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感受与欣赏”的实践策略

2016-09-27 04:36李雅丹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聆听感受过程

李雅丹

摘要:"感受与欣赏"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开阔艺术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感受与欣赏"。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积极引导,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让音乐欣赏更有成效,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积累"感受与欣赏"的经验。

关键词:聆听;感受;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23-01

目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诸多,一个是对音乐感受与欣赏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有就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归纳起来。有这几种现象:(1)音乐播放前教师先讲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后开始播放音乐,听完音乐,学生什么也不知道。(2)有的教师一听音乐就开始让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拍手、跺脚、创编动作等,几乎没有一遍安静的聆听音乐。重表演,轻聆听,不利于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不利于孩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3)由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不足,教学手法单一,大多学生在听完三分之一处便开始说小话,开小差,影响聆听的效果。

造成这样情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年龄特点、阅历、持久性不强,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使得音乐课堂比其他的课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乐趣。(2)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对课外的流行音乐显示出太多的兴趣,面对教材上的音乐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尤其是欣赏课学生觉得不容易理解。(3)教师对欣赏课教法认识不足,一提到欣赏课便会自然而然地把创作者、时代背景、音乐形象等照本宣科地讲一遍,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导致了学生对作品失去兴趣。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学生欣赏音乐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使学生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1.教师要注意调控和掌握欣赏课堂的聆听体验方式

1.1 明确聆听的重要性。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障。示范如何安静地聆听。在音乐学习中,律动是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在初听音乐时如果没有独自、安静的聆听,就没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就不会对音乐产生感知和体验。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

1.2 不妨营造一种安静、神秘、期待的氛围,老师不妨在音乐响起时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或站在学生中间,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如何静静地聆听。

1.3 中高年级甚至还可以采用睡觉的方式去聆听,可以约定形式,明确作什么,不做什么共同来遵守约定。以这种方式听音乐,学生基本都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当然是之前带着问题去听的。初听达不到要求再复听,再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聆听习惯,从而提高感受和鉴赏的能力。

2.教师要用自身语言和肢体语言适时调控欣赏课堂的气氛

2.1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创设美情景。让学生借景生情,大胆想象,激发创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知道,老师的语言也是一个老话题了,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语言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词句的优美上,还体现在恰当得体上。而且语言要富有童趣,才能引领学生的思想一步步向教学目标前进。在二年级下册的《狮王进行曲》欣赏开始之前,我绘声绘色地向孩子们讲述一个狮王的故事,"大森林里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一天早晨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地向森林深处跑去。小猴爬上树梢向远处望去,向大家报告"狮王驾到","伴随生动的语言,孩子们都屏住呼吸,专心地等待音乐的出现。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播放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将各个环节用巧妙的语言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构一下,吸引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进行。此外,音调也要亲切,营造欣赏课堂的氛围,增添其应有的色彩,为学生们欣赏音乐打下基础。如在欣赏《三只小猪》时,我用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小猪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它的动作和神态?"孩子们就有很多的有趣的动作和表演。小猪睡觉了,小猪起床了,小猪吃饱了,他会怎样呢?用童真的语言激励孩子去想象,去探索。

2.2 借助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和道具帮助孩子感知体验音乐。在欣赏音乐时,用手势,面部表情去暗示学生,提示音乐的情绪,也可以随手拿起道具表现音乐。如我在给学生欣赏《丰收锣鼓》时,我双手拿起鼓槌随音乐的节奏敲击,学生就跟着模仿,体会这段热闹的音乐。在聆听每段音乐时,我尽可能的用面部表情去提示同学们体会音乐的情趣。时而闭眼,时而皱眉,时而惊讶,时而微笑,各种表情从我脸上掠过,学生跟我一起体会感受音乐。学生听音乐的专注度更高了,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借助图谱,手脑并用,感知音乐

图谱是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适合作为儿童欣赏音乐的辅助手段,但力求简单。易学易画。在欣赏教学中,既要重视音乐聆听体验,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处理好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引导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探索音乐之美。

我在执教《森林的歌声》时,就巧妙地设置了图形谱,第一乐段我要求孩子画斜线,孩子们很感兴趣,音乐学习一下变得很有趣。第二乐段音乐我让孩子们画波浪线仿佛置身森林大草地,第三乐段音乐起伏较大,比喻成瀑布,画出瀑布的竖线条形状。整个环节自然流畅,整体欣赏时,学生通过寻找旋律线和画旋律线,依乐器演奏顺序,我在每段音乐前面贴上不同颜色的小花,完整地乐曲结构也呈现出来了,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出了乐曲结构,没有说教,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是所有乐曲都适合用图形谱展示,在聆听的时候注意选择,即使不能用图形谱展示,也需要老师把段落次进行划分,标注与黑板,便于学生理解欣赏。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活动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学生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

在欣赏八册下《小步舞曲》时,我让学生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结合本单元的《我们大家跳起来》一起唱,然后再给学生们播放小步舞曲的完整视频,孩子们就随主旋律唱,第二遍就让孩子们牵手跳一跳三拍子,就非常清楚地了解整个音乐的结构,也把主体旋律记住了,可谓一举几得。

在上地方教材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熟悉四川清音的特点,我先让孩子们唱熟主旋律,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做个完整的清音表演,男生们用用盘子加上筷子为这段旋律伴奏,孩子们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进来,一下子让这种枯燥的地方教材充满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应采用上述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产生依靠过于单一的听觉感受和语言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得习惯。

以上的点点滴滴都是我在一线教学工作的体会和感受,音乐学科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在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更快乐的音乐欣赏课堂。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用音乐这道阳光激起孩子们心中美妙的音符,让音乐如潺潺小溪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美好的音乐住进孩子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175

[2]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10

[3] 《儿童音乐》357

猜你喜欢
聆听感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