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所进行的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心理、情感、个性的全面发展。笔者在系统梳理当前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自主性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幼儿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58-01
1.引言
游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也是儿童最有效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目前,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心理、情感、个性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全人教育"的目标。
为此,笔者在系统梳理当前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自主性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自主性游戏
2.1 自主性游戏概念。自主游戏概括地说,就是"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使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2.2 自主性游戏特点。
第一、自主性游戏增加了自觉教育的因素,即游戏过程中充满了新生成的教育因素的机会,使游戏的娱乐性和教育性达到和谐统一。
第二、自主性游戏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主体性。
第三、强调生成性,淡化预设性,给幼儿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满足幼儿的参与需求。
第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干预和指导逐步向隐性转化,成为活动中所出现问题的发现者、了解着,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指导者、活动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
2.3 自主性游戏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了解并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并加以执行。
第二、通过对游戏过程中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促进幼儿思维的全面发展。
第三、通过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幼儿自制力的提升,帮助幼儿去"中心化",提升其组织与合作的能力。
3.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探究
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应贯穿游戏的始终,并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为所有干预和指导的前提,具体讲来,应对注意如下方面。
3.1 游戏内容层面。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以及认知发展水平是教师确定自主性游戏主题内容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此,教师要从幼儿身心实际发展水平出发,以满足幼儿各项发展需求为目标,创设出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具有一定收获的游戏内容。笔者在观察实践中发现,那些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往往具有较好的教育和游戏效果。例如:娃娃家、看医生、小餐馆、理发店等。在参与这些主题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对相应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水平的发展。
3.2 游戏环境创设。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前,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创设工作,充分考虑游戏内容、规则等多种因素,力求达到游戏和教育效果最大化。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区域材料的投放。投放的材料首先要具有较强安全性和艺术性,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展现其艺术性,激发幼儿兴趣;同时,投放的材料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同自主性游戏活动的主题相呼应;再次,材料还应具有趣味性和发展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并且能够通过对材料进行再创造,提升教育和游戏效果;最后,材料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材料要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和身心发展阶段幼儿的需求,并且进行动态补充,保证游戏材料始终与幼儿的需求相适应。
3.3 游戏指导层面。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游戏规则的制定。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始前对游戏规则进行说明,保证游戏活动顺利开展;在新游戏开展前,教师可以采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对游戏规则进行说明,同时辅以规范的动作来加以示范,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熟悉游戏的玩法;第二,游戏过程中的动态指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不能理解规则,与他人发生矛盾等,教师要及时、多样、有效的帮助幼儿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指导方法上,教师可以综合采用角色介入式、平行示范式等指导方式来对幼儿在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3.4 游戏评价层面。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对幼儿自主性游戏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的游戏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通过积极正面的评价,幼儿可以更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享受自主性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教师的评价应面向全体幼儿,要尽量做到分层指导、因人施教,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使幼儿通过自主性游戏实践获得自我进步与提升。
4.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是幼儿的工作,更是幼儿的生命所在。自主性游戏的精神内涵在于真正做到在游戏中放手,让幼儿自主体验,达到个别化学习,提高游戏和教育质量,达到"乐学"与"全人发展"的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对自主性游戏有着深刻认识,转变观念,创造性指导,在不断总结和反思过程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自主性游戏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研究[J].考试周刊,2012,(16):192-193.
[2] 濮乐乐.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投放[J].考试周刊,2014,(30):191.
[3] 李丹.在游戏中评价、在评价中提升[J].新课程学习,2013,(10):65.
[4] 刘宇.自主性和游戏:概念辨析与实践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6):12-15.
[5] 张瑶.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陈榕 ,女,汉族,广西陆川,大专,玉林市幼儿园,幼儿园一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