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2016-10-11 09:10张微薇淳敬松
经营者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力资源

张微薇?淳敬松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第一资源。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原因:一是人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二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论证人力资源不仅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所产生的价值、效益远远高于其他资源。三是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论证人力资源可以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通过引用经典案例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结论。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第一资源 经济发展

一、绪论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重视的资源不仅有石油、煤炭、水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江泽民同志曾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分析国际和国内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部署我国人才工作问题。这些都反映出人力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点进行探讨。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我国如今人力资源基数大但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我们又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开发的人力资源不但不是宝贵的资源,反而有可能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包袱。在我国这样一个其他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国家,我们必须注重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合理地去配置人力资源,我国才能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近年来,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就包括合理地使用配置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逐渐重视,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述,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有利于将人力资源理念从概念向实践推进,更有利于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我国社会各界的人力资源。这对于提高我国职工素质,改善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政策顺利实施,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必然性

(一)从人力资源的特性来论证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征。参考了现有的理论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特性:能动性、可再生性、社会性、时效性、增值性、可变性等。以下选取了三种较能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

介绍。

第一,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根本区别。人力资源的载体—人是具有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具有主观能动性。首先,人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劳动能力与生产过程相适应。其次,人能够通过选择职业主动与物质资料相结合,放大其资源价值,从而使人力资源的潜能变为现实。最后,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所采取的手段、行动、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预测。所以人力资源在所有资源要素中,是一种最有价值和最能创造财富的资源。

第二,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人力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是其他资源不具备的。人力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表现在:一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素质教育。教育培训等大量人力资本的投入使人力资源的质量不断提高,其数量也不断地得到更新与补充。二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劳动中有磨损,但经过休息、不断地补充体力、开发智力、能力,使人力资源的质量能恢复及提高。三是人力资源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不断地开发其智力、能力来实现人力资源不断地、多次地增值再生,并通过社会劳动、生产,将人力资源的价值转换为社会的使用价值,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财富。因此,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资源。

第三,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即人力资源与社会息息相关。其他资源,如自然资源却不会因为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同而有所变化。人力资源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形成、使用、配置必须通过社会,依赖于社会,否则它就不可能作为经济资源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心在于提高个体的素质。在现代社会,个体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组织结构、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是一种整个社会都需要的资源。

(二)从经济效益方面论证

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是投资的结果和产物,能在一定时期内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较一般实物资本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了收益递增的规律。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占主导,信息产业已在产业结构中占重要部分,经济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源便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不仅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产生的价值、效益远远高于其他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在美国经济半个多世纪的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人力资源较其他资源相比,是一种人性化的资源,也是最有潜力的一种资源。以一个企业为例,当缺少原材料时,可以从其他地方买入;缺少资金,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等方法解决;缺少设备,可以再购入安装即可,只有人力资源是不能大规模引进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有着长期的、决定性的影响,也就进一步说明人力资源在各组织中的重要性。

(三)从持续发展方面论证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看来,实现资源的有效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就至关重要了。在众多资源之中,只有人力资源能够推动和促进其他资源的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潜力的资源,具有发展的无限性,即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技术熟练程度,使同一劳动者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不管是从人力资源的内涵,还是从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性,还有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人力资源在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是无限性资源,可以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促进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案例论证

(一)经典案例:以色列——沙漠里的农业奇迹

“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这里无疑堪称首屈一指。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一切看起来都很扎眼,无遮无拦,没有远近的感觉——在这里,距离不产生魅力。这是一块令人窒息、毫无希望的沉闷土地。”这是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以色列。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位于亚洲的西部,地中海的东岸,它的国土面积只有2.2万平方公里,全国的沙漠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7%,可耕种土地不足20%,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

但是,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却创造出沙漠绿洲的奇迹:农产品自给率达95%,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牛奶产量自20世纪50年代起增长了300%,目前每头奶牛年产奶量超过了1.2万升,人均每年消费蜂蜜500克以上,约是中国的6倍;在内盖夫沙漠,每公顷温室一季可收获300万枝玫瑰,每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自1948年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而农业用水量仅增长了3.3倍;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民人均年收入为1万美元以上。

(二)分析案例,证明论点

以色列奈特菲姆灌溉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智能滴灌和微灌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席运营总监表示滴灌系统是由电脑控制,根据传感器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以及浇多还是浇少,绝不浪费水肥资源的同时也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其次,为防止作物的根系生长堵塞喷嘴,喷洞周围精确涂抹专门的药剂,仅抑制周边一个极小范围内的根系生产。再者,为防不喷水时土壤自然陷落堵塞喷嘴,需要在喷水系统中平行布置一个充气系统,灌溉完毕后即刻充气防堵。同时,另一个重要效益就是节省人力成本,铺完管线以后,大量农田的灌溉将由少数几个农民通过智能设备来控制。技术的创新,推动着整个国家的进步。

不难看出,人力资源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以色列非常有限的资源占有率和脆弱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找到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子孙后代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为困难。但以色列人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去研制、开发、利用一些高新技术来改善条件。这些高新技术的研制、开发最终是通过高素质的人去实现,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归根结底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源自身的素质、扩展人自身的认识能力来实现。因为从短期看,肯定会有某种资源短缺,但从长期看,一种旧的资源枯竭了、消失了,只要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就会有替代旧资源的替代资源的产生。因此,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来发展经济的道路,而必须走一条通过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造就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21世纪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因素。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重视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要加强教育投资,强化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只有当劳动者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提高了,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增加了,人力资源的质量才会提高,我国才能走好人才强国道路。

(张微薇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淳敬松单位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参考文献

[1] 郑绍派,陈万华,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 崔保华. MBA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3]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 刘琪,黄明勇.对我国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理论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03):52-55.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