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当代青年人汉字姓名研究——兼论中、韩姓名之差异

2016-10-14 03:44张锦玉
东疆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僻字用字姓氏

张锦玉



韩国当代青年人汉字姓名研究
——兼论中、韩姓名之差异

张锦玉

通过对2187位韩国青年的汉字姓名进行量化统计研究,发现,韩国人姓氏以“金、李”最多,集中性很强;名字结构以双字名为主,单字名和叠字名很少,双字名的重名问题较为突出;姓名用字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高频用字集中,字义体现了韩国社会对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非常用字和生僻字使用比例较高,但有些却是其姓名中的高频字。

韩国;汉字姓名;用字频率;生僻字;重名

一、引言

作为汉字文化圈发源地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汉字姓名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曾经广泛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内。但后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汉字文化圈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去汉字化”和“脱汉运动”,加之各国国情政策不同,废除汉字的范围和程度也存在差别,因此与文字紧密相关的标志个人身份的文字符号——汉字姓名在各国就出现了不同的命运。

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姓名方面仍与中国保持着很大的一致性,如:“姓前名后”的姓名结构,同辈人的名字中包含着相同的“辈分用字”等;此外,尽管韩国人姓名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1](41~43)且韩国在一段时期内曾推行过废除汉字的措施,但韩国人为子女命名时却依然喜欢采用汉字姓名,因为他们认为汉字名庄重大气、有内涵,用汉字取名才是对命名的重视。[2](48~52)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中韩两国在汉字命名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人的汉字姓名及其与中国人名的差异进行了研究。[2](48~52)然而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研究的量化性不够,样本数量偏少,未采用统计学进行样本间的比较,研究角度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也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尝试使用调查和量化统计的方法,对2187名韩国青年人的姓名进行多角度研究,并与同时代的中国人姓名进行对比,以深入分析二者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文调查的韩国青年共2187人(男1200人,女987人),其年龄介于15-35岁之间,他们为国内某五所高校的在读或已毕业的留学生。调查涉及的留学生资料均从上述高校的招生部门或所在学院获得,可信度高。此外,我们还调查了4429名中国人作为对照组(男2276人,女2153人),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还兼顾了中国南、北方以及城市与农村的样本比例。

样本确立后,我们将调查得到的韩国人和中国人的资料逐条输入excel表格,并为每个样本设定若干检索标签,制成数据库。之后采用Matlab软件编制姓名分析软件,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数据统计。

三、韩国青年汉字姓名分析

(一)姓氏

根据本文调查,2187位韩国青年人共使用了104个姓氏,其中使用复姓的有4人,分别为南宫、鲜于各2人,仅占姓氏总数的0.18%,说明韩国人的姓氏主要以单姓为主。不过,在韩国人的单姓中,不同姓氏的使用频率和分布趋势却有很大差异。我们统计了韩国人出现频率在1%以上的姓氏,由表1可见,排名前18位的高频姓氏只有23个,占姓氏总数的22.12%,但使用这些姓氏的人却占到总人数的81.31%。在这23个姓中,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梯队:超高频姓氏为“金、李”两姓,使用该二姓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1/3,集中趋势非常明显;高频姓氏包括“朴、崔、郑”三姓,出现频率在4%-9%之间,使用人数占总人数的17.41%;次高频姓氏共有18个,使用人数占总人数的27.39%;低频姓氏数量很多但所占比例小,81个低频姓氏的使用者仅占总人数的18.7%,如:刘、田、杨、陈、王、郭等;在这些低频姓氏中,还有一些是比较罕见的姓氏,如:边、咸、明、慎、表、奇、延、印等。

表1 韩国人常见姓氏及频率

图1韩国人姓氏分布图

可见韩国人姓氏的特点就是以单姓为主,高频姓氏的使用非常集中,其中“金、李、朴、崔、郑”五大姓氏的使用人数就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据统计,韩国人历史上的姓氏非常多:15世纪后半期约有407个,18世纪中叶约有298个,之后逐渐递减,到了1967年减少到143个。[3](28)在韩国历史上,“金、李、朴”一直都是大姓,其原因主要是由政治、文化原因造成的。历史资料显示,在新罗、高丽和朝鲜朝三个朝代中,掌握政权的姓氏包括“朴、昔、金、王、李”等,期间一些国王赐姓给各部族或功臣作为奖赏,如“李、崔、郑、裴”等都是赐姓,后来随着贵族各支脉的大量繁衍,这些姓也逐渐变为韩国的大姓。

