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世界种植牙之父”布仑马克教授

2016-10-18 11:35文/梁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第四军医大学哥德堡口腔医院

文/梁 夏

大医人文 Great spirit

追忆“世界种植牙之父”布仑马克教授

那是2012年的5月,瑞典哥德堡乍暖还寒。长年居住在这里的布仑马克(P·I·Brånemark)教授这天起得格外早。年逾八旬的老人由于腿脚不便,已经谢客多年。即使在家,他也只在楼上活动,很少出门。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教授早早就穿好了正装,并让夫人帮忙打好很久没戴过的领结。他还特意交代儿子今天不要上班,他要在家中接待两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

在地球的另一头,两位远方的客人十几个小时之前已踏上了旅程。他们,是来自中国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赵教授和中华口腔医学会李教授。这次访问,既是源于布仑马克教授诚挚地邀请,更是源于他们对布仑马克教授的崇敬和景仰。

路途越来越近,他们心里止不住地兴奋和激动。一路上,话题总也绕不开布仑马克这位世界口腔医学巨擘,影响甚至改变了现代口腔医学发展轨迹的老人。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已盛于欧美的口腔种植技术在中国还未开展。为让这项技术造福中国人民,中国口腔医学界派出第一个学习组远渡重洋,到哥德堡大学种植中心学习取经。在短短一个星期中,布仑马克教授倾心尽力、诲人不倦地授课;中国学者们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学习。一周后,小组成员带着初通的技术和第一批种植体回到了中国,由此种植牙技术在中国播下了种子。

2000年,布仑马克教授应邀来中国讲学,赵教授有幸聆听大师讲演,在台下远眺大师的风采。2009年,四医大口腔医院建造的口腔医学博物馆进行扩建,要建成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就一定要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和当代最伟大的牙科医生的文物收入其中,而记载、珍藏、传承这段历史的杰出人物,非布仑马克教授莫属。当时,有6家国外博物馆都向布仑马克提出了收藏其文物的请求,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把做种植研究的158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中国第四军医大学所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这无疑表达了他对中国、中国口腔医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的高度信赖和认可。

2010年10月,四医大口腔医院创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新馆落成开馆,布仑马克教授由于行动不便,委托夫人专程从哥德堡赶赴西安,参加了新馆开馆仪式。当布仑马克夫人接过捐赠证书时,记录布仑马克教授研究口腔种植技术的历史文物便永远地留在了四医大口腔医院,永远地留在了中国!

飞机很快就要降落了。此时,若有所思的赵教授将目光从机舱外的万里云天移到了手中的照片上。照片上的布仑马克教授满头银发,眼神中透出睿智和笑意。这位为世界口腔医学耗费了毕生精力,贡献了全部力量的科学家;这位为保留口腔医学文化,将自己毕生积累的研究文物倾囊捐赠给中国的知遇者,是多么可敬、可爱呀!赵教授思绪万千,急切、憧憬、激动……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

临近中午,赵教授和李教授到达哥德堡市郊布仑马克教授住宅楼下,布仑马克夫人将中国客人迎进了起居室。

这是一栋普通的二层住所,如果没有事先说明,谁都难以想象这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家。室内是再平常不过的北欧普通家庭的陈设布置,简朴随意,但书香十足。轮椅上的老人鹤发童颜,红光满面,笑容里泛着亲和,怎么也难以让人把他与那个高高在上的“欧洲皇帝”联系起来。“不要叫我教授,叫我P·I吧,我亲爱的兄弟”。布仑马克教授的幽默风趣打消了客人的拘谨。

客人们用纪录片向老人介绍了四医大口腔医院在种植、颌面赝复及颌面重建领域的成绩和进展,并介绍了医院发展、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情况。随着屏幕上出现“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几个大字,先生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二十多分钟的纪录片播放完毕后,先生说:“这是世界上最专业、藏品最丰富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布仑马克教授竖起大拇指说:

“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世界上消失,但是通过对历史的记录和传承,事业可以永存。你们为世界口腔医学做了一件大事、好事、了不起的事!”布仑马克教授当即宣布,将自己和研究所保存全部与种植相关的文物(约1000件)无偿地、永久地捐献给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的“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

