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波,李雪梅,朱文杰,唐雪莲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48)
绒促性素联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效果观察
蒲江波,李雪梅,朱文杰,唐雪莲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48)
目的探讨小剂量雄激素口服联合绒促性素肌注治疗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以下简称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绒促性素2 000 U肌注,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一酸睾酮胶丸40 mg口服,2次/d。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精液,检测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均增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绒促性素肌注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口服能够增加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精液量、改善精液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少精症;弱精症;雄激素;注射用绒促性素;精子活力;顶体酶
近年来,不育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男性不育患者约占不孕不育患者的50%[1]。男性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是造成男性不育或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二者常同时发生,故合称少弱精子症。雄激素是刺激生殖器官生长发育[3]和第二性征发育的类固醇激素,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对精子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药物,但雄激素过量应用有导致永久性无精的风险,因此临床多采用小剂量治疗,有较好的疗效[4]。绒促性素是一种促性腺激素,主要从早期孕妇尿中提取[5],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功能低下所致的男性不育、功能性子宫出血及青春期前隐睾症等疾病[6]。绒促性素与小剂量雄激素十一酸睾酮针对少弱精子症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两者联用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绒促性素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十一酸睾酮治疗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观察对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精子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收集同期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40例,年龄20~40(33.16±3.73)岁。少精症28例、弱精症12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标准化检查与诊疗手册(2007)》中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体检未发现有明显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异常;婚后同居超过12个月;性功能正常;未避孕;女方妇科检查生育能力正常;精子密度<20×106/mL,并且活动力a级<25%,(a+b)级<50%,精子总量<39×107/次(少精子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 <32 %,或每次前向运动精子总量<13×107/次(弱精子症)。排除标准: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射精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等因素所致的少弱精子症;任何因身体、精神或者滥用药物引起的少弱精子症;婚后不能长期同居;性功能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排精入女方阴道;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女方因素所导致的不育;严重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输尿管炎等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绒促性素2 000 U肌注,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一酸睾酮胶丸40 mg口服,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嘱患者服药期间禁止酗酒、过度吸烟、从事放射线及与影响疗效的有害物质接触。
1.3临床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的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治疗后精液指标恢复正常,配偶受孕;显效为治疗后虽未受孕,但治疗后精子量恢复正常(>20×106/mL),精子存活率<60%;有效为精子密度以及精子活动力有群级间改善,精子密度提高>30%,精子活力a+b级或a级提高>30%,存活率提高>30%;无效为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力及存活率提高≤30%。以痊愈+显效+有效计总有效率。
1.4精液量及精子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禁欲3~7 d后采用手淫或取精器进行精液采集,使用精液常规自动分析仪检测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a级表示精子活动极好,呈快速直线前向运动;b级表示精子活动很好,直线向前运动;以a+b级>50%表示精子活力正常)。采用深圳华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精子顶体酶试剂盒,用BAPNA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0%(13/20),观察组分别为6、7、5、2例及90.00%(18/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精液量及精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均增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液量及精子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1例、头痛1例、痤疮增多1例,对照组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各1例。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含雌激素类食品的过度摄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呈下降趋势。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男性的精子每毫升不低于2千万,如果低于2千万即为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是指精液参数中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50%。少弱精子症伴有精子活率低、前向运动能力差等改变,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8]。其病因较多,是否出现不育与少弱精子症程度有关,若为轻度少弱精子症一般不会造成无法生育,但是一旦病情发展则可能导致无法生育,需要进一步检查,找出其根本原因,如前列腺炎、免疫因素等,并针对少弱精子症进行治疗。应对明确病因的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如对精索静脉曲张、隐睾等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易诱发术后感染、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生殖道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者可以试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但上述方法多仅适用于近期治疗,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
绒促性素是人胎盘滋养层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9],与促黄体生成素(LH)相似,而促卵泡成熟素(FSH)样作用甚微。对男性则具有促间质细胞激素(ICSH)的作用,能促进男性睾丸曲细精管功能,特别是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动,使其产生雄激素[10]。雄激素主要成分是睾酮[11],小剂量时能够在机体内能够产生反馈,促进下丘脑及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促进睾丸内雄激素的合成和精子发生,在促进男性性分化、青春期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和性成熟、维持男性生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绒促性素肌注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口服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精液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功能的主要方法[13]。对精液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详细了解精液质量情况,已成为评估生育能力的重要依据[14]。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及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是衡量精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均增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绒促性素肌注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口服对少弱精子症患者能提高精子活力,增加精液量,使精子恢复活动能力。
精子顶体是由精子细胞核附近的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的富含多糖及各种水解酶,其分泌的顶体酶是一种丝氨酸水解蛋白酶,能够引起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特异结合以及帮助精子穿过透明带,完成受精过程。研究表明,精子顶体酶活性是判断精子生育力的一项很有价值的指标,特别是对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患者。研究显示,成功受精的必要条件是有活性的顶体酶释放,总顶体酶活性与受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顶体酶活性测定在判定精子受精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精子数量和运动能力更具客观性。有研究显示,少弱精子症患者顶体酶活性低于正常人,患者的精子畸形率与顶体酶活性呈负相关[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精子顶体酶活性均增高,且观察组精子顶体酶活性高于对照组,提示绒促性素肌注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口服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能够上调顶体酶活性,从而提高成功受精概率,改善男性不育状况。
[1] 沙家豪.基因修复技术——TALENs治疗Kitw/Kitwv不育小鼠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15,17(5):12-14.
[2] 蒲小庆,王海红,张春霞.菟仙海蚣胶囊治疗男性少精、弱精不育症疗效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149-150.
[3] 李莎,康林,崔慧先.雄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及其机制[J].解剖学杂志,2014,37(4):552-554.
[4] 何学酉,宋涛,李钢,等.小剂量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12):42-45.
[5] 罗金华,郭东平.人工流产物中提取注射用绒促性素新工艺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4):200.
[6] 邵欣胤,李金彪,王悦军.安特尔联合绒促性素治疗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7,9(2):263-264.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1.
[8] 谢建兴,李亚峰,彭战英.生精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8):63-64.
[9] 马怀安,王清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其变异体应用与检测标准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8):606-608.
[10] 扆雪涛,于德志,张瑞芝,等.美国、欧洲、英国、日本和中国药典中注射用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的主要差异及分析[J].中国药品标准,2015,3(4):248-249.
[11] 何学酉,金哲.雄激素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2(42):3020-3022.
[12] 徐文丹,代晓南.睾丸雄激素合成的调节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6):428-433.
[13] 马国燕,卢静,景丽.精子功能检测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61-63.
[14] 左萍,李巍,杨萍.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53-54.
[15] 叶峻杰,马丽,杨丽娟.少弱精症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9):623-625.
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203088)。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0.031
R698
B
1002-266X(2016)30-0089-03
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