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本幸福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6-10-13 17:57沈苹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讲故事环节绘本

传统的小学德育课程,往往是老师满堂灌,照本宣科,逐条讲着学生早已听腻了的道理。枯燥空洞的说教自然难以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走廊上的纸团一躺就是半天,无人问津;下课时的楼梯如果没有教师在场,常常是拥挤不堪;教室干净整洁,校园偶有果皮,大门外则是一片狼藉……

德育课程如何真正面向儿童、关注儿童、吸引儿童,如何将冷冰冰的道理转化为直抵人心的道德认知并最终成为自然而然的道德行为?我们把绘本幸福课的推进当作了一个切入点。

一、绘本与绘本幸福课

1.绘本

绘本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图画书,图文紧密结合,一般只有30页左右的篇幅,但画面前后的联系十分紧凑,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图与图之间呈现出独特的叙事关系,整本书有着丰富的内涵,再加上简洁的文字,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无限思考。

在国外,绘本被认为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绘本阅读是不分年龄的,三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而优秀的绘本值得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一读再读,因为小小的绘本中隐含的道理、价值观,在不同的认识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2.幸福课

20世纪初由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从此,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哈佛大学的泰勒博士开设的以积极心理学为主的“哈佛幸福课”较为出名。此后,幸福课从美国的大学逐步发展到中小学,比如阿拉巴马州一高中的老师就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体系,给学生开设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

英国幸福课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就非常务实。从2006年开始,为10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这些课程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控制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规划好未来的生活方向。

香港于1999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成长的天空”课程 ,重点关注青少年的抗逆力。2005 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课程,重点关注青少年的积极成长,进行了一系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

国内的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开始引进幸福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中央教科所的孟万金教授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北京十九中开展的教育教学实验,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金陵中学、上海梅陇中学推进的“成长的天空”“共创成长路”的课程。

3.绘本幸福课

我们的绘本幸福课借鉴了哈佛的“幸福课”,但又不尽相同。“哈佛幸福课”是以讲授积极心理学知识为主的一门大学心理学选修课程,而我们的绘本幸福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帮助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儿童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这五大方面获得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其宗旨是让儿童通过倾听、参与、体验等活动,把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行为。

二、绘本的作用

1.绘本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是德育课程儿童立场的体现

德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画面精美、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的绘本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特点——具体化、形象化,是牢牢抓住学生心灵、激发道德情感的重要载体。

2.绘本的主题积极向上,担负着德育的育人使命

学校的育人目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绘本蕴含着德育涉及的诸多方面。绘本中宣扬的真善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

3.绘本取材广泛,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共鸣与思考

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是人物或者动物,绘本中的场景更多的是游戏、学习、交友等我们日常的生活。看绘本中别人的故事,很多时候就像在看自己的生活,可以唤起儿童过往的经历和体验,这种贴近生活的素材会让他们更感兴趣,也更易激发他们的思考。

三、绘本幸福课在我校不同年级段的呈现

绘本幸福课是以绘本为主要载体的德育课。当然,因为小学阶段六年的时间跨度大,小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变化也较大,不能套用一个模式。

1.低年级——绘本故事课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的幅度最大,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学校的各种活动、老师的评价、同伴的接纳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向师性表现得特别明显,对老师充满崇拜与敬畏。很多时候,老师的话就像圣旨。一般而言,此时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因此,小学低年级的绘本幸福课主要以老师讲绘本故事为主,把原本枯燥、空洞的道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绘本故事,讲述给儿童听。

我们在一年级开设的绘本幸福课,以绘本《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为主。这套书的作者从儿童的视角来描绘精彩的大世界,以简洁明了的图画让孩子们获得纯粹的美感体验,以出人意料的情节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还以不同的主题引导着孩子们体验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以《合作真好》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第一环节:绘声绘色讲故事

“高高的树上长着可爱的红苹果,鼠小弟好想吃啊。可是,鼠小弟不像小鸟有翅膀,不像小猴会爬树,不像大象有长鼻子,不像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不像袋鼠能跳得很高,不像犀牛力气那么大……”故事讲到这里,可以先停一下,让孩子们谈谈此时的鼠小弟有着怎样的心情。

第二环节:大家来帮忙

“这时,来了一头海狮……”小朋友们猜猜,鼠小弟和小海狮想吃红苹果吗?他们会想哪些办法来摘到苹果呢?小朋友们还可以演一演。在头脑风暴中,孩子们可以尽情猜测着用哪些方法来摘苹果,同时展开小组合作,进行愉快的讨论和表演。

