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芳
临床随笔 A piece of mind
行医一时 鞠躬一生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这是裘法祖院士的名言,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披荆斩棘。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面对被疾病所折磨的患者,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他们的希望之光,是他们的解救之神。参加工作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这期间我目睹了身边许多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医术乃至他们的品格都深深地让我折服。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我所理解的“一方济之”,就是李双拾医生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济世情怀。
当非典及甲型H1N1流感“战役”悄然肆虐时,面对生死考验,他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吃住都在隔离区,出色地完成救治工作。为了让百姓了解防治SARS的常识,他在小广场为社区居民讲课、义诊,一坚持就是风雨不误的12年。2015年8月他代表本溪市赴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进行援藏工作。那曲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他用常人难有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快速组建了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同时兼医务科科长,他还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带到当地。今年4月他以辽宁援藏队员名义向那曲县古露镇完小进行了爱心捐赠活动。共有482名藏族小学生受助,总价值万余元。
“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我所理解的救人与济人,就是张灿刚主任的病人以命相托,我当以诚相待。
2013年11月份获知援疆任务,他主动请战成为辽宁省第三批援疆队伍中的一员走上了援疆之路。作为普外科专家,他带领当地医生完成巨大肾囊肿肾切除术等手术,填补了托里县在该手术领域的空白。休息时他多次到偏远的牧区义诊,使哈萨克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有一次一位78岁的老人因腹痛难忍入院,张灿刚细心为老人检查,在为老人做肛诊时发现距肛门8厘米处有一硬块,他初步判断硬块是由于老人长期不排便而造成的粪块堵塞,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洗肠不仅遭罪,护理起来也不方便。于是张灿刚决定用手亲自为老人抠粪块,一米八多的张灿刚不顾难闻的气味哈着腰一点一点地将粪块抠出。随后赶来的老人儿女热泪盈眶地对张灿刚说:“太谢谢您了,我们没花一分钱,您就把我父亲的病治好了。您刚才所做的就连我们当儿女的都难以做到啊!”至今每每当地百姓提起张灿刚,都会忆起他穿梭于牧区进行巡回医疗的忙碌身影,他的大爱情怀架起了托里与本溪人民间民族团结的桥梁。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我所理解的“鞠躬一生”,就是韩亚田主任在无影灯下的翩翩身影。
多少次在无影灯下,她与死神作斗争,同时间赛跑,用精湛的技术挽救病人的生命。记得那一次由于科室重患多,手术多,顾不上吃饭的韩主任胃病犯了,一清早她来到医院打点滴,眼看手术开台的时间到了,不等输液瓶中的液体滴完,她拔掉针头,毅然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直到晚上最后一台手术做完,待她脱下无菌手套,同事们这才看到她手上的快掉出来带着回血的留置针头,在场的同事眼睛都红了,反而是她安慰身边的同事说:“我没事,咱不能让患者等着呀!”多么朴实的话语,那是她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鞠躬一生的真实写照啊!
这就是我的前辈们,一群可亲可敬的“中心人”,他们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引领我们前行的道路。以人为本,大爱仁术,法治创新,护佑健康,是我们大卫生行业价值的具体体现,白衣天使,健康卫士,需要我们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地求索。器械是冰冷的,但我们是温暖的,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医者,做像白求恩、李秋实那样的好医生、好护士,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优质的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有人说我们看惯了生离死别都麻木了,可只有真正见过生命之花凋零的人才会体会那种倾其所有却无能为力的痛苦。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愤怒过、迷惘过、徘徊过,甚至有人离开,但更多的伙伴们还是选择了坚持。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一直坚持才等到了希望。已经有患者主动帮我们维持就医的秩序了,老百姓越来越能够理性地看待医疗问题了,总有些感激的目光令我们难忘,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所有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生命可量,服务无涯。在这条守护生命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并肩、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
誓言 摄影/张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