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京翔 译
本文欲对西班牙汉学(中国学研究)进行综述,写作之初,笔者将概述此前在有关中国研究的对话及讲座①这篇文章的底稿为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演讲,写作框架来源于2015年3月我相继在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的学术访问。在此,我衷心感谢(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其主办的“孔子新汉学计划—理解中国”项目对我的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想表达对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的追忆与感怀,并向华东师大的刘昶教授、王燕教授,北京大学的牛大勇教授,人民大学的牛贯杰副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你们的无私帮助使我获益良多。中业已强调过的观点,亦即21世纪西班牙的汉学研究正处在复兴阶段。
以广阔的16世纪西方学科知识为视角,西班牙汉学扮演了一个先驱角色②有关西班牙汉学更全面的研究,请参看J.R.Álvarez , Esbozo de la sinología española,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Barcelona Recurso en línea, 2008, p.206 (http://www.iberchina.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15:esbozo-de-lasinologia-en-espana&catid=25:relaciones-espahina&Itemid=38), Barcelona, accessed January 15, 2015;F.L.Pérez Expósito,Aproximación a la visión hispánica de China hasta principios del siglo XVII, Taipei, 1993;A.Herrera Feligreras, “La nueva sinología española,” Huarte de San Juan.Geografía en Historia, Pamplona, 2007;J.López Álvarez, “Los españoles, pioneros en la transmisión del pensamiento chino a Europa (Apuntes para una Sinología Española),” Gades, Cádiz, 1978;张铠:《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67—125页。,其汉学研究最初由传教士开启、写就并敬献给当时的国王或者宗教领袖,而非面向普罗大众。西班牙汉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本国和拉美人民的政治风云变幻,它的出现是宗教狂热及伊比利亚国家军事扩张的产物。18世纪,西班牙军事力量式微,汉学研究则成为基督教传教的工具。至19到20世纪,西班牙政治影响持续滑落,其汉学研究也日渐衰颓,仅依靠某些屈指可数的自主研究者得以延续。③R.Ramírez Ruiz, “An Overview of the Spanish Sinology, ” China Studies Quarterly, 2014, pp.78-99.
当下,21世纪,一股新型的学术力量涌现,看上去似乎克服了“古典汉学”④“La Sinología Clásica”,即西班牙“传教士汉学”时期。—译者注时期的诸多缺陷,填补了旧时研究中被遗忘的畛域。这种被广泛称为“中国学”研究的思潮,主要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并延伸至经济领域;它的阵营由学术团体组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其首要目标便是让“研究中国”进入西方公众视野。
当代西班牙汉学研究的原初动力来自1973年中西两国邦交的恢复。①拉丁美洲独立后,中国与西班牙的关系受到极大削弱,自1898年起,两国关系几乎不复存在,具体参见张铠:《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21—214页。如欲对中西关系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何以重建做进一步了解,可参见 L.Palacios Bañuelos , Franco – Mao.Las relaciones entre España y China. León, CSED, 2013, pp.99-196.西班牙新汉学研究衍生自大学专门机构,并将考察中国社会经济作为其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生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就这一点而言,它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研究标准并无二异。在过去的几年中,西班牙新汉学研究已经产出诸多高质量出版物。尽管时间相去甚远,这种新型汉学研究模式所关注的问题仍然与“古典汉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对语言与翻译的可见性研究。
有关中国文化、哲学及历史的研究在西班牙历经300年的断档后,才重回学界的视线。因此,西班牙学者若想涉足以上三个研究中国的领域,就不得不查阅他国语言写就的文献,或者参考已翻译为英语、法语等外语的中国学者的著作,而这一局面直到今天也未改观。
西班牙并没有参与掠夺中国的古董及艺术品。就传统而言,西班牙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始终与其在远东殖民的历史紧密相连,在巴亚多利德②巴亚多利德,西班牙中部历史文化名城,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政府驻地。—译者注,无论是东方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珍品,还是奥古斯丁修会精心保存的历史档案,都长久地吸引着西班牙学者的兴趣。
但是,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西班牙汉学复兴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中国的崛起,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促使许多西班牙学者将其研究拓展到极为宽广的领域,融合了当代史与古代史研究、哲学与政治研究、经济与社会研究。