(二)人名结构

1.单字名、双字名和三字名

本次对韩国人的调查中,单字名共40个,占总人数的1.83%;双字名共2145个,占总人数的98.08%;三字名只有2人使用(男女各一人,分别为“孙霞丽慧”和“金以斯拉”),占总人数的0.09%。可见韩国人的汉字名几乎都是双字名,单字名的比例很小。

从性别角度看,韩国不同性别青年的名字结构差异不大:男性使用单字名的有21人,占男性总数的1.78%;女性使用单字名的有19人,占女性总数的1.96%。女性单字名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但统计显示二者单字名使用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性别不是影响韩国青年人名结构的因素。

2.叠音名

叠音名是指名字中的两个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上完全一样的名字。本次调查中我们仅发现两位女性使用了叠音名,分别为“媛媛、柳柳”,男性中则无叠音名。因此,叠音名在韩国人姓名中非常罕见(0.09%),且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男性不用叠音名。

(三)用字特点

韩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等典型的男权主义思想在古代韩国非常盛行,因此受男、女社会角色不同的影响,他们的姓名用字就十分不同。而如今,韩国女性地位已大大提高,虽然男性和女性的命名仍有个性特征,但有些名字从字面看已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这从侧面反映了韩国社会的进步。

1.男性青年姓名用字

在本次调查中,韩国男性青年的人名用字共506个。表2列举了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15个汉字,其覆盖率达到22.98%,其中,只有排在前两位的“俊、东”使用频率在2%以上,其它字都低于这个数值。在这些高频字中,有表示英俊、吉祥的,如“俊、佑”;有表示方位时间的,如“东、永”;有表示德行操守的,如“贤、荣”;有表示建功立业的,如“成、勋、宰、相、承、赫”等。由这些高频字的意义可以看出韩国人对男性青年的希冀,如希望他们外表英俊、品德高尚、刚强勇武,能够治国齐家、成就功勋等等。

表2 韩国男性青年姓名高频用字

从人名用字的覆盖率来看,占用字总数3.162%的前16个高频用字的覆盖率为22.980%;出现10次及以上的字共有70个,占用字总数的13.834%,但其覆盖率则达到55.261%。由以上数据可知,韩国男性青年的性名用字具有集中性。

2.女性青年姓名用字

本次调查的韩国女性青年的姓名共使用了443字。由表3可见,排在前十位的高频用字共10个,其中“恩、智”的使用频率都超过了3%,“秀、美、贤、珍”使用频率都在2%以上。从意义上看,韩国女性青年姓名用字主要追求外表的秀美和品德的贤惠,如“秀、美”是直接表示美丽意义的字,而“珍、英”则通过美玉、花草等来借指女子美丽;“恩、智、贤、真、惠”等字都表示良好的品德修养。除上述10个高频字之外,出现频率在1%以上的还有“慧、珠、志、多、娜、荣、珉、贞、炫、昭”十个字,这些字除表示美丽、贤德之意以外,还有一些是与自然有关的汉字,且这些字多与“光明”之意有关,如“熙、昭、炫”也有着美好的寓意。

从用字的覆盖率来看,占用字总数4.515%的前20个高频用字的覆盖率为34.785%;出现10次及以上的字共45个,占用字总数的10.158%,其覆盖率则达到51.332%。也就是说,韩国女性青年名字中1/3的用字都集中在前1/20的高频字上,而其名字中一半以上的字都来自于我们统计的前45个姓名常用字。这说明,韩国女性青年的姓名用字也是趋于集中的。

表3 韩国女性青年姓名高频用字

3.不同性别青年姓名用字的差异

从上述情况来看,韩国不同性别青年姓名的用字情况不太一样。首先,男性和女性的姓名用字都有集中的趋势,但男性用字的集中度低于女性。在表4的三个指标上,男名每字的平均出现率都低于女性,说明女性姓名用字更为趋同趋近,集中度高。

