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感刍议

2016-10-09 16:56徐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升华体验优化

徐军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各种活动深切体会数的价值,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关键词]数感建立 体验 优化 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58

数感是什么?浅显一点说,数感就是从层面上理解数字和计算,是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只有具备了这种素养,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才能更透彻,对于数的运用才能更随心所欲,在处理问题时才能自然而然地想到利用数去解决。只有当对数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对数的运行计算有清晰的条理,才能说具备数感,数感像一座桥,一边连着数学,一边连着现实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融入生活,建立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数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到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动探索,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0”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活跃一下气氛,比如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看起来特别像0或者就是0。”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的说:“电话机的数字键里面有0。”有的说:“我的尺子上有0。”还有的说:“我量体温时看到体温计上也有0。”通过举例,学生就会更清晰地理解,“0”不仅代表什么都没有,同时也可能是一个事物的起点,还可能是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数的读、写法”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生日、身高、体重、电话号码等一些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仅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动手实践,形成数感

抽象、概括力强、逻辑性强是数学的三大特点,因此教师不能只靠单一的讲解知识,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动一: 称一称。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进行称量,比如苹果、盐、洗衣粉等。活动二:数一数。让学生自己数1千克苹果有几个,或者几袋盐是1千克。活动三:掂一掂。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四:找一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外观一样但重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是1千克的那一个。

通过这些课堂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的概念,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的机会,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三、自主探索,体验数感

数学家波利亚说:“自主发现能够使人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并掌握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学习知识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感,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四条边边长相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发现相邻的两条边长度是一样的,得出正方形四条边边长相等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记忆,在实践中体验数感。

四、加强估算,发展数感

课程标准建议:“要重视训练学生口算,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有意识培养,引导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计算器等一些电子产品;只重视技能性的训练是不行的,不科学且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解决问题时,要结合问题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便捷更有效的计算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比如,在教学“计量单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题练习,设定一些带有估算性质的题目。如一根跳绳长约( ),讲台的长约( ),一袋梨重4( ),一支铅笔长20( )等。对数据的提取及加工,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感;对运算结果的大致估算,并符合常理地解释这样估算的原因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数感。如“王奶奶养一年鸡可以赚494元,养一年鸭则可以赚229元,请大概估算一下王奶奶这一年养鸡养鸭一共可以赚多少钱?”每个学生思考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也不相同。比如有学生这样算,先将整百部分相加,400加200的和是600,然后94与29的和比100大,可以估算出赚的钱大于700元;也有学生这样算,494接近500,229接近250,所以可以用500加250得到750,估算出赚的钱一定比750元要少;还有学生将以上两种结果综合起来得到“王奶奶赚的钱一定是大于700元,但是小于750元”。这些学生的思路都是对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向与自己思路不同的学生解释自己的估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估算能力。

五、充分交流,优化数感

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优化。

例如,在教学“认识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教室的长和宽,这时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就会充分体现出来,有的直接用尺子量,有的先量一段1米长的绳子,再用这段绳子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更多测量的方法,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六、实际应用,升华数感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建立数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运用后才能够加深理解,巩固概念。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在学习知识时就会更加省力,学得更深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感受现实,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乘坐汽车去郊外春游,已知大车可以坐6个人,每辆车租金10元钱;小车可以坐4个人,每辆车租金8元钱,全班一共有50个学生,请找出一个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且阐述这个方案好在哪里。学生积极讨论,研究了许多种租车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得出结论:租7辆大车和2辆小车最划算。用学生的亲身经历作例子进行探讨,不仅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当然,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和科学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数感就能得到发展。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升华体验优化
贪吃蛇升华记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