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6-10-14 06:35齐乐刘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齐乐 刘凌

摘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通过对于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体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43-02

一、绪论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比去年增加了16万,“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二、我国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各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为受传统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较弱,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的参与能力较弱,我国各类行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紧缺。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多年来,我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基地,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不相吻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多方合作。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企业进行合作,广泛吸收社会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转变传统办学模式与应试教育观念。传统教育理念围绕学科为重心,轻实践重理论,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类为优、劣。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进行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传统观念影响,培育出来的学生依然是想方设法寻找标准答案,创新创业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差。落后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的结果是忽视了学生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

现在高校主要侧重于专业教育,根据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专业教育。很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并未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专业教育脱离创新创业教育,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不大,甚至是相互独立的,在实践中无从发挥。

(四)高校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

高校教师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但目前很多工科院校的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自身对单位企业了解不多,无条件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验,使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中的案例研究。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陈旧,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积极主动性。

三、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高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一)创新高校教育模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观念和模式不能和传统教育模式一样,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过程中既要转变育人模式,又要转变教育观念。第一,高等学校主管单位要认识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第二,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综合性人才,不但要做好专业教育,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让培养出来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服务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第三,在教育模式上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就要通过完善的课程机构和教学实践来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自身个性的培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身选择和兴趣爱好,努力拓展教育形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打造多元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多元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能够增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和传统的教育不一样,教学内容不能只是停留在专业教育方面,教学场地也不能仅仅是在学校教室里,教学模式也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一定要能够跟上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自我选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研究,增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充实自身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去,根据自身经验知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努力做学生创新创业的人生导师。

(三)构建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有利社会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十多种学科交叉整合在一起,进行创造设计。创新创业课程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技术作为切入点,和其他课程的教学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能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应用,相关的课程设置要立足于实践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方法技巧。第三,创新创业类课程自身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运用高校中优势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中的资源对课程创造性的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让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贴近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区域内人的才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四)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是将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找出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般都是依托社会创业实体,是大学生由校园走入社会的桥梁,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依托于实践平台,通过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此外,高校还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创业相关体制或者地方政策条件,发挥学校和校企等部门的功能,运用实体创业的案例典型给学生讲解方法技巧等知识,并能够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让大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平台中取得成果。

四、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实践的规范。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机制,保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发展中的中国正在接受历史的考验,将创新创业渗入到高等学校中,让所有大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以兴亡责任发扬中华民族的独创精神,让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形成潮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2]李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165-167.

[3]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

[5]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