在这些新的领域内,出现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人员,其工作方向大多涉及西班牙的中国移民或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等实用型主题。作为西班牙新一代的“中国学”研究者,他们正在努力创建一个稳固的学术体系,以确保在聚焦中国的兴趣淡化后,对这个大国的研究仍将得以延续。
此外,正如上文所述,当前西班牙的汉学研究是大学机构的产物。西班牙有七所大学设立了东亚研究专业学位:阿利坎特大学 (Universidad de Alicante)、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Barcelona)、马德里自治大学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格拉纳达大学 (Universidad de Granada)、马拉加大学 (Universidad de Málaga),塞维利亚大学 (Universidad de Sevilla)、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sidad de Pompeu Fabra)以及加泰罗尼亚欧佩塔大学 (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其他开设专业课程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还有:布尔戈斯大学 (Universidad de Burgos)、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以及巴亚多利德大学 (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在此,我想重点提及一下路易斯·帕拉西奥斯教授,他不但是我所在的研究机构—马德里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 (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 de Madrid) 人文学院的负责人,也是西班牙亚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有着长达八年的治学经验。
除上述大学外,其他一些国家性科研机构,如西班牙科学研究中心(CSIC)下辖的历史研究所、西班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HSS)、巴塞罗那国际事务研究中心(CIDOB) 基金会、西班牙高等研究院(IAS)等,也开展亚洲研究并提供相关教学课程。此外,西班牙还有一家由贝亚特拉出版集团 (Edicions Bellaterra) 设立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另一个与上述学术机构相伴而生的是成立于2002年的“亚洲之家”(the Casa Asia),该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增进对亚太地区国家的认识,促成相应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所有这些机构都试图以各种方式协调与增进彼此间的合作。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格拉纳达大学发起的西班牙亚太研究论坛 (Spanish Forum of Asia Pacific Research),它在协同整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地区的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2007年,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拉丁美洲东亚研究网络中心 (REDIAO) 成立,有效地促进了使用伊比利亚语言③伊比利亚语言,即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译者注进行研究的学者们相互间的合作。迄今为止,网络中心已经吸纳30余所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美洲国家(涵盖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等)的研究机构。①想要获得更广泛的观点并查看西班牙新汉学领域内主要研究者名单,详见R.Ramírez Ruiz, “An Overview of the Spanish Sinology,” China Studies Quarterly, 2014, p.95-98。
从西班牙国内每年不断增加的有关中国的出版物数量看,当前西班牙汉学正处在“复兴”阶段。基于一款由拉里奥哈大学 (Universidad de la Rioja)②西班牙中北部大学,以信息工程和管理专业著称于世。—译者注开发的网络统计引擎Dialnet(这也是笔者接下来所做统计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提供的书目信息,我们会对西班牙“中国热”这一现象有更客观的认识。
Dialnet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书目门户网站之一,主要任务在于提升西班牙语出版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专注于人文、法律、社会科学领域,是寻找这些学科高质量作品的基本工具。
首先,Dialnet是一个兼具专业性与全面性的西班牙语数据库,包括期刊论文、作者专著及编著、会议论文和辑要、评论文章等学术出版物;其次,它还是西班牙语地区的多学科虚拟图书馆,免费提供全球西班牙语文献资源库 (Global Repository of the Hispanic Literature) 检索服务。③http://www.fundaciondialnet.es/dialnet/descripcion/, Accessed May 10, 2015.目前,Dialnet可提供的有效文献数量已逾440万,其中15%可进行全文访问。④http://www.fundaciondialnet.es/dialnet/dialnet-en-cifras/, Accessed May 10, 2015.
鉴于Dialnet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功,拉里奥哈大学于2009年2月设立了非营利性组织Dialnet基金会,旨在搜集由伊比利亚语言写就的科学文献,促进该语言区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寻求国际合作,推广西班牙语,创新信息技术。⑤http://www.fundaciondialnet.es/la-fundacion-dialnet/la-fundacion-dialnet/, Accessed May 10, 2015.
