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中控制对信任影响的多案例研究:角色感知的调节作用

2016-10-18 11:08杜亚灵张凯红娄黎星
管理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合同条款政府部门信任

杜亚灵 张凯红 马 辉 娄黎星

(1.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PPP项目中控制对信任影响的多案例研究:角色感知的调节作用

杜亚灵1张凯红1马辉2娄黎星1

(1.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控制与信任作为PPP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治理机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受到角色感知的调节,并最终决定了PPP项目的履约效果。首先,依据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将其角色感知界定为4类,即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和商人关系,并分别选取对应的代表性PPP项目案例;其次,通过多案例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上述4类角色感知下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对私人部门信任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父子关系或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通常较低,且其与私人部门感知到的能力信任表面上呈现负相关关系;②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通常较高,且其与私人部门感知到的能力信任本质上呈现正相关关系;③角色感知对合同条款控制与私人部门感知到的善意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合同条款控制; 信任; 角色感知; 多案例研究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是指政府部门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与私人部门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1]。在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中,相互猜忌的交易双方很难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唯有信任才能激励交易双方保持强烈的合作意愿,以提高交易效率[2]。由此可见,信任对PPP项目成功至关重要。然而,不适当的信任就意味着风险[3],一般工程项目中抑制风险行为的方式是控制,控制与信任作为两种互补的项目治理方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合同执行阶段,正式控制的程度影响着受控方的信任感知[4]。关于上述影响的具体情况,现有文献中的观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鉴于此,在PPP这种特定关系背景下揭示控制对信任的影响机理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开始采用PPP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鉴于外资企业经验丰富、财力雄厚,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以外资企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民间资本逐渐聚积,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包括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2014年,国家开始密集发布PPP相关的政策性文件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其中《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将社会资本(即理论上的私人部门)界定为与本PPP项目的政府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经济实体,即将当地国有企业排除在范围之外;而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则指出,满足条件的本级政府下属的融资平台公司也可以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显然,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不同历史时期私人部门企业类型的范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此外,即便是相同性质的私人部门,因其社会声誉、以往合作经历等差异,他们对其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主观认知也可能是不同的[5]。由此可知,私人部门对双方之间关系的认定取决于两方面:①由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所决定的交易双方固有的关系,即客观定位;②由项目外在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对交易双方关系的情感认知,即主观定位。客观定位和主观定位共同构成了私人部门对其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角色感知,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当事人对对方行为的理解,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或干扰了控制对信任的影响[6]。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角色感知对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释我国政府对于社会资本范围的调整,并指导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的控制,以使交易双方的信任维持在一个最佳状态,最终促使PPP项目成功。

1 理论基础与文献分析

1.1信任与信任感知

以往研究大多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信任进行定义,即信任是一种预期,当施信方承担因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时,受信方不会趁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7]。现有文献对组织间信任的研究通常包括施信方的信任和受信方的信任感知,信任感知是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取决于受信任方感知到的信任程度[8]。信任这种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相互性[9],当受信方发现对方信任自己时,若其表现出同等的信任并证明自己是值得对方信任的,那么双方之间的关系才能长久维持[10,11];若受信方没有表现出同等的信任,那么施信方会认为对方是在有意破坏信任,从而以不信任的行为作为回应,这种状态会最终导致信任的破裂。由此可知,交易双方的信任水平会在相互博弈过程中趋于均衡状态[11],最终表现出信任趋同。

本研究是基于政府部门的视角探讨其施加控制时私人部门所感知到的信任程度,即受信方的信任感知,关于信任感知方面的研究早已有之,如张水波等[1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合同控制会影响承包商的信任感知进而作用于其合作行为;蒋卫平等[13]基于承包商的视角探讨了信任感知对项目成功的重要作用;寿志钢等[6]揭示了行为控制与信任感知之间的关联。由于信任感知与信任仅是不同主体基于自身考虑而对同一事物形成的不同的主观感受,所以信任感知的维度划分可以延用信任方面的研究成果:杜亚灵等[14]把工程项目中的信任分为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两个维度;寿志钢等[6]认为被信任感可以划分为善意信任和能力信任两个维度;BADENFELT[15]将信任分为能力信任和动机信任两个维度。据此,本研究将采用更为通用的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二维度概念框架。

