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的好处在哪里

2016-10-08 10:05
今日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量角虫虫读书

严育洪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这样谈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阅读,让我不再感到贫乏和平庸;阅读,让我变得博学和睿智;阅读,让我的学生和我的培训班学员记住了我。

阅读之好,好在可以“养生”

很多人声称,阅读一本书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经常背诵经典,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科学家还发现,喜欢读小说会导致大脑发生重大改变。科学家通过扫描志愿者的大脑发现:在阅读后的第二天早晨,人大脑的左颞叶皮层(负责语言感知)的区域比较活跃。

阅读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一项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临睡前在床上读一本传统的纸质书而不是浏览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那么你接下来的睡眠应该会更深、更宁静。2010年我曾经因过于紧张而失眠,后来我靠睡前阅读治好了失眠。读书可以“养生”,可以尚勤、尚静、尚思。喜欢读书的长寿老人很多,如巴金、冰心、叶圣陶、季羡林等。我平时除了看专业书,也经常看《读者》《意林》《格言》等杂志,它们成为我思考教育问题和撰写教育随笔的不竭源泉,既打开了我解读教育的视野,又提供了我悦读教育的视角。

阅读的好处除了“悦读”,还让我“独读”,静心、潜心与书本对话、与自我对话。易中天把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为找工作,不是真正的读书;“谋心”,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对教师而言,固然要读那些能够增长知识的书,从而让自己教得更好,但也要读那些能够增长见识的书,以及读一些能够修身养性的书,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好。

阅读可以“养心”,让心静下来。有位哲人说:“读书有一种率性而读的乐趣,能享受一种心灵的自由和灵魂的安宁,可以宁静而致远。”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我爱读古诗,因为读古诗可以帮你管好情绪。古诗对情绪最大的作用是“涵养”,即洗去偏激的想法,有节制地表达情绪。“不自由”的韵律是中国古诗词最重要的特性,而人的情绪最终是带有一定控制的表达。所以,用“有韵律”的古诗来管理“有控制”的情绪,两者十分契合。当然,读古诗还有一个好处是,有时候可以用它来做教育论文的小标题,诗情画意地表达我的教育观点。

阅读还可以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让你知书达理,而且还可以让你知书达礼;不仅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文化人,而且还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文明人。作家王蒙说:“如果一个人无法适当静下来读书,他的风度、教养会打些折扣。” 作家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读书让你变得有素质,谈吐自如,也让你变得有气质,谈吐文雅。正是博览群书,让我给教师做讲座时能够洋洋洒洒,尽管有时候讲的是老问题,但因为讲得不平淡、不平常,教师亦能百听不厌。

阅读是一种健康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正应了余秋雨说过的一句话:“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阅读之好,好在可以“渡己”

教师“读好书”“好读书”,就能慢慢地体验到“读书好”。读书之好,在于可以“渡己”,让自己能够“越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还想说“书读百遍,其理自解”。有一个故事:有一家报社要把自己的报纸数字化,可二十多年前的报纸还都是铅字印刷,总编就让一个实习生把报社历史上优秀的稿件逐篇录入一遍。那个实习生就每天下班后留在办公室打上几千字。几个月后,每个人都发现,那个实习生写的稿子质量明显提高了。在大家的赞叹声中,实习生说,随着录入的稿子越来越多,自己慢慢开了窍,知道该怎么起承转合写文章了。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一篇自传体的散文中写到,他在看了海量小说后,有了自信,自己也可以写书了。所以,教师要让自己教得不累,不妨让学生多读书。是啊!许多人都惊叹和羡慕我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教育文章和教育著作,常常想让我传授一些写作经验。其实,除了我所讲的涉及写作形式的“把教育文章写得‘好看一些——提高教育文章‘颜值的十三大语言技巧”和涉及写作内容的“教育情报的搜集和处理”之外,甚为重要的就是要多阅读,读专业书籍和专业杂志,也要读非专业书籍和非专业杂志,读多了,就会慢慢领悟教育思想和别人的思想,之后也就慢慢会写了。

