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时序部的体例特点及文献价值初探

2016-10-17 03:22李文宁
关键词:时记标目类书

李文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太平御览》时序部的体例特点及文献价值初探

李文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太平御览》时序部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例与前代类书的时序部或岁时民俗专著的体例相比更加完备,引用材料更为全面具体。其文献价值体现在引用文献数量巨大,除却诗词歌赋,著作达四百多部,且引用内容详细全面,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对照《太平御览》时序部,《艺文类聚》《初学记》中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便可发现《太平御览》时序部对《荆楚岁时记》的引用多且引自原文而非转引自他文。

《太平御览》时序部;体例;《荆楚岁时记》;文献价值

岁时民俗文献是指记录民众在一年四季中特定节气和约定俗成的节日中的生活习惯,各种禁忌与倡导的文字,以及学者对各种岁时民俗的研究和评议。岁时民俗文献不仅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古代民俗的依据,也是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汉代以后,岁时民俗著作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且随着节日类型的增多,节日内容的丰富,岁时民俗著作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类书中的时序部或岁时部是岁时民俗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5月)一文中对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分类:时令类专著、某一区域岁时节日活动的专项记载、类书中的岁时民俗部分。,自隋唐以来,官修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都专设岁时部,这标志着随着节日活动的日渐丰富,岁时民俗文献的形式也日渐多样化,且日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这一变化在书目中也有所表现,如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王尧臣等修成《崇文总目》,史部专列“岁时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六云:“前史时令之书,皆入子部农家类。今案,诸书上自国家典礼,下及里闾风俗悉载之,不专农事也。故《中兴馆阁书目》别为一类,列之史部,是矣。今从之。”[1]指明了将岁时文献列入史部的原因。潘耒为《古今类传岁时部》所作的序中说:“自欧阳修率更有《艺文类聚》,虞永兴有《北堂书钞》,而类书始行于世,其后踵而为者滋多,如聚百药于籠唯医师之所用,列五兵于库唯勇夫之所操,于纂言家固甚便也,无如编辑者难得通人罕能持择,谰言长语陈陈相因,令人易生厌倦,识者病之,……此非家藏万卷之书,目有千行之敏,弃绝人事为之十数年而能精详若是乎?”②潘耒:《古今类传岁时部·序》,浙江巡抚采进本。这说明类书的编写广博且繁杂,非学时渊博之人不能担此重任。类书中岁时民俗部内容丰富,上自天文历法、下至岁时节令、人文节日和政策,都引用有丰富的历代书籍以佐证并溯源,既为后人查询相关内容提供了资料,也凸显了自身的文献价值。但由于流传年代的久远,传播方式的单一,会造成内容上的一些缺失。本文将对《太平御览》时序部(卷16~35)体例及引用文献、引用内容进行探讨。

《太平御览》是一部奉旨编纂的官修类书,初名《太平总类》,又称《太平总览》《太平类编》《太平编类》。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修撰《太平御览》,太平兴国八年(984)成书。参与其事的有翰林学士李昉、扈蒙、李穆、汤悦,以及徐铉、张洎、李克勤、宋白、陈鄂、徐用宾、吴淑、舒雅、吕文仲、阮思道等十四人。成书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故赐名《太平御览》。

一、体例特点

在《太平御览》之前已经有一些类书包含有较为系统的岁时民俗部分,如隋代杜公瞻的《玉烛宝典》是一部类书性质的岁时民俗专著,共十二卷,直接以季节为标目,每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三块,因此共十二个标目,每个标目为一卷,共十二卷。

唐徐坚的《初学记》卷三卷四为岁时部,卷三以季节为标目,分为春第一、夏第二、秋第三、冬第四,四个部分;卷四以节日节气为标目,分为元日、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伏日、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冬至、腊、岁除,十四个标目。