1.2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控制

以往关于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控制的研究主要针对控制手段或控制机制。有研究从整体上分析可供选择的控制手段或控制机制,如ABDUL等[16]通过多案例分析识别出多数PPP项目共同采用的控制机制,在缔约阶段为精心设计合同和风险分担,在履约阶段为持续的产出和行为监控、广泛的事后信息流、抵押安排。另有研究针对PPP项目中某一具体控制手段/机制的改进或应对,其大致归为3类:①关于产出规格或绩效标准,如LAM等[17]对比分析了澳大利亚和英国PPP/PFI项目中产出规格的常见缺陷及其应对变化的方法;②关于规范交易行为的程序或机制,如ROBINSON等[18]经半结构化访谈发现PFI/PPP项目中绩效监测的有效性不够理想,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③关于违约情况下的救济与惩罚方式,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PPP项目强调将激励性支付作为公共代理机构控制私人部门的重要手段[16],如OYEDELE[19]基于PFI/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经实证分析得出了私人部门避免绩效不达标而被扣减政府付费的7个关键因素。然而,关于控制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的研究较少,因此,PPP项目中控制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可以借鉴一般工程项目中组织间控制的相关研究。

控制通常是指为了抑制交易对象机会主义行为、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一种治理方式,组织间控制维度的划分方式主要有两类:①按控制的内容划分,如LIU等[20]将正式控制划分为行为控制和产出控制两个维度;②按控制的时间属性划分,如YANG[4]将合同控制划分为缔约前的合同条款控制和缔约后的合同执行控制两个维度。在PPP项目中,控制与信任交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缔约和履约两个阶段,即在缔约过程中,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初始信任影响着合同条款控制,在履约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合同履行控制影响着私人部门的信任感知[21],而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缔约后、履行合同前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对私人部门的信任感知的影响。

1.3私人部门的角色感知

近年来,角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营销领域,角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并借助自己主观能力,适应社会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22]。商业关系中常使用“朋友”和“商人”两种典型角色,其中,朋友角色遵循的是“合适逻辑”,倾向于为了双方之间的合作而做出一定的牺牲;而商人角色遵循的是“结果逻辑”,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3]。交易一方对自身是朋友或商人角色的定位会影响其决策,对另一方是朋友或商人角色的定位会导致不同的角色期望;此外,交易双方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都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即对自身角色的感知,其是主导角色行为的内在动因[24]。

虽然角色感知在营销等领域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在工程项目中却鲜有涉及。事实上,当前历史时期公有制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中国PPP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扮演私人部门角色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出于可信度和便于管理的考虑,私人部门是由与其有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当地国有企业扮演的,从而使得中国PPP项目具有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征,即私人部门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具体而言:①当地国有企业实际为当地政府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其与当地政府之间存在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利益相关、生死与共的共同体,如同“父子”关系;②中央企业、外地国有企业分别由中央政府和外地地方政府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其不受当地政府管辖,但二者都是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其与PPP项目中的公共部门同姓“公”,如同“兄弟”关系;③民营企业是我国民间资本投资的企业,其与当地政府之间价值观念更为相似,更容易产生亲切感;④外资企业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企业,文化差异和陌生的制度环境会阻碍双方之间的沟通,也会削弱其与当地政府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显然,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不同,交易双方之间的社会角色定位也是存在差异的;加之当地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及外地国有企业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天然存在、根深蒂固的“血缘”关系很难因主观因素影响发生较大变化,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是为了不同的利益诉求进行合作的纯交易关系,很容易在双方互动过程中产生主观认知,其存在两种可能情况:有过良好合作经历的交易双方更容易形成“朋友”关系,即双方通过以往的合作不断磨合直至认可了彼此,并建立起了较为深厚的感情,其在PPP项目中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或彼此之间的认同做出的;而无合作经历的交易双方更容易形成“商人”关系,即双方在本次合作过程中保持不断试探、彼此磨合的关系,其在PPP项目中的决策纯粹是基于利益的考虑做出的。综上可知,私人部门角色感知的类型可归为以下4种:“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商人”关系。

