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韦韦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所传递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而做出的具有评价和指导作用的语言。好的批语应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励,诱发其情感和思维,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然而,现实中的批语却偏重于批评说教,笼统模糊,随意性大,如“中心不明”“用词不当”“记叙太笼统”“材料不典型”等干瘪乏味、脱离实际的程式化批语,不仅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受,让人望而生厌,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本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从改正,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作文批语应注重策略性。
一、引领——目标策略
批语的作用之一是让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在修改作文和下次作文时明确努力的方向,逐步找到作文的正确途径。而指向和调控这一途径的就是作文训练的目标,每次作文总有一个训练目标,把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组织起来,就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体系。训练目标有阶段性,即每次训练都有侧重点,这些重点是整个训练体系的一部分,每次训练是整个训练序列的一个阶段;训练目标有整体性,即每次作文训练都隶属于整个作文训练体系。因每次作文训练目标不一样,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标准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以训练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作文,并发挥“反馈”功能,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作文。每次批改都要根据该次作文的具体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批改意见,启发学生思考作文的正确之道,万不能面面俱到、求全责备。
例如,写《一件美好的往事》时,一个学生没有把事情发生的过程写清楚,教师在批语中指出:“还记得吗?老师在作前指导时说过,记叙事情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对照要求,看看自己的文章缺了哪些要素?”学生看了批语,很快改正了过来。
二、赞赏——动机策略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缺乏激励,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鼓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80%~90%。因此,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应多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使之产生写作欲望。在撰写批语时,应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抓住他们的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一个生动的词语,一个形象的句子,甚至是一个巧妙的标点,都应及时鼓励,加以肯定,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赞扬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和取得成功的进取心。
例如,一位平时不喜欢读书、不爱作文的学生,在一次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课文新近学习的语句,教师这样评价:“好!一词一句使你的文章顿生光彩,老师读了好几遍,好一阵惊喜,你的成功在于你近段时间课堂上认真学习,是吧?如果你在课外再多读些文章,做好笔记,你一定能成为我们班写作文最好的同学!”热情的话语成为了学生内在的动力,文质兼美的批语让他感受到了习作进步的快乐和老师的殷殷期望,他认认真真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作文日益进步,水平明显提高。
三、激励——情感策略
批语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载体,也是师生交流的窗口,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作文批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要笔蕴情愫,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注重选择贴切的用语,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了十五个错别字,教师在错别字下划了符号,写上这样的批语:“请把划上符号的字改正过来,只要认真,大部分的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过来。”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以后作文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
四、互动——元认知策略
叶圣陶曾经在《批改两篇作文》中指出:“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谈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对。”每一个批语都是对学生当次作文的小结、提炼和评价,所以在对学生作文进行书面评点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自我审视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对于作文中的败笔,应用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写《我有一个好伙伴》的时候,教师在一个学生批语中写道:“真可惜,结尾没写好。结尾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点题式结尾,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有展望式结尾,如《美丽的南沙群岛》;有抒情式结尾,如《庐山的云雾》;好好修改,写一个好结尾。”学生看了批语后,积极开动脑筋,写了一个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好结尾。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文训练是一个有目的、有实施过程、有评价的系统,评价在系统中起到了反馈调节的作用,作文批语无疑属于评价范畴。教师如能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发现的眼光去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以童心的角度、欣赏的心情破译孩子的心灵密码,充分开发批语的功能,学生必能“快乐作文”,作文质量必将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