表4 韩国不同性别青年姓名用字集中度比较表

其次,从姓名用字的意义类别看,男性和女性的高频用字存在差异。男性姓名用字的意义类别更为广泛,对外貌、性格、品德、事业等都有涉及,主要体现英俊潇洒、刚强勇武、建功立业等意义;而女性姓名用字的意义类别主要是温柔美丽、贤良淑德,比男性的意义范围要窄一些,说明韩国青年人姓名高频用字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体现了长辈对青年子女的不同期许,带有传统性别观念色彩。

最后,从姓名用字的重合度来看,韩国不同性别青年共用字的数量和比例还是非常高的。本次调查中,男性和女性用字数分别为506个和443个,其中共用字为369个,非共用字为211个,因此2187位韩国青年姓名用字量为580个,其中共用字的数量就占到了近2/3。然而这并非说明韩国男、女姓名用字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从高频字的低重合率以及常见共用字的使用频率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我们观察了男、女出现频率为1%以上的高频用字,发现仅有“荣、贤”为男女共用字。其中,“荣”的使用频率较为接近,“贤”在女性中的使用频率是男性的两倍。此外,男、女性前五十个高频用字中共有13个是共用字,可是这些字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频率却相差较大。如“东、成”在男性用字中位于第二、三位,使用频率分别为2.020%和1.768%;在女性中的位次仅为37和42,使用频率也只有0.564%和0.512%。同样,“英”在女性姓名中较常见,使用频率为1.895%,位列高频字第7位;在男性中却排在38位,使用频率为0.547%,且意义也更偏重于“英雄、英气”。而那些使用频率相近的共用字,如“炫、周、明、润、仁”等,都是比较中性的字,男女皆可用。此外,女性姓名用字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别体现在“女”字旁字的大量使用上,而男性使用非常少。总的来说,韩国不同性别青年人的姓名共用字偏多,然而根据两性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预期,人们还是会根据这些字的意义赋予其特定的对象群体,表现为共用字在两性中使用频率的差异性。

调查还发现,韩国青年姓名中出现了一种西式姓名,如“金以斯拉、宋约翰、边约瑟、边约翰、高阿拉”之类的名字,且这类名字多为男生。我们对照这些人的英文姓名发现,尽管他们的英文名并非“JOHN、JOSEPH、ALLAH”这样的纯英文名,但其汉字姓名却以这样的西式面孔出现,也从侧面反映出韩国青年人追求个性、乐于接受西方文化的特征。

(四)非常用字及生僻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个体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名字的独特性,因此非常用字和生僻字在姓名中的使用较过去就有所增加,韩国人的汉字姓名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以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简称《字表》)为字库,分析韩国青年人姓名中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的比例情况。我们将一级字表外的字称为“非常用字”,将一、二级字表外的字称为“生僻字”。

表5 韩国青年人姓名非常用字及生僻字统计表

由表5可见,韩国青年人姓名中的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的比例很高。在这些字中,绝大部分属于书面语用字,多有深奥文雅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其中男性和女性姓名的非常用字比例很接近,都达到20%以上,说明在每五个姓名用字中就有一个属于非常用字;生僻字的使用比例低于非常用字,都在10%以下。上述非常用字和生僻字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异体字,如“顯、叡”;二是人名专用、惯用字,如“姝、媄、姬、卨”;三是古书中的生僻字,如“奫、烋、嘏、慜、晛”。我们认为韩国人采用非常用字和生僻字命名的原因在于:首先,一些韩国人的汉字姓名还在使用辈分字,而这些辈分字往往是有威望、有文化的长者制定的,其中不乏一些生僻字;其次,韩国人讲究阴阳五行、生辰八字,如果孩子命中缺五行之一,就要在名字中补足,加之大众有追求个性的心理,故许多家长就使用了以五行为偏旁但现已不常用的字;最后,有些字虽不是《字表》中的常用字,但却是韩国人传统姓名中常用的字,如“珉、炫、洙、姬、铉、玟、奎”等,这些字的存在也增加了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的比例。

(五) 重名

重名是人类社会群体内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的出现不可避免,因为适合作为名字的字词数量有限,而同一社会的人们又有趋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因此就可能造成比较广泛的重名现象。通过上文的数据我们发现,韩国青年姓名用字具有集中性且高频用字使用广泛,所以可以推测他们的重名现象会比较突出,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由表6可见,2187位韩国青年中有460位出现了重名(包括同名同姓和同名不同姓),占总人数的21.033%;其中有140人是同名同姓的,占总人数的6.401%。这意味着,每十个韩国人中就可能会出现一对重名者,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表6 韩国青年重名统计表