1.4研究假设的提出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工程项目中控制与信任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但在控制对信任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一结论上存在较大分歧,如张水波等[12]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纯通过合同来控制承包方会损害承包方信任;MANU等[25]则发现控制贡献于信任的发展,因为正式的控制和监视程序为各方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可信的平台。事实上,营销领域的研究早已证明,当事人对于交易双方关系的预期不同时,其对同一行为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6],而情境因素与各参与方固有的特征都会改变这种预期[26];CAO等[26]的研究也表明,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制度环境、关系类型、关系长度、合同缔结途径等多个因素的调节。由此可见,考察PPP项目中控制对信任的影响不宜仅局限于项目层面,项目所处的情境因素以及公私双方所固有的特征都可能是致使上述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的关键权变因素。鉴于中国PPP项目私人部门社会角色多样化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征,本研究将考察私人部门角色感知对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为公共部门依据其所选定的私人部门角色类型实施适当的控制提供指导,从而在最大程度发挥信任作用的同时,将交易风险降至最低。

一般市场上交易双方的角色仅有商人、朋友两种,而二者通常以是否有过愉快的合作经历来区分,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商人抑或朋友的角色会对项目层面的具体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如SCHEPPER等[27]的研究表明,公私双方以往的合作经历和项目经验不仅决定PPP成功,还能大幅降低采购阶段的交易成本,然而,尚未发现分析角色感知对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的文献。寿志钢等[6]的实验结果显示,商业活动中的友谊会放大活动控制对感知善意信任的负面影响,同时缓冲能力控制对感知能力信任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的社会角色属性会影响其行为和心理,当PPP项目中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相对社会角色不同时,同一强度的合同条款控制可能会使私人部门感知到不同程度的信任。基于此,提出本研究概念框架(见图1)。

图1 概念框架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探讨的是缔约后、履行合同前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对私人部门信任感知的影响,信任感知这种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动态变化特征,而通过发放问卷得到的截面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私人部门信任感知的变化,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从整个项目过程中进行跟踪研究;此外,本研究的关键在于回答“合同条款控制是如何影响信任的”、“角色感知是怎样调节二者之间关系的”及“结果如何”等问题。基于此,宜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能够对案例厚实的描述且对动态的变化和所处情境脉络有较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多案例的研究能够进行跨案例比较,从而全面、深入的分析不同背景下的现象和结果,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2.1理论上的研究设计

(1) 案例选择标准案例的选择多是按照复制法则进行筛选,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并结合以往研究,所选案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具有代表性和可借鉴性,项目的来源仅限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3个典型PPP项目,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PPP示范项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或济邦*济邦咨询公司是最早做PPP的咨询公司之一,十多年来受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多项咨询服务,同时济邦专家也是财政部PPP顶层制度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大岳*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是国家发改委授予的甲级咨询公司,从事PPP行业十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权威咨询机构咨询过的具有重大意义的PPP项目;②覆盖调节变量的4种类型,角色感知是相对固定的,其只能通过企业类型的变化体现出双方之间不同类型的角色感知,因而应按前文分析出的4种角色感知分别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③资料的可获取性高,本课题组参与过或通过可靠的社会资源能与参加项目的关键人员建立起联系的项目,因为已经跟参与此项目的人员共同合作过且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情感,在此情况下,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访谈和提供更多本研究需要的资料。