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卷153至卷156为岁时部,岁时部一主要以天象为标目,分为物、律、历、五行、岁、闰六篇;岁时部二以季节为标目,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岁时部三以节日节气为标目,分为元正、祖、蜡臈、伏、小岁会、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春分、秋分、夏至十三篇;岁时部四主要以物候为标目,分为寒、热、丰稔、凶荒四篇,附加冬至。

唐欧阳修的《艺文类聚》卷三至卷五为岁时部,卷三以季节为标目,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卷四以人文节日为标目,包含有元正、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卷五主要以天文物候为标目,包含有社、伏、热、寒、腊、律、历。

从体例上来说,《太平御览》时序部与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岁时部最为接近,大致都分为天象物候、季节节气、节日三大部分,不同在于《太平御览》中对季节的划分更为细致,包含内容更丰富。《太平御览》卷16-35为时序部,有标目45条,并未有明确的分类,本文据内容将其大致分为四类。抽象时序:律、历、五行、四时、闰、岁、岁除;季节节气类:春上、春中、春下、立春、春分、夏上、夏中、夏下、立夏、夏至、秋上、秋下、立秋、秋分、冬上、冬下、立冬、冬至;人文节日类:元日、人日、正月十五、晦日、中和节、社、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伏日、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腊、小岁;农事类:热、寒、丰稔、凶荒、旱。这一部分引书丰富且完整,有很多整篇整段的文字。引用的文献是以标题为中心展开,或对标题概念内涵加以说明,或对与标题相关的特色活动进行描绘并对其起源进行梳理,对我们了解与岁时相关的概念、活动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二、文献价值

《太平御览》岁时部中引用的书目经统计如下:

先秦时期文献有:《周易》《太公金匮》《穆天子传》《道德经》《礼记》《周礼》《左传》《尔雅》《易纬是类谋》《春秋元命苞》《老子》《文子》《范子计然》《庄子》《列子》《管子》《孟子》《荀卿子》《鹖冠子》《五行志》《春秋孔演图》《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楚辞》《诗经》《孝经》《尸子》《淮南子》《夏小正》《国语》、先秦时期的《世本》《易经》《尚书》《六韬》《周官》《孔子家语》《易经》《逸周书·时训解》《素问》《邓析子》《邹子》《商子》《神农书》《山海经》《招魂辞》《战国策》《墨子》《吕氏春秋》

两汉时期文献有:《神异经》《说苑》《晏子春秋》《五经通义》《淮南子·时则训》《五经要义》《列女传》《列仙传》《别录》《淮南万毕术》《赵书》《十洲记》《史记》《太玄经》《汜胜之书》《钟律书》《尚书注》《易纬稽览图》《礼斗威仪》《河图》《尚书中候》《易通卦验》《易乾凿度》《易通统图》《孝经纬》《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诗含神雾》《春秋感精符》《春秋考异邮》《礼稽命征》《瑞应图》《尚书考灵曜》《方言》《盐铁论》《月令章句》《独断》《王乔录》《琴操》《汉书》《京氏律术》《白虎通》《论衡》《洪范五行传》《释名》《春秋繁露》《京房易占》《说文解字》《师旷占》《大戴礼》《韩诗章句》《东观汉记》《西京杂记》《扬子法言》《投荒录》《吴越春秋》《易林》《新论》《洞冥记》《政论》《汉旧仪》《与苏武书》《韩诗外传》《汝南先贤传》《祢衡别传》《四民月令》《三辅决录》《汉官仪》《家录》《括地图》、汉张奂《与延笃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献有:《临海水土异物志》(三国)、《广雅》《典略》《皇览·冢墓记》《新书》《魏略》《辨乐论》《刑礼论》《明罚令》《临海水土记》《九日与钟繇书》《汉末英雄记》《三国志》《唐书》《风土记》《晋书》《物理论》《博物志》《要览》《襄阳耆旧传》《续汉书》《困热赋序》《晋阳秋》《邺中记》《抱朴子》《问礼俗》《搜神记》《月仪书》《续搜神记》《竹林七贤论》《上巳篇》《玄晏春秋》《拾遗记》《高士传》《集序》《神仙传》《养生要集》《会稽典录》《永昌郡传》《广志》《王洽集》《益都耆旧传》《晋起居注》《异苑》《后汉书》《征齐道里记》《东阳记》《荆州记》《续晋阳秋》《豫章记》《纂要》《颜氏家训》《周生烈子》《中论》《登真隐诀》《宋书》《袁子正书》《荆楚岁时记》《齐民月令》《幽明录》《舆地志》《粱书》《续齐谐记》《南康记》《殷芸小说》《前赵录》《女仪》《古史考》《王浑集》《晋中兴书》《十六国春秋》《宋略》《水经注》《齐民要术》《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葛仙公别传》《石虎别传》《钟离意别传》《南齐书》《华阳国志》《三十国春秋》《益州记》《晋朝杂事》《南越志》《史略》。

