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培养中汉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6-09-29 06:47彭丽芳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语培养

摘 要:随着中外交流日趋频繁,“英语热”一直高温不降,尽管近两年教育部呼吁大家关注汉语,提高汉语的地位,但在当下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汉语文化仍然不够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失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深入探析导致当下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在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适当进行汉语文化渗透的意义,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翻译硕士 培养 汉语 文化缺失

以往的高校外语教学过分强调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而当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成为中外语言交流的桥梁,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译者必须了解、热爱并努力弘扬中国的灿烂文化,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文化单一化作出贡献。只有对本国的文化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外国语言,才能更好地体会外国文化。高校翻译硕士培养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外语与汉语、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专业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缺失现状

自我国高校翻译硕士招生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但是这种迅猛发展势头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各高校在培养翻译硕士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培养模式僵化的情况,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过于重视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作为母语的汉语文化水平的提高。结果导致这一群体中汉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尴尬局面。

二、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缺失的原因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失语症是医学用语,主要是指部分人群因大脑损伤而部分丧失或者完全丧失思想表达、口语以及书面理解能力等。而“中国文化失语症”则主要是指当前很多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学者却缺乏文明古国学者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不能熟练运用英语阐释母语文化。在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缺失的原因有多种。

(一)师生对汉语文化学习不够重视

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会不断向学生灌输英美文化知识,包括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及社交礼仪,并强调学生在进行翻译实务时要关注目的语的文化内涵,避免文化冲突。但教师却很少强调学习汉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在进行关于汉语文化的翻译实务时应注意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使得翻译硕士在课堂学习及自学时忽视汉语文化的重要性,在进行英译汉翻译实务时,出现“英语式汉语”,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内涵。

(二)应试教育使师生教与学过于功利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局限性,很多学校都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和练习上,但这些措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在实际交流中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翻译硕士基于工作的需求,将通过口译证、笔译证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在课内外都致力于英语单词的记忆和英语语篇的翻译,这使得汉语文化知识长期处于无用武之地的境况,长此以往,翻译硕士们渐渐忽视甚至无视了汉语文化的学习。另外,部分高校教师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汉语文化的渗透。因此,功利性过强是翻译硕士忽视汉语文化学习的一个毋庸置疑的原因。

三、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有助于防止学生自我民族文化意识的缺失

翻译硕士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英美文化及知识的过度追求容易使其对英美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不自觉地忽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汉语文化教学渗透到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有助于翻译硕士深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唤醒其民族文化意识,增强翻译硕士的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影响力的根本特性在于其“直指人心”。近年来,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重点强调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文化及中国故事走进外国人民的内心,走进岁月及人类历史的深处。译者是沟通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桥梁,将汉语文化渗透到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有利于翻译硕士更深入地了解、理解汉语文化,使其翻译出来的作品更完善精美,使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受到更多的尊重与喜爱。

四、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汉语文化缺失的应对策略

在高校翻译硕士培养计划中,需要增加有关“中国文化”课程的比重,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翻译硕士汉语水平评价体系。

(一)增加翻译硕士培养教材中汉语文化的内容

各大高校在翻译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可以根据生源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情况,适当减少知识点重复的外语专业课,有导向性地提高汉语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增开汉语类课程。关于汉语课程的增设,可以借鉴各大高校中文系高年级本科生所修课程,将这些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或者必修课、选修课,与翻译硕士培养的专业课程相互配合,确保汉语课的开设不是翻译硕士专业的点缀,而是一种持续进行不断线的课程,以此引起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重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重视语言与人类、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特别是本地文化的内在关系,把最新的研究成果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汉语课程学习中既能巩固自己的语言基础,又能学到很多和当前社会相联系的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教师如何安排课程、如何设计教学、采用何种方法更多地存在于理论中,很难落到实处。当教学体系发生变化,各大高校的教学监督职能部门应及时行动,让奖惩机制能够跟上教学体系的变化所带来的教学变动。从根本上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确保汉语教学有针对性。采用走出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留意周边可能会出现的母语信息,切实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

(三)构建翻译硕士汉语水平评价机制

各大高校在招收翻译硕士时,可以考虑将综合汉语能力考察作为学生入学考试的一部分。这样,既配合了本科生阶段的教学开展,又确立了衡量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同时,评估机制也需要因时而变,避免盲目的“一刀切”,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交往日趋频繁,新形势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更高。在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注重汉语文化的渗透,在提高翻译硕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本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课题号:2015Y0403]、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项目号:JG2015B021]与中南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课题号:2015JGA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阎耀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5):130-131.

[2]黄毅.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175-177.

[3]潘云辉. 谈高校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J].戏剧之家,2015,(19):207-208.

[4]李延林,晏心怡,刘易.汉语表达能力是翻译硕士生应培养的核心能力[J].文史博览,2016,(2):65-66.

[5]李延林,康诗琴.翻译硕士研究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J].文史博览,2015,(8):48-71.

[6]李延林,晏心怡.试谈汉外笔译硕士生口译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1):145-146.

(彭丽芳 湖南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076)

猜你喜欢
汉语培养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