(2) 资料获取按照上述标准选择案例并进行资料采集,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访谈提纲,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得到:首先,依据本研究团队关于PPP项目合同控制的研究成果识别出合同条款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关键点,通过分析文献资料、相关案例和查阅相关的行业合同范本,筛选出国家标准有一定幅度范围而每个项目的合同条款规定有差异的关键点,即产出标准、投融资责任、履约担保、出资比例、违约行为、违约金等。其次,针对上述每一个关键点对受访者递进式地询问了4个层次的问题:①该项目的合同条款中对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②与行业内的平均标准相比,本项目合同条款中这方面的规定是更加苛刻还是宽松;③您认为政府部门规定如此苛刻/宽松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④若受访者对于前面问题的回答不涉及主观感知方面的内容,则应对其引导式的追问问题,即对于这种更加苛刻/宽松的规定,您认为对方是担心您会有投机的行为/相信您不会有投机的行为吗?再次,将上述找出的关键点和形成的问题在本团队内部讨论后对相关PPP研究者进行询问,并根据询问的结果调整上述内容,最终形成访谈提纲。

2.2实际的研究设计

本课题组按照上述标准联系了相关项目,然而在表明了本次访谈的目的后,对方常以涉及到合同隐私或公私双方信任等敏感话题为由表示不便回答,尤其是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企业往往担心破坏双方关系等原因更不愿接受访谈,甚至直接拒绝,因而本研究退而求其次,将二手资料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

(1)二手资料以依据上述标准筛选出的项目为对象搜集二手资料,其途径主要包括:①在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主题为“××项目”的相关文献,从中摘录出与上述关键点相关的内容;②通过网上搜索找到该项目历年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项目参与人的心得体会或国内知名专家对该项目的点评;③大岳公司举办的“PPP沙龙”中财政部、咨询公司以及各项目总经理等人员对该项目所做的报告。通过筛选,仅找到了本研究所识别出的4种角色感知中商人关系和朋友关系的代表性项目,同时考虑到2014年本课题组协助天津市财政局开展“天津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课题时,曾共同调研过若干个代表性的PPP项目中的私人部门主要是当地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因此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角色类型的项目便从上述调研过的项目中选择(同种角色感知的项目有多个时,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项目),并将当时的访谈录音与其提供的会议纪要、合同文本等也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以上获得的所有资料由专人负责分类整理,形成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以便于进行再检查与再分析。

(2)案例介绍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发现,资料比较丰富的是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项目和北京地铁14号线项目,其中私人部门的角色感知分别是商人关系和朋友关系,因此,在调研过的项目中遴选泰达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和天津市国投北疆电厂海水淡化项目,其中前者的私人部门的角色感知是父子关系,后者的私人部门的角色感知是兄弟关系。上述4个项目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案例项目概况

注:①“—”代表合同中未约定特许经营期限;②企业类型以投资者中出资比例最大者确定。

3 资料分析与讨论

3.1文本资料分析结果

通过该项目的合同条款或网上搜集到的比较权威的素材就能准确判断出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程度,而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其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再者,私人部门也不愿意对信任这类敏感问题表达其主观感受,因此私人部门所感知到的信任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分析其所陈述的语句和相关的二手资料得到的。例如,在来宾B电厂项目移交时,来宾法资发电公司总经理罗曼尼表示:在同期电力项目纷纷撤销和改制的情况下,此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非常感谢政府部门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由此可以认为私人部门对于当地政府部门具有较高程度的信任感知。

参照DOZ[28]的案例研究设计,按照上述分析方式对单个案例进行透彻的分析,即通过对二手资料获得的文本素材进行归类,识别出合同条款控制、信任的类型并以“较高”、“较低”作为合同条款控制/信任的程度对每个研究变量赋值;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案例比较,即分析不同案例间相同的合同条款控制对信任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限于篇幅,本研究仅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点的分析结果为例进行详述(见表2)。