隋唐宋时期文献有:《五行大义》《汉书音义》《大唐开元礼》《北齐书》《南史》《隋书》《续会要》《岭表录异》《酉阳杂俎》《陶潜集》《寿阳记》《洽闻记》《杂说》《乙巳占》《独异志》《辇下岁时记》《匡谬正俗》《唐国史补》《韦氏月录》《集异记》《书仪》《四时纂要》《唐会要》《韩子》《谈薮》《摄生月令》《孔丛子》《杨园苑疏》。

以上引用文献尚不包括对诗词歌赋,以及一些出处不明文献的引用,《太平御览》时序部引书总计近400部,其中很多文献如《京氏律术》《辨乐论》以及经纬之书如《易纬稽览图》《礼斗威仪》《河图》《尚书中候》《易通卦验》《易乾凿度》《易通统图》《孝经纬》《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诗含神雾》《春秋感精符》《春秋考异邮》,以及一些别传如《葛仙公别传》《石虎别传》《钟离意别传》流传至今大多已亡佚,通过《太平御览》中的引录可以窥见原书的一星半点,因此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学者们对《太平御览》的引用内容也有不同看法,如洪迈认为《御览》所引之书是直接取自原书,但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御览》中的大量引文是直接抄自前代类书的。《太平御览》成书之前已经出现过《皇览》《修文殿御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多部类书。宋版《太平御览》卷首曰:“以前代《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参详条次,分门定目。”

下面将《太平御览》时序部中引用《荆楚岁时记》的内容与《艺文类聚》《初学记》所引《荆楚岁时记》内容,以及《荆楚岁时记》原文比对,可以看出《御览》是否对这两部类书有所借鉴。

经统计,《艺文类聚》引《荆楚岁时记》只有5次,引用内容分别出现在条目“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七月十五”中。

《初学记》引《荆楚岁时记》有14次,内容分别出现在条目“元日第一(3次)、人日第二、正月十五日第三、月晦第四、寒食第五、三月三日第六、五月五日第七(2次)、伏日第八、七月七日第九、七月十五日第十、九月九日第十一、岁除第十四”中。

《太平御览》时序部引用《荆楚岁时记》达22次,所引用的很多内容是《艺文类聚》和《初学记》中所没有的。且《艺文类聚》和《初学记》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较为简单,并未全引杜公瞻的注,《太平御览》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较为完整全面,与《荆楚岁时记》原文较为接近,不过是有些地方添加了南北朝之后或者宋朝当代的文献,显得更为丰富。下面将《太平御览》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与现存《荆楚岁时记》原文相比较,可以推断《太平御览》中所引文献内容出自原文的可能性较大,而并非一些学者所说的引自其他类书。

