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童六类实词习得顺序和习得偏误的个案研究

2016-09-29 03:08○刘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得实词偏误

○刘 燕



汉语儿童六类实词习得顺序和习得偏误的个案研究

○刘 燕

摘 要:通过自然观察法跟踪研究一名儿童语言早期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并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照,说明各类实词及其小类呈现特定习得顺序的认知原因。研究发现被试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每一类实词中的小类又会呈现不同的习得顺序。影响被试实词习得顺序的因素主要是词义抽象性引起的认知加工难度的区别,此外还有儿童活动范围和语言习得环境的影响。另外,根据观察得来的语料来分析被试使用各类实词时出现的偏误,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原因。结果发现被试呈现的语言偏误有的符合一般规律,有的又呈现出个性特点。

关键词:实词 习得 偏误 认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自然观察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跟踪观察和记录一名简称为YJY的男孩儿的语言发展状况。该男孩的母亲为教育工作者,父亲为公司职员,父母平时与YJY的对话使用普通话。被试相较于其他同龄儿童语言产生较晚,21个月时才进入独词句阶段。本研究每周对YJY与照看者(母亲)在自然状态下的言语进行录音,每次录音时间在30分左右,之后将录音转写为语料进行分析。录音从被试21个月开始,持续到36个月结束。本研究着重分析被试语言中六种实词词类自主产出的首现时间(“自主产出”指的是幼儿自主使用某一词类,不包括模仿、冻结型结构、回答问题等)和各类实词的习得偏误,并对观察到的上述现象做出解释。

二、结果与讨论

(一)名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1.具体名词

YJY在21个月时,语言中首先出现了具体名词,如“爸爸”“妈妈”“宝宝”等。此前被试也会发[papa]和[mama]的音,但不与具体的人相对应,因此不认为被试是使用言语进行交流。23个月时,YJY掌握名词的量迅速扩大,结构也从以前单一的重叠式复合词拓展到双音节和三音节复合词。从语义上看被试此时掌握的名词仍属于具体名词,只是类别上从称谓语扩展到了身边的事物如“苹果”“猫咪”“汽车”“鼻子”等等。被试在使用具体名词时会出现语义范围不清的情况。比如一次他看到学校的草坪上跑过去一只猫,就指着它大声地叫“狗!狗!”在一次爬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拎着一个小笼子,里面有两只豚鼠,他说是“企鹅”。去动物园的时候把豹子叫做“猫”,把狼叫做“狗”。这种现象的出现跟被试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心理语言学认为,儿童语言早期会词义界限不明显,会出现延伸过度和延伸不足两种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儿童的知觉范畴和成人不同。例如他们可能把四条腿的动物都看成同一范畴,或是他们知道“狗”和“狼”的区别而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

2.方位名词

YJY的方位名词产出较晚,25个月开始出现方位名词。第一个出现的方位名词是“里”。其次是方位名词“上”和“下”。妈妈问“哪儿有巧克力啊?”,YJY说“冰箱里”。方位名词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回避。如去超市要买饮料,妈妈说不买,他就说“家有,不用买”,回避使用方位名词“里”。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幼儿是通过自身的移动来获取空间概念的,两岁左右儿童的认知尚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虽然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但空间维度还不清晰,方向感不强,在使用表示静态空间方位的方位名词时存在困难。

3.时间名词

时间概念比空间概念更抽象,幼儿时间名词的产生也比方位名词要晚一些。30个月的时候YJY的语言中出现时间名词“现在”“今天”“冬天”等。YJY喜欢一件带小熊的衣服,妈妈说这是冬天穿的,他就经常问:“妈妈,现在到冬天了吗?”36个月以前被试始终搞不懂“明天”和“星期一”等时间名词的概念。直到36个月他开始上幼儿园才开始使用“星期一”等时间名词。时间名词的偏误有回避和误用两种情况。使用时间名词时,“今天”出现的次数较多,长时间不使用“昨天”和“明天”。这也不难解释,因为婴儿的认知早期是只能理解“当时当地”的活动的,所以对于幼儿来说“今天”这个时间概念的认知处理最为简单,“昨天”次之,“明天”最难。另外YJY在使用某些时间名词时,其实并不确切知道这些词的含义。比如,一个星期六,YJY对妈妈说:“今天星期六,不用上幼儿园。妈妈,你们学校今天星期几呀?”通过以上案例可以推知YJY在使用时间名词时尚未完全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动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1.动作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与事物之间联系的词。对于YJY来说,动词是紧接着名词出现的一种词类。被试22个月时开始出现动词,最早出现的都是单音节动作动词。如“哭”“来”“抱”“吃”“走”等等。YJY在路上看到有一个小女孩哭了,就指着她大声喊“哭!”有的时候他会一边做动作一边用动词来描述这个动作。比如他坐到沙发上说“沙发坐”,下过雨后踩着水坑里的水说“水踩”。幼儿早期是靠动作认知世界的,因此动作动词发展得很快,而且理解得也比较准确。