表2 资料分析结果

3.2分析与讨论

为了进一步揭示合同条款控制与信任之间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将对上述4个案例资料的质性分析结果进行细化讨论。分析结果显示,合同条款控制与信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其中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如在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项目和天津市北疆电厂海水淡化项目中),也可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如在北京地铁14号线项目和泰达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中)。究其原因,不同角色感知下私人部门对于对方行为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即交易双方的角色类型决定了在相同合同条款控制下私人部门对信任的感知程度。此外,将上述关系归类后发现,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对信任的影响机理相似;兄弟关系和商人关系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对信任的影响机理相似,因此,本研究将对其分类探讨。

(1)“父子关系”或“朋友关系”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对信任的影响由表2资料显示,相对于商人关系和朋友关系两种角色类型,在父子关系或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通常较低,在此情况下,私人部门所感受到的能力信任较高、善意信任较高。针对这种现象,本课题组对PPP项目实践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访谈与讨论:①在父子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当地国有企业为政府部门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二者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私人部门的行为,由于行政命令通常可以针对事件自然状态实现后即时发布,相对于具有天然不完全性的合同在应对不确定性事件时更有优势;加之发布行政命令不会发生交易成本,或者其交易成本显著低于单方拟定/双方谈判形成的较为详尽的合同条款。显然,发布行政命令比订立严格的合同条款在控制私人部门行为方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而政府部门与当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象征性地签订一个比较简单的PPP合同,合同条款的控制程度通常较低。同理,在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基于之前愉快地合作经历,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能力和善意都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再次合作也说明双方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相对于合同条款在控制私人部门行为方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若政府部门制定严格的合同条款则容易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双方对严厉合同条款的依赖程度较低。②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合同条款控制较低,而私人部门感知到的能力信任是较高的,从表面上看,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然而,本课题组综合实务工作者的观点认为,交易双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或以往愉快的合作经历都会使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并相信其有满足自己各方面要求的能力,而政府部门选择与此私人部门合作也会使其感知到政府部门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在此情况下,无论合同条款规定的严格与否,都不会影响到私人部门所感知到的政府部门的信任。由此可知,在上述两种关系下,私人部门的能力信任感知并不是由合同条款控制决定的,而是基于双方天然的行政隶属关系或前期积累的感情基础形成,并一直存在的。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2) “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对信任的影响由表2资料显示,相对于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两种角色类型,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通常较高。在此情况下,私人部门所感受到的能力信任较高、善意信任较低。针对这种现象,本课题组对PPP项目实践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访谈与讨论:①在兄弟关系的角色感知下,中央企业是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企业,外地国有企业是外地政府监督管理的企业,二者与当地政府都不存在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特别地,一些中央企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甚至比地方政府还高,致使当地政府部门很难与他们做到平等交易;在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加之双方之间具有截然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陌生的合作伙伴对彼此都有较为严重的防范心理。在上述两种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双方之间一旦产生纠纷,各方都会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肯让步,从而易导致其之间的矛盾恶化,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需要签订更为详细的PPP合同,因此,合同条款控制通常较高。②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合同条款控制较高,私人部门感知到的能力信任也是较高的,显然,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本课题组综合实务工作者的观点认为,PPP本质上是利用私人部门的资金与竞争(特别是创新)来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同时,政府部门采用PPP模式的初衷也是想将项目做的更好,于是,基于对私人部门能力的初始认知,政府部门会在合同条款中设置稍高于私人部门固有能力水平的标准以激励它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样地,由于双方之间不存在紧密的伙伴关系,私人部门感知到的政府部门的信任水平主要依据合同条款的控制程度,即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越严格,说明其对自己的能力越认可。由此可知,在上述两种关系下,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3)各种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对善意信任的影响通过上面两部分的讨论和分析可知,在父子关系或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表面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了私人部门角色感知的调节。将表2中的4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论在何种角色感知下,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都呈现负相关关系,私人部门角色感知对二者之间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本课题组对PPP项目实践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访谈与讨论。

