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丙娥
关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如何做到兼顾,这是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是点拨者、引领者。教师要抓住文本典型语段、关键词语展开解读追踪,扎扎实实落实好“双基”,为高效课堂提供重要支点。
一、精心设计,深度挖掘文本要义
所谓双基,是指文本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教学注重语文工具性特点,教师“满堂灌”现象突出;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了语文人文性。面对两种教学观念冲突,很多教师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不敢再提及“双基”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一味追求情感因素探索,严重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本质属性,这当然是不科学的。
例如,在学习《燕子》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找出关键字词,体会这些字词的深刻含义。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关键字词,如文中的“飞”“横掠”“沾”“荡漾”等词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燕子相关图片,给出提示:“飞”字是从视觉上凸显出来的,“横掠”是从感觉上体验出来的,这“荡漾”是从哪些方面展开感知解读的呢?学生进入讨论之中,很快给出共性认知:这“荡漾”应该是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突出燕子灵巧敏捷等特点的。
进行语文文本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形成多点切入。教师要注意矫正教学观念,对文本教材内容展开深度挖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创设良好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双基”训练之中。
二、巧妙引导,提升课堂互动品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时,需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认知实际进行细致调研,这样才能制定适合度更高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学习兴趣广泛,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出发点,通过设计个性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教师进行生动讲解、故事引导、哲语名言解析、生活案例列举、多种媒体展示、实践活动设计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特别是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创新设计,这已经成为现代课堂落实“双基”教学重要突破点。
例如,《第一朵杏花》在叙事中不乏描写,从花的品质角度展开并介入,给人以不一样的认知感悟。这篇课文人文性特征明显,如何展开双基训练教学呢?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厘清课文脉络;小组内展开轮流朗读,相互纠正错别字,交流朗读体会;教师设计阅读思考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答;教师选择经典语段,师生展开赏析,品味语言成功运用;教师布设课堂训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交流活动。
从教学实际操作效果来看,教师的“双基”训练落实非常有成效,学生学习感知比较到位,学习自觉性也大为提升。语文课堂落实“双基”训练,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还需要教师巧妙引导,给学生以明晰的操作方向,才能获得预想效果。
三、科学训练,构建认知高效课堂
强化课堂训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首先,要落实训练目标,小学分段教学中,教学目标划分明晰,教师要认清本学段训练目标展开教学设计,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其次,要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双基”训练任务设计时,要注意照顾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要,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学习效率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设计时,要提升课堂训练覆盖面,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提升训练针对性,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例如,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设计课堂训练,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任务进行训练:一是课文描写了“沙漠”中的哪些景观?找出典型词句加以分析解读。二是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三是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认真读一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四是写一段话,表现一处风景,要写出个性特征来。
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赏析精美的语言应用,同时又对文本人文性特征进行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关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内质属性,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优化训练,深入挖掘文本要义,提升课堂教学互动品质,构建认知高效课堂。
新课改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课堂教学呈现多元性、个性化发展方向。为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教师对教法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崭新课堂教法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