《荆楚岁时记》《太平御览》所引《荆楚岁时记》五、金薄为人,华胜相遗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按: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古乃磔鸡,今则不杀。荆人于此日向辰门前呼牛马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旧以正旦至七日讳食鸡,故岁首唯食新菜,又余日不刻牛马羊狗猪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鸡,此则未喻。郭缘生《述征记》云: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日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老子》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楚辞》云:“目极千里伤春心。”则春日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晋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七日登高诗。近代以来,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薰火,未知所出。《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以七种菜为羮,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发。董勋《问礼俗》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又造华胜相遗,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旧以正月七日为人故名为人日,今北人此日亦有讳食菜者,与楚食正反,剪彩镂金薄为人,皆符人日之意,与正旦镂鸡于户同北人,亦有至人日讳食故岁菜唯食新菜者,又余日不刻牛羊狗猪马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鸡,此则未喻。郭缘生《述征记》云: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所载铭辞即此处。《老子》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如享大牢。”《楚辞》云:“目极千里伤春心。”则春日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晋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诗。近代已来,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薰火,未知所出也。七、豆粥加膏祭祀门户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按:《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八、夕迎紫姑以卜农事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按:刘敬叔《异苑》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云是其婿)不在,曹夫人(云是其姑)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平昌孟氏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尔,着以败衣,盖为此也。《洞览》云:“帝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可以见迎。’”又其事也。《荆楚岁时记》曰: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齐谐记》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云是蚕室,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疑非其事,祭门备之七祠,今州里风俗望日祠门,其法先以杨枝插门而祭之。《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见一妇人立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蚕室,我即地神矣,正月半日可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之,当令君家蚕桑百倍。’言讫而去,绝失所在,或为作膏粥,已后年年大得蚕。”世人正月半作粥祷之,加以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呪云:登膏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以为蚕襄鼠与《齐谐记》相符,又覆肉亦是覆膋之理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其夕,则迎紫姑以卜,刘敬叔《异苑》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姑),紫姑可出。”《异苑》又云:“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平昌孟氏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室而去。自尔,正着以败衣,盖为此也。《洞览》云:“帝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可以见迎。’”又其事也。俗云溷厕之间必湏浄然后能致紫姑。

十一、晦日酺聚士女泛舟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也。《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荆楚岁时记》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士女汎舟或临水宴乐。《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十三、四邻会社祭神飨胙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按:郑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综,即共立之社也。《荆楚岁时记》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郑(纸质版为王)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综,即共立之社也。二十二、舟楫竞渡争采杂药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五月五日又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鳬,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二十六、伏日汤饼名曰辟恶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则伏日汤饼,自魏已来有之。伏日《荆楚岁时记》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二十八、结彩穿针乞求巧幸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宋孝武《七夕诗》曰:迎风披彩缕,向月贯玄针。陈瓜果于中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以为符应。三十一、野游登高佩茱饮菊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近代多宴设于台榭。三十六、老叟妇妪游戏藏钩岁前,又为藏彄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彄。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彄,分二曹以校胜负。”辛氏《三秦记》以为钩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作彄字。《艺经》、庾阐则作钩字,其事同也。俗云:此戏令人生离,有禁忌之家则废而不修。腊《荆楚岁时记》曰:又为藏彄之戏。辛氏以为钩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作钩字,《艺经》、庾阐则作钩字,其事同也。俗云:剧令人生离,有禁忌之家废不修也。《太平御览》岁时部的体例借鉴了前代类书,较为成熟完整,且是皇家主持下统一修订的大规模类书,参与人员众多,所以资料上无疑是非常丰富的。但就现世所流传的版本看,其内容的确是全面而粗糙,让人感觉是资料的分类与堆积,而没有细致的分析。所以有学者认为现存于世的《太平御览》只是初稿,而修订版已在宋的一场火灾中亡佚了。

[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粱)宗懍.荆楚岁时记[M].谭麟,译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6](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7](唐)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清)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88.

责任编辑:毕 曼

G09

A

1004-941(2016)03-0025-04

2016-03-10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山区开发与发展的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3JZD038)。

李文宁(1980-),女,湖北大悟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史与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时记标目类书
一只玩具熊的心灵独白——评高源的《一只熊的时记》
《一只熊的时记》创作谈
一只熊的时记
《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的版本及其他
中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富隋珠 人怀荆玉
——论唐代类书编纂的特点与价值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类书编纂与类书文化(上)
医学论文中制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