2.存现动词

YJY在23个月的时候出来了存在动词“有”。习得了“有”之后,YJY会频繁使用“有”字句。如:外公给他一个硬币,他就说“有钱,买糖。”到超市门口,指着超市喊“有糖。”从抽屉中翻出一盒药,妈妈说:“这是药,不能动,快放回去”。YJY放回去并说:“妈妈有用。”

3.心理动词

YJY在24个月产生了心理动词“喜欢”。一天YJY反复说“喜欢,喜欢”,妈妈问“喜欢谁?”YJY回答“喜欢哥哥”。被试心理动词前期发展缓慢,到了32个月后有了较大的进展,开始使用“怕”“爱”“讨厌”等心理动词。

4.能愿动词

25个月时YJY开始使用能愿动词。一天晚上YJY自己爬上电视柜,按开关打开了电视并说“看电视”,紧接着又说“能看懂”。YJY的能愿动词虽然产生较早,但发展缓慢,被试在首次出现能愿动词后曾较长时间不使用能愿动词。31个月以后,能愿动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但仅限于“能”和“会”两个能愿动词。

5.趋向动词

27个月时开始产生趋向动词,但是偏误率较高。趋向动词做补语时常出现回避和误用的情况。YJY跟妈妈做游戏时想让妈妈蹲下,之前他会说“妈妈蹲”,回避使用趋向动词“下”。27个月时会说成“蹲起来”,出现误用趋向动词的情况。YJY拿着玩具往床头和墙壁的缝隙里塞,他想说“塞不进去”,却说成“塞不着”。拿着手镯给妈妈戴,戴不进去的时候也说“戴不着”。趋向动词的基本含义是表示移动的趋向,跟空间概念有关,但趋向动词表示的是动态的空间概念,其认知难度要高于方位名词所表示的静态的空间概念。

6.判断动词

YJY最后习得的动词小类是判断动词。他在习得动词的初期常回避使用判断动词“是”。比如当被试26个月时,妈妈问:“谁是捣蛋鬼?”YJY回答:“毛头[1]捣蛋鬼”。33个月以后被试才开始逐渐使用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被试23个月时开始出现形容词。早期使用的形容词数量非常少,都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仅有“好”“坏”“臭”等少数几个。形容词的使用最早出现的是做谓语的用法,然后才是做定、状语的用法。23个月时YJY出现了形容词做谓语的句子如“汽车坏”“宝宝饿”等。24个月时YJY使用了形容词做状语的句子,如“真好吃”。表示外形的形容词如“大”“小”“长”“短”等出现的稍晚一些,25个月时才出现。YJY语言中形容词的发展与动词、名词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动词和名词的发展,在YJY开始说话后的几个月内进入到了一个爆发期,词汇量迅速扩大。而形容词虽然出现的较早,但发展缓慢。从23个月到36个月,YJY掌握的形容词基本都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不会使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也不会使用状态形容词,甚至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极少出现,只有“生气”“淘气”“美丽”等少数几个。

(四)代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1.人称代词

代词是实词当中抽象性相当高的一种词类。人称代词是在主体中心意识产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指称方式,用来指称交际双方或交际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人称代词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语义运算能力。当理解人称代词的指代言语角色这一作用后才有可能正确使用它。YJY在24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人称代词。最先出现“你”,但是并没掌握“你”的正确用法,然后出现“你”“我”混用,最后出现“他”。人称代词出现以前,YJY都是用直称来指人的。例如:妈妈问:“怎么满地都是水,谁弄的?”YJY:“毛头弄。”