时至正午,布仑马克教授夫人端出了精心制作的蓝莓蛋糕招待客人。一边吃着蛋糕,老教授一边谈起自己当年从事种植研究的经历。他向客人播放了一段录像。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画面上,年轻的布仑马克意气风发。他正用当时最先进的活体显微镜技术从事种植后组织血液流变的研究,实验设计之精细,手术操作之精致,至今看来仍堪称典范。布仑马克教授回忆起当初科学研究经历的艰辛,感慨万千。作为在当时已颇有名望的医生,他每天晚上都埋头在实验室,顾不得照顾家庭。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实验数据也由自己亲手处理。在经历了无数个艰辛探索的日日夜夜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布仑马克教授终于创建了骨结合理论,研制成了第一代种植牙,并成功地在朋友身上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种植牙临床病例,从此开启了种植牙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引发了现代口腔医学史最重要的革命。

布仑马克教授曾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但因他早年的研究曾得到过诺贝尔基金会的资助,而未能获奖。面对名利得失,先生淡然一笑,风趣地说:“我也认为我应该得这个奖,但比奖项更重要的是种植技术造福了这么多人。我的研究能为全人类服务,还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呢?”这便是大师的情怀、信仰和追求。他把造福人类作为自己永恒的信念,把毕生追求献给了科学事业。这样的科学巨人,怎能不让人景仰感佩呢?

不知不觉中四个多小时的访问很快就过去了。夕阳为卡特加特海湾罩上一层金色的薄纱,傍晚时分的哥德堡美丽惬意。

晚宴时,谈起他挚爱的科学研究和慈善事业,先生依然兴致不减。种植体和骨结合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除广泛地应用于种植牙之外,还被应用于颌面缺损和肢体伤残患者的修复治疗。这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颜面赝复体和假肢的固位问题,实现了颜面和肢体重建,使众多患者脱离了痛苦,重新回归了社会。为推广这一技术,布仑马克先生走遍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演讲。除哥德堡外,他还在巴西和南非建立了布仑马克骨结合种植中心,并以基金会的形式在全世界募捐,免费救助贫困的病人。成名之后,先生放弃了欧洲舒适的生活,和夫人来到巴西,在巴西居住了六年,主持巴西种植中心的工作,亲自为患者进行治疗。现在虽然回到家乡,先生还经常通过视频网络指导巴西种植中心的运转,布仑马克太太更是定期到巴西工作。

话题正酣之时,李教授请教布仑马克:“教授,以您的人生体验,您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医生?”教授沉思片刻,答道“Mother Nature,(大自然)Learning from nature, and follow the regulation of nature.(向自然学习,遵守自然法则)。”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病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担当,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始终牢记,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一切行为都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使人类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病人群,这一方面为中国医生提供了极好的展示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医生更加努力地履行医生的责任。赵教授请布仑马克教授为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的医生写几句话,布仑马克教授欣然写下 “Listen to your patient ,and be responsible”(倾听病人的心声,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大师对所有中国口腔医生们的殷切希望和嘱托!

2014年12月20日,布仑马克教授在瑞典哥德堡去世,享年85岁。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与老教授的那次会面长久地留在了两位中国学者的心中,令他们难以忘怀。教授教诲,如钟磬长鸣。一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一位具有深厚爱心的医学大师,一位站在哲学层面思考人生和自然的哲人和智者。他的视野、胸怀和境界,早已超越了有限的自我,而指向了对宇宙自然、科技文明、生命价值等人类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的关怀。老教授的崇高品质、科学精神、大爱情怀,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他的精神将永远灼照世界口腔医学的进步历程,激励中国口腔医学学人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猜你喜欢
第四军医大学哥德堡口腔医院
我校附属口腔医院完成福建省首例机器人口腔种植手术
口腔医院不只是看牙
医联体签约 牟平区口腔医院迈出资源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跑过哥德堡半程马拉松 更懂Volvo说的北欧幸福观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Way Out West音乐节10周年狂欢
脉冲式超宽带生命探测雷达时间抖动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