显而易见,直到20世纪末,西班牙每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作品数量从未达到100种以上。但千禧年伊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仅2000年就增长了20%。此后,这个数字呈稳步增长态势,直至2005年进入相对稳定期。截至目前,与“中国主题”相关的西班牙语文献年度出版数量较21世纪之初几乎翻了两番。出版物年度演变量与增长趋势见图1。正如上文所述,西班牙有关“中国主题”的出版物数量在2005年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在此之后,年均发表的学术文章一直保持在450篇左右,具体数据见图2。
图1:2000—2014年西班牙“中国学”出版物年际演变
图2:2005—2014年西班牙“中国学”出版物年际演变
此外,笔者还特别关注了2010到2014年间西班牙“中国学”研究的出版态势,这五年内已发布2210种有关中国研究的学术作品,其中85%以西班牙语出版,12%以英语出版。这些研究中国的著述,在1936年时大部分还只见诸期刊文章,如今却有225种出现在著作章节,31种源自“中国主题”研讨会辑要,27种作为博士论文发表以及21种专著。①http://dialnet.unirioja.es/ , Accessed March 15, 2015.具体年度出版数据见图3。
图3:2010—2014年西班牙“中国学”出版物年际演变
纵观图3,笔者不得不指出,粗线的下降趋势明显。但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增长周期的结束,因为它或许与西班牙当前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经济危机、研究资金的缩减等)。2012年,西班牙数以百计的年轻科研人员失业,迫于经费压力,大量研究项目与课题被取消。因此,2013—2014年的下降趋势可能只是出于金融紧张的缘故。至于它到底是由经济危机所致,还是西班牙“中国学”研究已然降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笔者将对西班牙语出版物中有关中国研究的主题做一阐释。
首先,我们要对研究主题的学科范畴有所认识:
图4:“中国学”研究主题
如图4所见,仅四个主题就构成了全部出版物的56%,笔者将对它们进行详尽的解析,当然,也会兼顾到次一级的主题,并对它们进行摹写。作为历史学家,笔者乐于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学科入手,然后转向经济领域和其他主题。
1.人文学科
西班牙“中国学”研究中的人文学科出版物虽然只占总量的10%,但实际上它为社会科学、语言学、经济学和艺术领域的主题研究奠定了最为广泛的基础。
图5:人文学科研究主题
史学研究构成了人文学科领域内最重要的主体(占比43%)。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西班牙的史学家们究竟对中国的哪段历史时期着墨最多,就会发现有关中国明清时代的描摹集中反映了他们的研究旨趣(占全部历史研究的51%)。而其原因亦不显自彰,彼时的西班牙大帝国在全球领域持续着其支配性的影响,对太平洋的控制以及将菲律宾纳入其殖民体系都是明显的例证。
主要有三个方向体现了西班牙历史学家对这一时期的研究热忱。按照关注度由强至弱依次排序,分别是:来华传教士研究;马尼拉大帆船及旅菲华商研究;中华帝国与西属美洲关系研究。
此外,他们对中国封建史的其他时期也保持了足够的兴趣,所开展的研究涉及各门各类的问题,尤其以丝绸之路和中国上古神话的研究成果最丰。
第三,对于自鸦片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的研究,我们发现西班牙的史学家们主要集中在对中华民国国运兴衰的描述上。
最后,还应该提到有关“毛泽东时期的中国”主题研究。但对于这一阶段,我们的著述甚少,仅占史学类研究总量的9%。这些科研成果主要围绕着“毛的形象建构”加以研究;其次分析的是由他发起的群众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人文学科领域近四分之一的论文都集中于当代中国国情研究,在此层面上,对“中国崛起”的分析是毋庸置疑的主题。其他热点研究还包括寻求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确切定义、中国城市化社会的新趋向、少数民族研究和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等。此外,在诸如中国外交学、经济学等与上述主题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内,西班牙汉学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同样重要的是,为展现当代中国的艺术成就,在西班牙发表了大量有关古代中国艺术、当代奢侈品艺术的论文以及介绍在西班牙举办中国艺术展的文章。
2.社会科学
如果对有关“中国学”研究的专著、论文进行量化分析,社会科学类作品的数量独占鳌头。显然,“中国崛起”是催生这一领域学术繁荣的主要幕后动因。在以下图表中,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主题的社会科学研究裂变为多个二级子题:
图6:社会科学研究主题
由图6可知,近一半的社会科学论文及著作都集中在有关“中国崛起”的主题上,而且大部分的研究均以中国在变动不居的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和所产生的影响为主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学者对中国在非洲扮演的全新角色和其新型海军力量所做的剖析。其他重要的论题则围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关系展开:主要涉及的是中美关系、中拉关系及中俄关系。
其次,与“中国崛起”密切相关的经济类论文占社科研究成果总量的15%。它们主要分析的还是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但有一个特殊的主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作为经济和战略要素的能源研究(石油、天然气等)。