第三环节:回到绘本讲完故事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每本都会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所以我们依然回到绘本:“小海狮有一个本领……”它用顶球的绝活把鼠小弟抛到树上,两人合作都吃到了苹果。听到这里,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为这两位合作默契的好朋友赞叹不已。endprint

第四环节:“为什么?”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质,我们索性让他们自由提问,可以是绘本本身,也可以是其他方面,提问后自己尝试着进行回答,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儿童有着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更有着无穷的好奇心,我们把这种好奇心和想象力当作宝贝一样呵护,给他们提供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第五环节:你来讲故事

为了让小朋友对绘本故事记得更加深刻,一般会请一、两个孩子站起来像老师一样讲故事,有时也伴有动作的表演。比如当小朋友讲到小海狮时,可以请一个同学扮演小海狮,两人一起完成对话,最后手拉手走下讲台。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把这本绘本故事至少分享给5个朋友,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演一演。

【思考:讲道理不如讲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看着绘本精致的画面,听着自己崇敬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大家群策群力,帮助绘本中的主人公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自由提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快乐,也会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地去模仿绘本中人物的积极行为。】

2.中年级——绘本阅读课

儿童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螺旋上升的过程,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小学三、四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所以,在小学中年级段的绘本幸福课中,就不能只是讲讲故事,而应以老师和学生互动式的绘本阅读为主,让儿童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激起儿童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懂得了道理,更明白为什么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在三年级开设的绘本幸福课,选取的绘本相对一年级,文字和画面更为丰富,故事性更强。

以《我也有教养》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

第一环节:观察封面,引入主题

出示绘本的封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心里有哪些“为什么”想问。在这里,我们抓住了一个中心——“教养”,引导学生自由谈谈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第二环节:互动式讲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由老师带领着,互动式地讲故事——先是观察画面,由学生畅谈画面描述的情景,想象会发生的故事,体会绘本中的主人公的心情,努力用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

第三环节:围绕主线提问

师生在互动中讲完故事后,我们会提几个问题,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思考本课的主题。比如,大野狼几次回到农场?它有什么改变?它变成一只有教养的狼了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畅谈收获

启发孩子们从各个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不拘形式,自由发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在参与。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与至少5个朋友分享这个绘本故事,并和他们谈谈在自己心目中什么是“教养”。第二,想象结尾中4个好朋友结伴去给全世界讲故事的情景,续编故事。

【思考:讲故事更要明道理。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我们在每个环节都注重用“为什么”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想象、猜测,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一般不会作出对或者错的结论,而是通过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自由地讲述,在无数个疑问中找寻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让他们爱上思考,让故事中的道理在不断的思考中更加深入内心。】

3.高年级——绘本心理课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希望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以内化了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时的绘本幸福课单纯讲故事或者讲道理都是不够的,更应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触摸自己内心的感觉,自觉自愿地接受道理。

我们在五年级开设的绘本幸福课,选取的绘本相对三年级,文字会更简洁一点,绘本本身所占的比重会下降,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

以《爱心树》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爱心树》。

第一环节:绘本故事导入,揭题

讲述绘本故事,提问:大树为男孩儿做了些什么呢?你觉得大树更像谁?

第二环节:由绘本引向生活

在音乐声中回忆:父母为我们做过些什么?微视频小结父母每天从早到晚为我们做的事情。

第三环节: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我来当父母”:第一,起立,双手前平举,手心向上。第二,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保持这一动作,直到音乐停止。第三,如果坚持不住,可以把手放下,坐好。

分享感受:如果你坚持到了最后,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放弃了,又是为什么?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

绘本中的故事结束了,男孩变成老人,坐在树墩上,回首往事,无限感慨。可是我们与父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你愿意为父母做点什么呢?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采访你的父母。年轻时:最喜欢的书、最要好的朋友、最大的愿望、最喜欢听的歌、最得意的事情、最大的遗憾、最崇拜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最感骄傲的事、最信奉的人生信条、最希望得到而又没能得到的礼物、最想对我说的话。写出自己对此次采访的感受。

【思考:在体验中内化道理。小学生在道德发展上,认知与行为基本是协调的,但高年级学生的行为会比较复杂,他们在道德定向系统中有一定的原则性,在道德操作系统中产生了一定的策略和自我设想,因此有时会出现掩饰自己的行为、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绘本心理课的课堂上,更加注重在活动中分享的自己的体验,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分享的体验。当然,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以绘本来进行贯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别人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与激励,进一步内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沈苹,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214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讲故事环节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讲故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