YJY最先出现的是第二人称代词“你”。这与此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多数研究都认为儿童早期人称代词出现的顺序是“我”“你”“他”。因为第一人称永远都指自己,而第二人称要指说话的对方,其指代对象是随着听话人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你”的认知加工难度要高于“我”。YJY习得人称代词与此前研究得出的习得顺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被试首先认知和理解的仍然是第一人称的概念,但却从一开始就将此所指对应为“你”这一能指。这既有语境原因也有认知原因。父母对YJY的称呼有直称和“你”两种,YJY就将“你”理解成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所以YJY最初使用“你”时并不是将它当成代词使用的,而是当成表直称的名词使用的。YJY第一次出现人称代词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妈妈:“谁是坏蛋?”YJY:“你是坏蛋。”以前妈妈问“谁是坏蛋?”他会回答“毛头坏蛋。”因此此处的“你”指的不是妈妈,而是YJY自己。他后来长期都将“你”理解成“我”。比如YJY在澡盆里玩了很长时间,妈妈想要将他抱出来,他会紧张地摇着手说“不管你,不管你。”根据当时的语境,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别管我”。当YJY的语言中出现了“我”以后,就长期将“你”“我”混用。他跟妈妈玩游戏的时候,会故意把蹲在地上的妈妈推倒,并边推边说:“推我”,实际上他是在描述当时的动作,他想表达的是“推你”。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直到YJY35个月的时候才能在大部分情况下分清“你”“我”这两个代词的指代对象,但有时还用“你”来指代自己,尤其是重复大人的话的时候。指称自己的时候还会有“YJY”和“我”交替使用的情况。“他”是最后出现的人称代词。但是YJY在使用“他”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对于成年汉语使用者来说,如果三人甲、乙、丙在一起,甲在跟乙说话时提到丙,一般是不用“他”的,因为第三人称不用于面称。在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YJY犯了错误,爸爸批评他,他会拉着妈妈说:“不要他吧”,“我不认识他,我只认识你。”36个月时能够分清“你、我、他”,还会用复数“们”。

2.疑问代词

25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疑问代词。出现最早的是疑问代词“什么”。然后就频繁使用靠“什么”来提问的特指疑问句。比如,YJY进到妈妈的房间,看到妈妈背对着他,就问“干什么?”他的意思是想问“妈妈你在干什么?”或者拉开抽屉、翻开妈妈的包说“有什么?”爸爸说带他去超市,他问“买什么?”拿着一瓶妈妈刚买回来的洗发水问:“洗什么?”27个月开始出现疑问代词“哪”和“怎么”。如“爸爸哪去?”“怎么办?”

(五)数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YJY25个月的时候语言中第一次出现数词和量词,妈妈拿着维C对YJY说“一天只能吃一个。”他重复说:“吃一个。”但那是在模仿成人的话,所以不能看成是被试自发使用数词和量词。被试26个月的时候开始会数数,能从1数到20多,但并不理解数字的确切含义。我们不能因为儿童口头上会计数就认为他们懂得数量的概念了。在儿童的心中,数的计量是长期地同成分的空间排列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给YJY A、B两组蜡笔,每组都是5个。如果A组蜡笔排列的间隔比B组大些,那么被试会认为A组的蜡笔比B组多。YJY习得数词的用法与对数量的认知基本是同步的。他最初只能识别具体的个数,而不能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比如拿出一个苹果给他,他能说出“一个苹果”,再拿出一个苹果放在一起,他能说出“两个苹果”。但如果问他“一个加一个是几个?”他却不能回答,这说明被试这个时候还依赖于形象思维。

(六)量词的出现及偏误类型

量词跟数词关系十分密切,YJY也是在出现了数词以后才出现量词的。26个月时YJY开始主动使用量词。第一个出现的量词是名量词“个”。从YJY量词习得的情况来看,他早期习得的量词以名量词为主,动量词仅有一个“下”。YJY的量词数量发展缓慢,而且偏误较多,直到36个月被试的语言中也很少能够观察到使用正确的量词。

YJY知道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应该出现量词,但他不会根据名词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量词,而是将他熟悉的几个量词类推到其他的数名结构之间,造成过度泛化。这可能跟汉语本身的复杂性有关。汉语中的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又不是完全固定的,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决定名、量搭配规则的因素也比较复杂,这给儿童掌握量词带来了困难。YJY过度使用的量词有“个”“块”“根儿”“板儿”“只”等。例如“还唱一块(首)吧”“你戴一张(眼镜)”“奇怪,怎么有一根儿老虎呀?”“那只小朋友怎么坐(飞机)了?”“回来了一个海马”(一辆海马车)。可见被试在提取量词语义特征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由于受到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被试对具有形状特征的空间知觉性量词的认知比较混乱。

三、结论

儿童语言习得顺序和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均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所处语言环境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早期习得的词汇都是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表示具体事物和动作的名词和动词,其抽象性低,认知加工难度较小。而抽象名词、时间方位名词、心理动词、判断动词、人称代词、量词等均由于抽象性提高而增加了认知难度,儿童习得较晚,使用时产生的偏误也较多。被试的实词习得顺序和习得偏误从宏观上看符合儿童的一般习得规律,但微观上也体现出了丰富的个性特点。

注释:

[1]“毛头”是被试的昵称。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孔令达.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3]许政援,阂瑞芳.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J].心理学报,1992,(4).

[4]郭翔飞.儿童语言习得与儿童一般认知发展规律[J].外语学刊,2012,(4).

[5]穆亚婷,邓永红.说汉语儿童早期动词习得个案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刘燕 云南丽江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 674199)

猜你喜欢
习得实词偏误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