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听说课程落地生根

2016-09-25 06:48赵海鹰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辩论语文课程口语

赵海鹰

如何让听说课程落地生根

赵海鹰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受:听课,喜欢低年级学生课堂的小手如林,是因为孩子们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说就说,天真活泼,乐于表现自我的个性。而到了六年级的课堂:冷冷清清,低头思考,难有举手。孩子们学了六年小学语文,怎么变得不会说话了?

具体讨论这种现象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之前,笔者再谈一个现象。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收视率很高,来自世界各地的帅哥来相亲。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台湾地区的男嘉宾牵手成功的比例最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40岁的台湾男人的VCR。他说:“建议乐嘉老师今后说话不要总用‘一定’‘绝对’等极端的词句,最好用‘比较’之类的词。”那段视频刚一放完,乐嘉就猴急地以“老师”的口吻教育起这位嘉宾来。大概意思是性格分析者在使用电视语言时,不能兜圈子,要用观众听得懂的语言。我想这位台湾大叔说的意思乐嘉没有真明白。一直蛮喜欢乐嘉的犀利,一针见血,不过那次,我真觉得乐嘉输了。有气度,而不露筋骨;有自信,而不见张狂。有气度,其实一般不说那种特别满的话,不说那种真理在握的话。现在的人心浮躁,好像每个人都掌握了真理,说得那么绝对。梁文道先生说“这是一个人人都要说话,却没人想听的年代。懂得听有时要比懂得说更要紧。”克制里面有一种优雅和美,话语方式里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气度?语言是有表情的,气壮山河,实则大而无当,表意空洞,表情冷淡而漠然。语言的表情,何尝不是一种心态?有时候“柔软”比“强硬”更强大。“绝对、肯定”不是中华文化留给我们的言语方式,如果我们坚持出言“肯定”、“绝对”,多少年后,中华文化的风度将会彻底消失。

在怎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就会产生怎样的教材,怎样的教材就会产生怎样的文化教育。这种文化教育的结果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

作为教师,自然而然联想到语文教学的力量,笔者近年特别关注了台湾的国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的三大版本教材、台湾小学语文教师的听说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发现台湾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能力目标,三者一以贯之,形成了有机的逻辑联系。

一、台湾语文课程标准采取“聆听”“说话”分别陈述的方式

内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听说的目标表述远远简略于阅读与作文的表述,可见其在课程标准中的实际地位。小学阶段将听说调整为“口语交际”,其初衷虽然是为了强调日常口语交流的 “情境性”“交际性”“互动性”“逼真性”,其理念可谓先进,但我们却在课标的小学阶段性目标中发现,实际上在低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中六个只有1.5个是“听话教学”;中段,口语交际目标只有3项,都非常笼统;高段,6个目标有5个关于“说话教学”,只有一个是“听话教学”。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交际”这一提法虽然理念先进,但实际上却并未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因而,就更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之中。

值得说明的是,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这一将听、说“合二为一”的提法不同,台湾的《国语文课程纲要》则将“聆听”“说话”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两大范畴,采用分别陈述的方式,与“阅读”、“写作”相并列。很显然,台湾语文课程标准对听说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其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真正占据了 “半壁江山”。

《国语文课程纲要》规定台湾小学阶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来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了聆听能力。

(1)能培养良好的聆听态度,能自然安静地聆听;喜欢聆听别人发表意见;能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能养成喜欢聆听不同媒材的习惯。对于说话者能做到在聆听时凝视说话者;能注意聆听而不插嘴;能让对方充分发表意见;能礼让长着或对方先行发言;能学习使用礼貌语言,适当应对;能主动参与沟通,聆听对方的说明,还能养成耐心聆听乡土语言的态度。

(2)能切实把握聆听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有条理地掌握聆听到的内容;能在聆听过程中,思考说话者所表达的目的,系统归纳他人发表的内容:能在聆听过程中感受说话者的情绪;能在聆听过程中,以适当表情或肢体动作回应对方;能正确记取聆听内容的细节与要点;能在聆听不同媒介素材时,从中获取有用的资讯;能结合科技资讯,提升聆听的能力,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聆听的速度,加强学习的效果;能边聆听,边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还能概略听懂乡土语言表达的重点。

(3)能听出说话者说话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能概略听出朗读时优美的节奏;能听出说话者表达的技巧;能主动学习说话者的表达技巧。

对于说话能力,有如下要求:能正确发音并说标准国语、能有礼貌地表达意见、能生动活泼地叙述故事、能把握说话主题;能充分表达意见、能合适地表现语言、能表现良好的言谈、能把握说话重点,充分沟通。台湾《国语文课程纲要》中有86个关于“说”的课程目标,其中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的一些关于“说”的态度、技巧、情意的目标,部分摘录如下:

3-2-3-1他人与自己意见不同时,仍能理性地沟通。

3-2-3-3能谈吐清晰优雅,风度良好。

3-4-1-7能根据不同说话目的与情境,适度表现自己。

3-4-3-1表达意见时,能尊重包容别人的意见。

3-4-3-2能以感性的话语,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3-4-3-3能言谈中肯,并养成说话负责的态度。

这样的详细的关于“说”的课程的86条标准,让我赞叹;而在说的过程中“尊重”“包容”“适度”“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中肯”“负责任”“风度”等字眼的出现更是耐人寻味。

比照大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发现,新的2011年版课标中的总目标只有第九条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但是,我们在课程设计、教材编撰和实际教学中,却不难发现听说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听说教学处理随意,甚至流于形式,学生亦对口语交际的课堂多有轻视,听说能力几乎未被列入评价范围。

