有光敏史或者瘢痕疙瘩史;⑥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⑦系统使用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及光敏性药物者;⑧肝肾功能不全者。
1.2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病程20 d~5个月;年龄18~40岁。对照组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病程23 d~4个月;年龄17~2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将108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口服西黄胶囊3粒,日3次,同时口服维胺酯胶囊50 mg,日2次;对照组仅口服维胺酯胶囊50 mg,日2次。两组均同时外用过氧苯甲酰软膏每晚1次,疗程均为4周。
疗效判定标准:由同一皮肤科医师记录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4种皮损数量,以治疗后皮损消退数量来判定疗效。痊愈为原有皮损吸收、消退≥90%;显效为:消退70%~89%;好转为:消退30%~69%;无效为:消退30%以下[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疗效分析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有4例胃部不适,食欲下降,3例出现轻度便稀,2例转氨酶短暂升高。对照组3例转氨酶短暂升高。2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口唇干裂,嘱外用唇油或维生素E霜后可缓解。
中医理论认为聚合性痤疮的形成多由湿热内蕴、痰阻气滞血瘀而致,治宜清热、化痰、解毒、活血、化瘀、散结为主[3,4]。西黄胶囊主要成分有麝香、牛黄、乳香、没药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功效。方中麝香有开窍、辟秽、散结、防腐的功效,能行血分之滞;牛黄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能;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生肌。诸药配合可使机体气血通畅,散瘀化结,消肿止痛,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临床消炎杀菌效果明显。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和痤疮丙酸杆菌等感染等原因相关,单纯应用抗生素、维A酸类等常规西药疗效不理想,患者依从性差。维胺酯胶囊是维A酸的衍生物,其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抗角化作用[5],长时间服用可致肝功能损伤,血脂升高及皮肤黏膜干燥、脱屑等不良反应,对育龄期妇女还有致畸风险。治疗结果表明,西黄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明显优于单用维胺酯胶囊,联合应用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结节、囊肿及疤痕形成,并减少长期口服维A酸类药物所致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2]陈坚,曹育春.综合疗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10(9):682.
[3]黄萌,曾宪玉,刘雯,等.消痤合剂联合异维A胶囊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5):304.
[4]朱黎明.异维A酸胶丸联合清肝祛痤方治疗囊肿聚合性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 211.
[5]靳培英.维A酸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的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6):445-448.
(收稿:2014-05-01 修回:2014-05-28)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皮肤科,湖北十堰,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