“杂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读好书,还能够帮助我们教好书。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有一位数学教师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短篇小说集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把故事情节中出现的一首儿歌“虫虫虫虫,飞!虫子,虫子,一大堆!”编成了一个算术等式“虫虫虫虫×飞=虫子×虫子+一大堆”,让学生在感到新奇中解答:9999×1=96×96+783。

阅读小说可以为数学课服务,阅读诗歌同样可以为数学课服务。著名科普作家谈祥柏把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算术谜(如下图),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还能读诗,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在读懂别人思想的基础上能够产生自己的思想,做到叔本华所说的“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也就是除了“阅读”和“悦读”,还要能“越读”,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思想来。思想总是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刻画着人的灵魂,认识总是或厚或薄地描绘着人的智慧。这样的读书,或许也可以说是发挥大脑的新功能。

阅读之好,好在可以“渡人”

教师阅读,不仅可以“渡己”,还可以“渡人”。这里主要是指渡学生,让学生能够“约读”。高尔基说:“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从来就不会背叛你,即使你对它不理不睬,它依然静静地待在某个角落里等待着你的回心转意,不离不弃。”怎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主动与书交朋友,去“理睬”书呢?

我在小学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自考大专,为了不浪费时间,课间就不回办公室,而抓紧在教室里“啃”读《现代文学作品选》等中文课程,等待下一节的上课。不知怎的,围在我身边的孩子一日比一日多,他们一会瞧瞧我的脸,一会看看我的书,一边还相互维护着秩序:“别挤着老师!”“别吵着老师!”……有一次,一人提议众人附和着要我读些作品给他们听,孩子们那专注的神情与我攻读的认真相映成趣。后来,我为了减少“牵挂”,就与他们商量能否到图书室自己借阅由我推荐的一些名著,他们欣然同意。从此,教室里少了喧闹声,多了读书声,游离在外的几个顽皮的孩子也不好意思再折腾了,慢慢地随了“大流”,融入了书的“海洋”。考完专科,随之送走了一批批爱读书的孩子。

后来,我把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写成小文章,连连发表在《小学生跟我学》杂志上。当一本本样刊寄来的时候,孩子们争相传阅,与我共同分享着快乐。之后,我发现订阅这本杂志的孩子多了,向我报告校园新闻的孩子多了,关注我写作的孩子多了。

在我自考本科期间,无锡教育电视台来学校摄制关于我的教育专题片。当采访我班学生的时候,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我看见严老师身边经常带着英语书,他是一位爱读书的好老师,我要向他学习,做也爱读书的好学生。”

我利用各种机会把想让学生读的书奖给学生,作为奖品的书带有一种荣誉、带着一种感情,学生更愿意接受,更喜欢读。有一个孩子不爱读书,家长逼也没用,我知道后,让家长把书偷偷地给我。我呢,找机会奖给这个孩子,并要求孩子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孩子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如果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读课本,那该多好啊,教起来可以省力不少。确实,从广义上讲,阅读也应该包括读课本。可以说,会读课外书的学生,课内也必定会读书。并且,课外阅读常常是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外会自学了,课内自学还会差吗!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之初,发下新课本,就介绍教材编排,引导学生事先阅读课文。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许多学生已经自学会了。空出来的时间,教师就进行补充阅读教学。由此,这位教师教的学生很会读书,尽管阅读量很大,但读得一点儿都不累。

那数学课也可以这样让学生事先阅读吗?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当我看到新学期教材中有如何测量角度数的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在开学之初就购买量角器,这时学生感到好奇,它有什么用呢?既然老师要求买,必然要用到,于是在弄不明白的情况下,就会主动去翻书查阅,当查到可以量角之后,就会接着去尝试量角。当然,聪明的学生会顾名思义,从名称上猜测到是量角用的,但如何量角依然会吸引他们去读书、去尝试。等到一个月之后,正式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都已经自学会了。这样未雨绸缪,引导学生自读自学,教师还会教得累吗?

学生会阅读了,学习就有了希望,国家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研究发现,阅读能力的强弱甚至与经济条件的好差成正比。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美国高等教育也是最强的,强在哪里呢?阅读就是其中一项——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博彩,读书足以长才。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都说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猜你喜欢
量角虫虫读书
虫虫飞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小窍门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虫虫去哪儿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丽丽的年龄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