具体来看,韩国青年重名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同名不同姓的数量要多于同名同姓的,前者是后者的3倍多;第二,同性别内部的重名现象占大多数(87.609%),但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存在重名现象,且这时的名字倾向于男性化;第三,男性和女性的重名数量相当,但女性同名同姓的情况少于男性;第四,发生重名的名字多半使用高频用字,同名同姓名字的姓氏则多半为高频姓氏。由表6可见,“俊熙、恩智、秀珍、元熙、智贤”等的重名人数竟多达4-6个,这些都是统计得到的高频用字。可见,要避免重名现象,就应尽量不使用那些高频用字,特别是不要名字中的两个字都取自高频用字;同时,“金、李、朴”等姓氏为避免重名,也应尽量不用高频字命名。

四、中、韩汉字姓名的差异

(一)姓氏

对4000多名中国人姓氏的调查发现,他们使用的姓氏共有368个,前10大姓氏见表7。“李、张、王”三姓的使用频率介于7%-9%之间,分别低于韩国相应前三大姓的比例;“刘、陈”的使用频率在4.5%-5.5%之间,后面的六个姓氏则在1.8%-3%之间,基本都与韩国相应位次的姓氏使用频率相差不多。可见,中国人姓氏的分布较韩国人分散,特别是前三大姓的表现尤为明显。

表7 中、韩高频姓氏比较表

此外,韩国姓氏还有一些是中国比较少见甚至没有的,如“慎、表、奇、延、昔、奉、片、千、具、河”等都是本次对中国人调查中没有发现的姓氏。对于两国都有的姓氏,其使用比例也不同。如“金”姓在韩国是第一大姓,使用频率达到22%以上,而中国“金”姓的使用频率仅为0.32%,差距相当大;“朴、尹、权”等姓氏也是如此。同样,有些姓氏在中国是大姓,而在韩国使用很少,最典型的就是“王”姓。“王”是中国第三大姓,而在本次统计中,它在韩国人姓名中只出现了1次。

(二)名字结构

在本次对中国人的调查中,双字名的比例比单字名多出了约13%,单、双字名在中国各占半壁江山,与韩国人名字结构比例迥异。确认分析显示,两国在单、双字名比例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其原因在于,自唐宋以来,修家谱、排辈分的盛行使双字名在中国占了绝对主流,而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单字名被认为是进步、革新的,因此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纷纷改为单字名,进而使国人争先效仿;所以在当时,单字名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偏高的标志;[4]而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种反封建思想运动打破了传统宗谱观念,双字名数量进一步削减。直到近二三十年,人们为了避免重名,追求个性,才使双字名的使用比例逐渐提高。因此在中国,单字名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此外,另有0.158%的中国人使用了三字名,该比例也多于韩国人的0.09%,且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增加的趋势,说明中国青年人的姓名格局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而韩国人的汉字名结构更为传统保守。(见图2)

图2中、韩汉字姓名结构比例图 图3 中、韩叠字名比例图

从叠字名的使用情况来看,中、韩也存在很大差异。(见图3)韩国人叠字名仅出现了2例,占总人数的0.09%,说明韩国人没有使用叠字名的传统。而中国人叠字名则出现了163例,占总人数的3.680%,两国在叠字名使用上的差异显著(p<0.01)。中国人叠字名使用频率最高的时期是80年代,这可能与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关。由于叠字名具有“小、可爱、亲切”的含义,[5](48~55)常可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意,所以父母就给子女起了叠字名。然而由于叠字名存在不少弊端,所以它在90年代以后的使用频率就逐渐衰减。此外,中国人叠字名的使用存在性别倾向,男性使用率远低于女性(男27个,女136个),且用字上也不同:男性多用“刚、强、冬、帅、伟”等刚强伟岸的字,而女性多用“婷、娟、丽、芳、珍”等有温柔美丽意义之字。

(三)姓名用字

中、韩姓名用字都存在性别差异,即不同性别使用的高频用字不同。但是,中、韩青年排名前十位的高频用字却无一相同。(见表2、3、8)从高频字的意义看,韩国人更注重儒家文化中的“德”,如“贤、智、孝、仁、慧”等都是高频用字。而中国人名用字更多地表现出时代气息和对个人志趣的追求,如“杰、伟、文、静、敏”等,而“宇、鹏、超、浩、丹、雪、晶”等字则通过比喻、联想的手法来表示父母对子女的希冀,有形象雅致的感觉。

