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苏丽,马 钊,程 燕,王鑫洪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等院校在育人的中心环节上应坚持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1]。
近年来,国内外药学及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值得借鉴。陈云等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主体建设、稳步提高覆盖面等方面对药学类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2],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张冰等实施“一核心两围绕三联动”的思政育人模式[3],分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中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践与经验。唐艳艳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获得感进行研究[4]。
根据《安徽省优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安徽省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案(2022-2025年)》,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刻不容缓。
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加快高水平人才培养,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全省范围内开展“双基”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立项了一批省级教学示范课,以期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有效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在高校中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新建投入较大而且不实用,更新迭代快,如何高效开展实践技能培养工作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课题,绝大多数高校选择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来确保实践教育质量。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途经和载体。高校应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5],围绕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注重德育,促进药学专业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药控股黄山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利用企业资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满足新形势下生产性项目教学需要,让学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性工作中去实习实训,将企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不断完善药学专业学生生产性实习实训方案,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借助企业优势,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从而实现学院药学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更高的发展。
中药鉴定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沿用的各种常用中药的鉴定方法,包含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操作,以及传统经验的继承和现代方法的学习[6],能对中药的真、伪、优、劣、安全性等进行独立分析鉴定,能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为保证临床药用安全有效以及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双基”建设及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打造精品示范课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三全育人融入专业建设。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有效地融入到人才培养中。通过与上药控股黄山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主动适应医药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实行“强化实训、贴近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学院的培养人才目标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校企合作的课程思政文化融合。同时,利用黄山市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传承“新安医学”精神,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7],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挖掘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中医药文化自信、制药行业工匠精神、中医药从业者社会担当等角度,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整个课程建设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教学规范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教育的基本信念,严谨执教,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组织方面:备课环节确定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日历、准备教辅材料;授课环节明确课程要求、认真讲解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互动、教学形式规范;授课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配套的中药鉴定学电子课件;课后环节安排辅导答疑、布置并批改作业。在学生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强调尊师重教、教育学生爱护教学设施。在实验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保障。按照教学要求制订中药鉴定学实验大纲,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内容,实验教师认真准备并指导学生实验,实验过程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检查和监督,布置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习实训教学方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实习实训大纲,确定实习实训内容,提前确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习实训结束时做好考核工作。
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尤为重要。打造一支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学队伍,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本保障。可以尝试“互兼互聘师资体制”,即学院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院生产性实训指导老师,企业也根据需求或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实训指导老师,逐步实现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加强对校内、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育德能力。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企业工程师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行业应用、项目经验、企业管理方式带入学校。帮助学校打造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学院专业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和企业的日常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8]。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等,帮助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团队成员提升育人意识与能力,将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全程。
中药古籍习称“本草”,因大多数中药源于天然植物。中国中医药学发展至今,本草著作众多,是各个时代中医药学家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据统计,古代本草书载中药至今已有12800余种。
我国中医药的起源、药物知识的萌芽、中药的实践应用,从“神农尝百草”的古代传说开始。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是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9]。随着时代发展,到了唐代,由政府组织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亦称为“唐本草”,该本草由当时“太医院”主持编纂,载药844种,采用图文对照的编撰方法,这一举动,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因此《新修本草》的问世意义重大,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钻研,编撰了《本草纲目》,其收录中药达1892种,该本草对我国16世纪前药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附方11000多首,附图1100多幅。该巨著于17世纪初扬名中外,并被译为成多国文字,对世界医药学和世界自然科学做出举世公认重大贡献。
图1
本草的沿革体现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脉络。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医药学史上表现突出,贡献巨大,至今对世界影响深远。在此章节课程设计时,可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课程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中药中不乏有一些毒性药品,如川乌、附子、斑蝥等。以附子为例,临床常用商品规格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毒性中药的鉴定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查。除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毒性成分含量测定、水分灰分测定等,还应注意伪品的混淆。
在相关专业知识点教学设计中,可融入“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意识、社会层面影响”等多方面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鉴定毒性中药的同时,可引入2022年6月某大学学生往他人杯中投入异物事件,结合《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教育学生树立并加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强化中医药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应“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职业道德、有法治观念”,应具备中医药人的社会担当。
中药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主产于广东,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广藿香为常用药方藿香正气散的君药。
藿香正气散来源于宋代本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课程设计和案例教学里,教师通过讲述在宋代古方中选取药方进行现代中药研究,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可结合当下新冠疫情拓展相关知识点,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中成药的推荐使用,都体现了“老药新用”的创新思维。
藿香正气散经研究成功转化成各种剂型(丸剂、散剂、口服液、滴丸)的过程,适用于不同患者,教师讲授中融入中医药学工作者对所从事职业热爱、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教育学生在工作中不怕挫折、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
“产教融合,‘产’‘教’为载体,‘融合’是价值取向”[10]。通过校企合作,将学院的培养人才目标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产教融合的课程思政文化融合,体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中。
在专业建设上,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基本方针,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匹配问题,校企双方共同为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课程资源建设上,中药鉴定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对标“安徽省普通高校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坚持示范课“标准化”及示范创建达标,同时与企业开展校企成果协同,助力药学课程资源建设,实施人才振兴培养计划,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学生科技视野,助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借助企业优势,促进药学专业社会服务体系形成。
通过“双基”示范课建设和校企深入合作,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上,中药鉴定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为保证临床药用安全有效以及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药事业的基石是中药质量,这也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要使学生扎实学好中医药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水平,在工作中把控好中药质量,是发展好中医药前提,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融入本课程的核心。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自觉继承和发展好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