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聋校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2016-10-13 22:22唐海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教学活动

唐海艳

由于聋校学生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他们不能及时而快速地形成并发展语言,因此导致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效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而新课程标准将高效课堂作为聋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十分重视对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高质量践行这一新课改理念,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依据聋校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聋生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笔者依据自身多年聋校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就构建聋校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究,现分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法,提高聋生学习热情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聋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学方式较为陈旧、单一,不易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很难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不高的状态。因此,为最大限度激发聋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聋校初中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及时将新的教学形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表现方式帮助聋生更加真切、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家乡的端午节》这节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聋生播放赛龙舟的精彩视频,由于视频内容与家乡有关,并且是聋生熟悉的有趣味性的内容,瞬间就将聋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符合聋生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自然就较高。这就为作文教学创造了轻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可设置一系列提问引导聋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端午节的热闹情景,接着启发聋生从不同视角介绍自己家乡人们在端午节的行为。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设备可依据教学需求灵活为聋生播放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新颖、以情激趣,多角度、全方位激发聋生的诉说欲望,急于将他们知道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东西毫不保留地分享出来,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二、创造语言训练平台,促进聋生语言发展

聋校初中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与提高聋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生活与未来工作做好准备。而当前聋校初中实验教材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过少,这就使得聋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语言训练,不利于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对聋生来讲,初中阶段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充分重视语言训练对聋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大影响作用,并积极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训练平台与机会,才能切实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将教学空间拓展到课外,甚至也可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语文语言知识应用到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语文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全面沟通,大大拓宽语文语言学习的途径。经过实践检验他们可清晰了解自己的语言情况,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学习。比如,在学习了聋校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赵州桥》之后,教师就可通过互联网为聋生搜集几篇与“桥”有关的难度适宜的文章,推荐给他们阅读。然后以“我来做导游”为主题,组织一场介绍各种“桥”的比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引导聋生归纳总结这几篇写“桥”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同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推荐的三个学生代表充当评委,评判哪些学生介绍得清晰又准确,最终评选出“最佳导游”,给予适当奖励。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教师应以善于发现学生语言运用中的优点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开口说话”,从而使聋生都能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而不断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动全体聋生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学实效的高低。而最恰当、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通、有效沟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因此,聋校语文教师应大胆摒弃传统的“讲解加训练”的单向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认清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身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实现与聋生的畅通、平等、真诚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并熟练应用多种聋生语言,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与聋生进行对话,全面而精准把握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应持以耐心与真诚的态度给予细致的解答,一步步引导聋生了解教材内容,理解课文含义,掌握课文语言。比如,在学习聋校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应依据聋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在尊重聋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层层推进地解读文本深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尊重聋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形式组织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可将课文的几个重点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让聋生在小组探究中寻求到问题的答案,从而逐步把握整篇课文的意思,进而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最终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针对聋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句子或段落,即使非常简单的问题,教师也不应出现不屑的态度,而应该通过耐心而热情地分析与启发,在平等交流中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聋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只有这样,聋生才能切实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在乎与尊重,才敢于将自己的疑问真实地告诉教师,才敢在课堂中大胆与教师互动。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师与聋生交流与互动的频率与有效性,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

四、利用因材施教法,增强聋生学习信心

由于每一名初中聋生的生长环境、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需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在学习需求上的共同点,将其合理分成多个小组,因材施教地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有所进步。比如,在学习《鱼儿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可用因材施教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事先对学生的了解将他们合理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为基础组,第二组为发展组,第三组为培优组。然后依据三组学生的语文基础设置三种难度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相应层次的学生。如“课文中与题目相同的句子‘鱼儿游到了纸上,出现在哪个地方?”这类较为直观、简单的问题,应交给基础组学生来回答。如“‘鱼儿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是什么?”这类需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应交给发展组学生来回答。如“为什么作者说‘鱼儿游到了纸上,教材中哪些内容指明了这一原因?”这类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深刻理解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应交给培优组学生来回答。在因材施教教学法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语文课程的信心,进而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最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而言之,聋生因其听力上的缺陷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形成、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不利于他们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高效学习。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全面了解聋生的特点及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为聋生创造运用语言的平台与机会,利用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与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进而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最终使得所有聋生的语文语言能力都能有较大提高。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