善意信任是指一方相信另一方不会有意做出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处于善意信任的一方更多的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另一方的行为,而控制则是一方因担心另一方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控方的戒备心理,可见,当一方对另一方的善意信任较低时,往往会施加较强的控制;反之,若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较强的控制,则易降低另一方感知到的善意信任。由此,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与私人部门的善意信任感知之间的关系可做如下解释:①当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较高时,说明其有较强的自我保护倾向,是在防止私人部门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则私人部门很可能认为政府部门的此类行为是在怀疑自己的善意,即感知到的善意信任较低,这一观点与刁丽琳等[29]的部分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刁丽琳等认为“过于严厉的契约条款容易被视为不友好的表现,从而引发合作伙伴之间的猜疑心理”。;②当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较低时,说明其对私人部门比较放心,愿意给其充分发挥的空间,并相信私人部门不会利用其弱点做出危害己方利益的事情,政府部门的此类行为易给私人部门留下十分善意的印象,即感知到的善意信任较高。综上所述,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角色感知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并不明显。

4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4.1研究结论

通过对4个具有代表性的PPP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探讨了政府部门的合同条款控制与私人部门信任感知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角色感知下受到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私人部门的角色感知对合同条款控制与能力信任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其对合同条款控制与善意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从理论层面上看,本研究有3点新颖之处:①在PPP背景下拓展了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尽管此类问题的研究在战略联盟和供应链领域中相对比较成熟,但不同情境下二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和效果很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PPP背景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组织间治理理论体系;②以往研究控制与信任关系的文献大都采用的是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而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多案例研究的质性分析方法,后者多是研究者从当事人的行为及其发表的言论中判断其心理状态,弥补了问卷调查法中受访者可能会隐藏真实想法(尤其是面对信任等敏感性问题时)的缺陷,从而使得获取的资料更贴近受访者的真实感受;③尝试将角色理论应用于PPP项目中,考察私人部门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何影响其态度和行为,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角色理论,同时赋予了PPP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从实践层面上看,私人部门的企业类型呈现多样化,若政府部门以相同的合同条款控制对待不同的私人部门,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而本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部门在科学控制私人部门方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还可指导政府部门营造更有利于实现PPP项目善治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PPP项目的合作效率、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和深度合作。4.2管理启示

综上讨论,本研究给我国实践部门的人员提供了两点管理启示。

(1)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实施的合同条款控制应因角色感知而异在父子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受到行政命令“成本低、效率高”这一先天优势的诱惑,政府部门禁不住采用行政命令而非合同条款来控制社会资本(即理论上的私人部门)的行为,使得合作伙伴之间难以实现平等交易,不利于激发社会资本的竞争性与创新性,因此,本研究认为选择当地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是否有利于PPP模式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待商榷的。事实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中曾将社会资本界定为与政府部门没有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经济实体,从而将当地国有企业排除在社会资本范围之外;然而,其后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42号文)补充说明道,在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前提下,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本研究认为这仅是我国政府在PPP模式推广前期对于现实情况的一种妥协。总之,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单位之一,易受“内群体偏好”的影响,即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相同特质的当地国有企业合作;然而,本研究认为在当前阶段,若存在实力与当地国有企业相当的其他类型社会资本,政府部门应矫正以往的一贯做法,优先与其他类型社会资本合作,待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改制的完成,其在PPP项目中的角色感知亦将由父子关系转化为商人关系,甚至朋友关系,此时,政府部门就可以与实现成功转型的当地国有企业合作,进而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的优势。

