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龙++王年发
摘 要:在古代,武术是人们将日常生产劳动中的技术及动作加以优化发展而来的一门技艺;早期舞蹈的产生也是人类对原始狩猎活动的一种模仿。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既为武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也为舞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对武术和傩舞的长期研究,对武术与傩舞的产生背景不断挖掘,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为达到使武术与傩舞相互促进的目的,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从而为后人学习武术与傩舞提供参考与借鉴,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武术;傩舞;同源异流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一、同源
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要解决食物问题,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原始社会的古人类要进行自我防卫,武术就是在古人类这种自我防卫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始社会时期,人少禽兽多,人们在猎取食物过程中,经常遭到猛兽的袭击。如果没有及时逃到安全地带,就只能进行自我防卫。如用手抓、拳打、脚踢、头撞、牙咬或拿木棍等进行反击以求生存,经过经验的长期积累,武术、拳术和长短兵器也逐渐萌芽。但是,此时的诸多自我防卫的方法还不能称为真正的武术。闲暇时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典和祭祀,聚在一起模仿生活中进行自我防卫的一拳一脚、蹦蹦跳跳的动作,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演变,逐渐形成了攻防格斗的姿势与技巧,真正的武术开始萌发,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生活中的自我防卫的一种升华。
傩舞作为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重要舞蹈,有着较早和详细的记载,其主要史籍有《周礼·夏官》《乐府杂录》, 其中记载:“用方相四人,带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由此看来,远古傩舞即为打鬼舞,属巫舞。原始时期的狩猎活动中,人们与动物肉搏,或者用石块、木棍击打野兽。这些狩猎方式都太过于危险,于是,人们学会了剥取兽皮伪装成猎物,这样利于防止猎物袭击,容易得手,这就为面具的诞生提供了基础。在成功猎取猎物后,人们便会跳狩猎舞。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艺术,是原始巫术产生的原因之一。自从用了假面狩猎,更容易获得猎物,人们对这种力量产生敬仰,进而产生崇拜心理,逐渐产生了巫舞,这是傩舞产生的根本。
武术和傩舞都是在古人类的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动作都是在狩猎驱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歌舞非常相似,也被人们称为“傩武”。这种“舞武”更多的是在祭祀活动中表演。武术套路运动与傩舞艺术的发展不分时期,很难区分武术和傩舞。原始狩猎驱赶活动形式的进攻和防御作战行动,在表现形式活动中侧重扬演的发展成了歌舞,注重实践的发展成了武术,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区分它们。
二、分化
武术与傩舞都是源于生产劳动而逐渐形成的,都是在狩猎驱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攻防格斗的习惯动作,武术与傩舞的这些相似的性质,也被武学界冠名为“舞武”。“舞武”的魅力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就能展现出来。武术和傩舞在仪式活动中表现不同的是,傩舞更加侧重于歌舞表演,武术更加侧重于实用。傩舞的本质内容是祭祖敬神驱鬼,但从动作和作用上看,它既娱神又娱人;从各种动作形式来看,都离不开一个“舞”字。“舞”“武”本就是紧密相连的人体文化。傩舞将武术中的劈、刺、击等作为舞的素材,从而用于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情节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凶猛的威慑力来驱逐鬼疫,这些武术动作被加工成了舞台艺术语言,它只会沿着表演艺术的方向发展下去,再也不会具有攻防因素,更不会具有可搏击的功能。武术套路发展轨迹是:攻防格斗动作→武术招法通过训练形成古代武术→套子武术→武术套路→武术运动。舞台艺术的演变过程是:攻防格斗动作→击刺之术通过表演程式形成古代武舞(包括傩舞)→类武术套路→武戏(傩舞)、戏剧(傩戏)→舞台艺术(包括傩舞、傩戏艺术)。傩舞虽然以古老的舞蹈的形式出现,但从傩舞的活动内容和动作表现形式看,它与武术有着许多共同点,傩中行武、傩中现武、傩中存武。傩舞动作看似粗糙,但实际上是一种娱乐方式,积累了强大的武术技能。一套完整的傩舞动作,表演动作直接强烈,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庄严肃穆感。带有武术套路的傩舞在湘西偏远的山区村庄仍然可见,并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参考文献:
[1]钱 茀.傩俗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2]林伯原.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