在有关中国国内政策的问题上,西班牙学者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但总体而言,都以解析(中国)国家内部运作机制为主。他们考察了中国的政治体系,社会政策(公共卫生政策、内部人口流动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等),环境保护和社会现代化程度。此外,还有两个较小的论题也应当被关注:人权问题以及大众传媒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仍有两个主题令西班牙学者兴趣甚浓:其一,研究赴欧中国移民的状况及其在欧洲获得经济成功的原因;其二,如何吸引中国游客加入我们的市场。
3.语言学
在论及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后,我们必须将分析的视角转向语言学范畴,西班牙学者对中国语言的研究占到全部出版物的11%。然而,这又是一个并不疏朗的领域。当我们分析西班牙各大数据库中以语言学定义为架构创制的论文时,发现只有30%的内容致力于中国语言研究,2%的内容与对外西班牙语教学有关,还有6%的内容谈及双语翻译问题。其余大部分内容(62%)之所以能够归属至语言学领域,都应感谢孔子学院已将其出版这一事实,而实际上,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中国文化在西班牙的传播。
这种研究比例的直观分布可由图7标示。
图7:语言学研究主题
就图7而言,几乎所有它所缺失的内容都令我们更感兴趣。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以对外汉学教学为主题,而以中国人为受众的对外西班牙语教学法类的学术著作更加稀缺。毫无疑问,中西两国正面临着彼此固有文化无法渗透交流的窘境。孔子学院是试图改善这种局面的主要机构。它已经展开了大量研究用以推广中国文化。由孔子学院发布的学术著作,其内涵十分广泛:从中华菜肴到生肖寓意,从传统中医到城市化进程,从丝绸之路到现代中国电影研究等。
4.经济学
就中国经济学展开的研究,实际上占到了所有出版物的14%,它构成了西班牙“中国学”研究的第二大主题。图8明确体现了与此相关的经济事务在出版作品中的分布比例。
图8:经济学研究主题
虽然表面形式复杂,但图8内容着实简单,因为它仅由三类议题构成。首先,最大的主题是“在华经商”,就这一点,也完全可以称为“如何在中国做生意”。所有专注于描绘西班牙企业或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经验的文章和书籍都与此相关。另一大主题的焦点是从各个维度探讨中国经济,其作品量占全部经济学术著作的66%。就像在查究中国国际关系时,该主题的论述都在强调中国与他国或地区的经贸关系。此外,致力于分析中国在全球层面势力和其世界经济观点的论著也不容小觑。当然,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分析也没有被搁置一旁,西班牙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议题。第三,作为整体的经济学研究还包括那些试图阐释中国经济体系和探讨在华经商关键环节的作品,且以介绍中国商业法律、版权制度、地产发展为最。
5.少数主题
最后,我们还有小量其他主题的作品,其数目不及西班牙研究中国出版物总量的10%。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这类少数主题的作品均涉及“纯科学”事宜。西班牙,就像儒教盛行时的中国,一贯是个对科学持轻视态度的国家,而以上数据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脚。
在有关讲解中国技术、农业发展、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和基础科学的著作中,笔者必须要突出西班牙科学界对中国“清洁、绿色或生态能源”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建筑学展开的酌量。在医学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著作分为两种类型:以研究中医理论为主,其作者通常为西班牙学者;以当代中国流行病学研究为主,其作者主要是中国医生。
但是,如果我们变换观察角度就会发现,无论是对中国艺术、法律科学展开的探求,还是对心理学、教育学进行的考量,其成果都乏善可陈,罕有创新,大部分的研究主题都与我们先前在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中分析过的雷同。譬如,我们可将对中国法学的咨议一分为三:商业法研究,中外法律比较和调研国际法在华执行状况;就教育学和心理学而言,大部分的研究都热衷于磋议中国的教学方法,以及分析中国的大学体系;最后,还有部分学术文献专事探索中国艺术,其分析主体基本上为中国明清时期的艺术藏品,它们大多经由驻菲律宾的传教士之手或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达到西班牙。
尽管笔者罗列与阐释的主题种类多样,但始终有一个核心内容将它们统一为整体,这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而这也是本文最主要的结论。西班牙学者对中国明清时期投注的研究热忱,对彼时中国和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关系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封建中国推崇伦理研究抑制自然科学的认同,都使得“古老的”西班牙汉学清晰地印刻在某些彼此关联的研究主题中。
诚然,当前西班牙还不是研究中国的“大国”,但这丝毫不会妨碍西班牙“中国学”将在21世纪迎来巨大的发展。虽然有关中国研究的出版物数量近年来呈现略微削减的趋向,但许多领域内不断涌现的成果正在改善这一态势。例如,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学术作品日益繁荣,成为西班牙“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当然,对该主题研究的泛滥也是不可取的,这势必会导致其过度庸俗化。此外,对两国而言,强化彼此语言学习和交流的诉求似乎没有得到积极响应,只有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推动双方文化互信,这委实让人遗憾。
西班牙“中国学”研究界必须对上述问题切实反思,而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认识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介绍已经愈加肤浅化,那么,从长远来看,西班牙“中国学”研究还担负着加深西方理解中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