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晓清
2016年4月13日,阿里巴巴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成为国际打假组织中的第一家电商。但是同年4月28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称,阿里巴巴加入IACC,只是将其看成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得到全球知名品牌认可的一种方式,同时多个品牌对阿里巴巴这一行为表示抵制,并提出“它来我们就走”的激烈言辞。使得刚刚在IACC充上了会费的阿里巴巴,不到一个月,就因多个品牌的联名抵制而被除了名。这还不算结束,马云在刚召开的集团投资者大会上,抛出劲爆言论:“有时假货就比真品强!”不禁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我们无须分辨马云这句话的真假程度,但是从这句话中能够明显看出马云对这一除名事件的愤怒。
关于阿里巴巴在打假方面的努力,负责阿里全球化业务的总裁白求恩在出席IACC春季峰会时声称:凭借打假系统每秒1亿条信息的处理速度,去年淘宝及时阻拦并提前下架了1.2亿件潜在假货。同时,在Alipay系统中,冻结的售假账号资金合计7200万美元,返还给消费者1200万美元。在这些行为之前,阿里还出台《淘宝网出售假冒商品认定和处罚规则与实施细则变更公示通知》《淘宝网奢侈品牌商品整顿公告》,携手IACC推出MarketSafe Expansion Program计划,真不能说马云对于打假没有努力。但是为什么在一番折腾之后依旧没有得到诸多国际大牌的认可呢?究其原因则是“中国制造”惹的祸。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4月发布的《假货贸易影响全球经济》报告:2011~2013年间,每年全球海关被扣押的假货数量约14万件,其中,仅中国内地就占了8万多件,连续三年蝉联榜首,香港位居第二。从这些数据来看,假货在中国的盛行之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控制的。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似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一个代称。在中国,品牌意识的形成与其他国家相比似乎更难,当然关于这一问题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单针对马云“有时假货就比真品强”这句话,我们不敢认同,同时也无法否定,但却能够从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假货质量再好也必须要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二是真货再真也必须有足够的质量为自己的“真”更加一条保障。“中国制造”想要走向国际舞台,首先就应该为自己加足“真”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