在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平等交易的双方已经建立的感情比严格的合同条款在控制社会资本方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在PPP项目采购阶段,当多个竞争者采购需求方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优先与自己有过愉快合作经历的社会资本合作;并且,以往愉快的合作经历使得双方之间已形成一种合作中的默契和良好的感情基础,有鉴于此,政府部门可以酌情放松合同条款控制,即保持原来的产出标准、适当降低控制的力度、对合同条款的详细程度可以降低要求。这一观点与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做法吻合,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例,截止2014年我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且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路线都不止一条,若地方政府与某企业在合作某一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充分熟悉与磨合,建立起了共同的处事方式和良好的感情基础,则它倾向于在后续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优先选择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具体案例如: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代表)在北京地铁4号线后的14号线建设中,仍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进行合作,并沿用了北京地铁4号线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鉴于两次合作项目的高度相似性,14号线项目的合同条款相对4号线而言基本未作改动,但在社会资本投融资责任方面设立了“多退少补”机制,使得政企双方共担投资超支或节约的风险,给予了社会资本在投资控制上更大的自由空间,确保了投资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为了充分认识和准确判断完全陌生的竞争者,政府部门应秉承“磨刀不费砍柴工”的原则,预留足够长的时间来对竞争者进行资格预审、与竞争者进行充分谈判,做好持久战与攻坚战的准备,选择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严谨、科学的拟定更为细致的合同条款,且其产出标准宜稍高于社会资本自身固有的能力水平,制定严格、严谨的行为控制程序与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充分发挥潜能,从而带来更优的社会效益,此外,详细的合同条款也是未来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双方之间纠纷的主要依据。

(2)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政府部门应该在缔约后致力于改善社会资本的善意信任感知在朋友关系的角色感知下,社会资本的善意信任感知是较高的,而在兄弟关系或商人关系的角色感知下,社会资本的善意信任感知是较低的,因此,在后两种关系的角色感知下,政府部门应该在缔约后致力于改善社会资本的善意信任感知。实践中有一些符合上述观点的比较好的做法,例如:①在合同履行的前期,政府部门应该按着合同条款的规定严格实施,在此过程中,若发现社会资本对合同条款执行良好,则在接下来的合同履行中,仍保持合同签订时的产出标准,但适当降低对社会资本的控制力度,以逐步提升其所感知到的善意信任;②政府部门在针对该项目做某些决策时,邀请或通知项目公司代表(社会资本)列席甚至参与讨论,一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方便项目各方之间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二是可以使社会资本有被尊重感,感觉到对方把自己当成“一家人”的合作诚意,同时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提高双向沟通效率。总之,政府部门应注重在缔约后逐步提高社会资本的善意信任感知,这也有利于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5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①由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PPP工作者不多,且大都不愿意公开回答信任方面的问题,导致本研究能搜集到丰富资料的代表性项目的数量较少、资料来源比较单一,因此,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②以质性分析的方法得到角色感知对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当有足够多的实践工作者愿意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时,可以对本研究结果进行更有说服力的实证检验。由于PPP项目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角色感知并不是影响控制与信任之间关系的唯一因素,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权变因素(如项目获取途径、前期介入程度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 王守清,柯永建. 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4~98

[2] DOLOI H.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ontracting and Relationship Agreements for Procuring Partner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13, 29(3): 224~235

[3] BOHNET I, ZECKHAUSER R. Trust, Risk and Betrayal[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04, 55(4): 467~484

[4] YANG L.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and Formal Control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ject[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3, 13(10): 1 817~1 822[5] 杜亚灵,闫鹏. 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4):115~124

[6] 寿志钢,朱文婷,苏晨汀,等. 营销渠道中的行为控制如何影响信任关系——基于角色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1(10):58~69

[7] DYER J H, CHU W J. The Role of Trustworthiness in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Korea[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3, 14(1): 57~68

[8] LAU D C, LIU J, FU P P. Feeling Trusted by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 Antecedent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Value Congruenc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24(3): 321~340

[9] YANG L, SHUAI C. Trust, Contract Control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2, 4(7): 90~98

[10] 蔡升贵,范秀成. 信任研究理论基础比较[J]. 山东社会科学,2005(9):56~58

[11] 王雪青,魏喆. 工程管理Partnering模式中信任机制的博弈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5~18