表8 中国青年姓名高频用字

从用字的集中率看,韩国要高于中国。由表2、3、8可见,“俊、东”在韩国男名中的出现频率都超过了2%,而中国男青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宇”也只有1.766%;“恩、智”在韩国女名中的使用频率都超过了3%,在2%以上的字共6个,而中国女名中使用频率超过2%的只有3个,没有超过3%的。韩国男、女性其他高频字的使用率也均超过中国相应排名的字。我们对中国青年人姓名用字出现率在1%以上以及出现次数在10次以上的汉字进行了统计,其数目分别为23个和230个,计算每字的平均出现率分别为1.491%和0.548%,而韩国相应的数值(1.588%和0.965%)均大于中国。可见,韩国青年姓名用字的集中趋势更高,中国则相对比较分散。

(四)非常用字和生僻字

对中国青年姓名中的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统计发现,非常用字占总字数的23.896%,略高于韩国,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生僻字占总字数的3.201%,远低于韩国,二者差异显著(p<0.001)。尽管中、韩人名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非常用字和生僻字,但是它们的生僻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请5位中文专业研究生分别对中、韩姓名中的非常用字和生僻字进行了辨认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者对韩国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的正确辨认率为65.03%,对中国的为81.6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01),说明韩国青年人姓名中使用的非常用字和生僻字更为罕见,一些在中国极不常用的汉字甚至会作为高频字出现在韩国人名中,这是中、韩两国青年姓名中的一个重要不同。

(五)重名

如上所述,中、韩青年姓名结构的一个主要差异就是单、双字名比例的差异。尽管单字名具有活泼简单的特点,但它的存在会导致大量重名现象的发生。有研究发现,中国人单字名的重名率远高于双字名。[6](36~38)本文对2187位中国人姓名的抽样调查发现,无论性别如何,单字名的重名率比双字名要高出20%以上。(见表9)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重名现象主要由单字名造成,双字名的重名率平均不超过5%;而韩国双字名重名率都超过了10%。分析显示,中、韩姓名重名率差异均非常显著(ps<0.001)。此外,从不同性别的重名情况看,两国女性的重名率都比男性的高,但中国两性间重名率的差距(11.59%)要显著高于韩国的(4.82%),此情况同样是由单字名的高重名率造成的。

表9 中、韩青年姓名重名情况对比表

五、结语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与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反映出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时代变革性以及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本文对韩国青年汉字姓名的调查发现,其姓名结构传统、保守,姓名用字偏生僻化,重名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1.姓氏以“金、李”最多,集中性很强,与中国高频姓氏存在差异;

2.名字结构以双字名为主,单字名很少,基本不使用叠字名,与中国人姓名结构差异显著;

3.姓名用字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体现了韩国社会对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期许,其高频用字及其意义范畴也与中国人存在较大差异;

4.姓名中存在大量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特别是生僻字的比例较高,其中一些字尽管十分罕见,但却是韩国人姓名中的高频字;

5.重名问题较为突出,双字名重名率显著高于中国人,这主要源于高频字使用过于集中;

6.韩国男性和女性在姓名高频用字及其使用频率上差异明显,在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

因此,适当改变名字结构、降低高频字的使用率可以缓解重名现象的发生;同时,适当减少生僻字在姓名中的使用也有利于社会交往与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

[1]刘芳:《韩国人名的时代变迁》,《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唐雪凝:《中韩人名异同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第6期。

[3]张联芳:《外国人的姓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曹志耘:《汉人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语言·社会·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年。

[5]周有斌:《叠音人名的考察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

[6]张书岩:《现代人名用字面面观——介绍七省市姓氏、人名用字的抽样分析统计》,《文字改革》,1985年第4期。

[责任编辑全红]

H08

A

1002-2007(2016)02-0019-08

2016-01-10

张锦玉,女,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实验语音学。(北京102206)

猜你喜欢
生僻字用字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生僻字里识青铜
有趣的姓氏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让语文老师也会怀疑人生的生僻字
挑战动物生僻字
扒一扒“爱加戏”的生僻字
姓氏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