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策略优化,提高概念教学实效性

2016-10-08 05:59黄继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9期
关键词:本质关联三角形

黄继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并从概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联,这是每位教师都亟待探索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教师要从策略上加强优化,突出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对概念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生活关联,沟通内在联系

数学的本质就是密切关联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些,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解答习题做练习上面,导致学生只会解题,但不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加强与生活联系,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形状,而后出示问题: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为什么具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很快就从自己身边的三角形的应用进行观察和理解,很快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入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而人们通常会采用这一特性进行应用,像三角形的支架等。

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有了多个层次性,也对数学概念教学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概念的出现中挖掘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系统知识,揭示概念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其纳入整个数学体系中。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如果只是单纯让学生背熟概念,认知概念,只是走出最简单的一步,最重要的环节还没有进行。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内化于心,必须要走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理解概念的应用价值,教师进行引领和指导,而这正是对学生非常有效的引导,为学生下一步沟通生活和数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梳理知识脉络,把握概念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从而有效把握概念体系,对教材中的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数学中的“数”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是每一个学生从学习之初就应该建立起来的。学生认识的数字变得越来越多,有了小数、分数、负数等。在应用中细分的环节越来越多,出现了偶数、基奇数、因数、倍数等概念,小数中也有了循环小数,分数中出现了假分数,真分数等。那么这些小数揭示的规律是什么呢?如何理解这些规律呢?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其中,很快就发现了数的本质所在。随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就有了方程,这是算式思维向代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让学生从感性的数的思维,一步跨越到了抽象的代数思维中来。紧接着,出现了比例,这是概念概念的萌芽阶段,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另外,从图形与几何的概念知识中,学生通过梳理知识体系,认识到早起的学习主要是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然后再到“体”。在这其中,学生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名称:线段、射线、直线等,圆柱、圆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为了让学生对每种图形的概念有深入理解,还需要掌握图形的本质属性,并对其归类。随着对几何图形概念的深入,对比较与测量就有了需求。学生发现,测量单位就有了一个系列的发展,如米、厘米,毫米,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

三、紧扣概念本质,自主探究理解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直奔主题,紧扣概念本质,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获得最深刻的感知和思考。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分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如果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会怎样?有的学生认为,分数的大小不变,有的学生认为分数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到底结果如何呢?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结果发现,0不能做除数,因而,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根据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如果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会怎样呢?学生进行例证,发现这个规律和前面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有一些关联,并以此展开探究,最终对概念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

总之,在小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关联,梳理概念脉络,紧扣概念本质,通过对概念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概念理解,由此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四甲小学)

猜你喜欢
本质关联三角形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三角形,不扭腰
奇趣搭配
三角形表演秀
智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