[12] 张水波,陈俊颍,胡振宇. 工程合同对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信任的中介作用[J]. 工程管理学报,2015,29(4):6~11

[13] 蒋卫平,张谦,乐云,等. 工程项目中信任的产生与影响——基于承包商方视角[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1):97~102

[14] 杜亚灵,李会玲,柯洪. 工程项目中业主初始信任对合作的影响研究:承包商公平感知的中介作用[J]. 管理学报,2014,11(10):1 542~1 551

[15] BADENFELT U. I Trust You, I Trust You Not: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trol Mechanisms in Incentives Contract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10, 28(3): 301~310

[16] ABDUL A, ABDUL R. Control Mechanisms Exercised in Malaysian Hous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12, 30(1): 37~55

[17] LAM P T I, JAVED 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se of Output Specifications for Australian and U.K. PPP/PFI Projects[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15, 29(2): 1~15

[18] ROBINSON H S, SCOTT J. Service Delivery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PFI/PPP Project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9, 27(2): 181~197

[19] OYEDELE L O. Avoiding Performance Failure Payment Deductions in PFI/PPP Projects: Model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13, 27(3): 283~294

[20] LIU L, BORMAN M, GAO J. Delivering Complex Engineering Projects: Reexamining Organizational Control The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2(5): 791~802

[21] 杜亚灵,李会玲,马辉. 中国管理情境下PPP项目中控制与信任的交互作用研究框架[J]. 项目管理技术,2015,13(9):9~16

[22] 徐立国,葛京,席酉民,等.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本土领导角色及行为[J]. 管理学报,2013,10(11):1 568~1 603

[23] 翟森竞,黄沛,高维和. 渠道关系中的感知不公平研究——基于心理契约及不公平容忍区域的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2008,11(6):86~93

[24] 刘爱东,周琼,曾辉祥. “公平理论”和“角色理论”视域下的企业反倾销行为决策[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4):23~30

[25] MANU E, ANKRAH N, CHINYIO E, et al. Trus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Main Contractor and Subcontractor Relationships During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7): 1 495~1 508

[26] CAO Z, LUMINEAU F. Revisi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A Qualitative and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 33/34: 15~42

[27] SCHEPPER S D, HAEZENDONCK E, DOOMS M. Understanding Pre-Contractual Transaction Costs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4): 932~946

[28] DOZ Y L.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 Initial Conditions or Learning Process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s1): 55~83

[29] 刁丽琳,朱桂龙. 产学研合作中的契约维度、信任与知识转移——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4,32(6):890~901

(编辑丘斯迈)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ntrol on Trust in PPP Projects Based on Multiple Cas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Role Perception

DU Yaling1ZHANG Kaihong1MA Hui2LOU Lixing1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China; 2.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China)

Control and trust were viewed as two indispensable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PPP projects. Their interacting effects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role perception, which eventually determined the result of contract performance. Firstly, role perception of the private was defined as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types of the private, including father-son relationship, brotherhood, friendship and trading relationship. Four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PPP were selected separately. Secondly, the influence of control of contract terms by the government on trust perception of the private was explored under the four role perception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case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①under the role perceptions of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or friendship, control of contract terms is usually lower, and it seems to show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mpetence trust which is perceived by the private; ②under the role perceptions of the brotherhood or trading relationship, control of contract terms is usually higher, and it virtually show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oodwill trust which is perceived by the private; ③role percep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trol of contract terms and goodwill trust which is perceived by the private.

control of contract terms; trust; role perception; multi-case study

2016-02-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1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5YJC630082)

C93

A

1672-884X(2016)09-1286-10

杜亚灵(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300384)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项目投资与管理。E-mail:tdduyaling@126.com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6.09.003

猜你喜欢
合同条款政府部门信任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火电项目施工合同主要条款及结算特点的分析、研究与应对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谈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中的几个问题
结合FIDIC合同条款的索赔研究与实践
信任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