二、听说课程设计的具体化是听说能力实现的关键

1.教材的具体化

听说课程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对于听说课程的设计、形式的呈现、策略的选择,台湾的国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借鉴。翻开现有的苏教版教材,听说训练占有的篇幅实在是很少,一般都在单元练习中出现,要求简单,年段关系不甚清晰,一线老师感觉可讲可不讲,可练可不练的情况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一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教学参考中也忽略了对听说训练的要求。“听说训练”是有年段要求的,每个听说训练是有具体目标、策略的。在听说课程中,让学生“听什么”、“说什么”是构成听说课程内容的直接基础。然而,我们的课程标准对此未做出明确的回答,只有 “漫话奇思妙想”(六下)、“与**对话”(六下)、“学会解释”等大致存在这样的倾向,这种表述无疑过于笼统,不能让教师对听说教学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直接导致了听说教学流于随意。相比较而言,台湾有专门的聆听材料。这是我们需要学习、跟进的。

台湾语文课程纲要建议听说教材的编写要“具体、好懂、有用”,教材对每一次的听说训练的呈现,都进行了儿童化、情境化的改造。这些知识,既可以用做教师教学资源,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会,一看就能懂,拿来就可用。

康轩版低段一册教材中每个单元前都有聆听内容设计。聆听的这些故事的内容与该单元的主题有关,翔实、实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教会学生掌握听说的技能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巩固和提高。

单元名称游戏家庭生活春天来了朋友之间温暖的家故事园地成长大自然小故事的启发快乐时光我爱大地聆听故事《下课了》《小熊起床了》《春天真好》《原来如此》《小白回来了》《狐狸请客》《我家在哪里》《胖胖过冬》《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小丑的箱子》《郊游》

2.听说课程的目标不止于听说,更是一种文化态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康轩版教材对听说训练的目标定位在“激发我们的思考,提升我们的机智反应及说理能力”,而苏教版教材的目标定位是“提出对方观点中的缺陷,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是在争吵中获得共识。而对辩论的准备、过程、辩论后的提醒等问题的讨论,康轩版的无疑更为具体,苏教版的只是让学生参照电视节目中的辩论场面。

同样,苏教版教材中有《学会访问》,但是,南一书局《国语》五上的《访问纲要》却更让人感受到对人的尊重、理解,注重与人沟通的礼仪、教养。

在访问的过程中,可以面对面了解受访者的心路历程,很显然,这是一种相当难得的机会。

当决定了受访者和访问的目的之后,为了让访问的过程更加顺利圆满,我们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

(1)在访问之前,先确定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信息?而通过这次访问,还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

(2)事先要很有礼貌地跟受访者约定时间、地点,并且要准时到达。

(3)如果征得受访者同意,可以准备好必要的录音、录影设备。当然,如果能赠送一些自己制作的感谢卡或纪念品,会显得更加慎重,也更礼貌。

3.听说课程设计落实在真实生活中

虚假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口语交际的常见形态,比如,学会表扬,学会批评。话人人会说,真正能把话说好的人却不多。说话的时候,若能分辨说话的时机、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分寸,再配合情境,加上一些幽默,相信我们可以把话说得更好,成为一位说话高手。

《口述见闻》(南一书局《国语》四下)

注意几点:

版本苏教版六年级口语交际台湾康轩版《国小国语》六上辩论,就是正反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并提出对方观点中的缺陷,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大家可能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辩论的场面,那么你想实战演习一次吗?那就赶快确定一个辩题,将同学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去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吧。辩论前,要推举一名同学做主持人。(1)应该允许小学生带玩具进入校园。(2)小学生多看课外书籍。(3)小学生上网。(4)小学生多看电视。教学参考书的建议是: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电视节目中所看到的辩论场面,了解辩论是怎么回事。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目标和教材提示对同一个问题,人们因为思考的方式及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处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个人的意见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如果出现截然不同的意见,该怎么办呢?论辩,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透过小型的辩论活动,激发我们的思考,提升我们的机智反应及说理能力。辩论前:(1)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且针对证据,整理归纳出赞成或发对的理由。(2)要多加练习论辩的说话技巧。辩论时:(1)要把握重点,陈述的内容要有条有理。(2)要掌握时间,在限定时间内把论点表述清楚。(3)要遵守规则,不做人身攻击。辩论后:(1)无论胜负,都应表现尊重、谦和的态度。(2)要检讨确实,并报告心得及收获。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辩论的题目。例如:假日开放学校图书馆、学生骑单车上学、学生穿制服上学、小学生染发等。

(1)一次只讲就一个主题:只针对所讲述的主题作完整的表达,听者才能掌握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2)叙述要有条理:依事情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通顺而连贯地报告,而且要避免使人听了会厌烦的口语,如:“那个”“然后”“对”……

(3)神情要自然:心情放轻松就不会出现耸肩、吐舌、摸头、抓耳、摇晃身体等分散听者注意力的动作。

(4)音量和速度要适中:音量过大或过小、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让听者听不清楚。如果掌握得当,就可以让听者更容易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除了做到上述的要点,也要注意上台的礼貌;此外,听众也要有风度,不论台上的人讲得好不好,都要给予鼓励。

《怎样劝告》(南一书局《国语》四上)

我们劝告别人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别人改变做法或想法,因此,说话的态度要真挚诚恳,语气要温和委婉,内容更要条理分明;也就是层次要清楚,理由要充足,才容易说服别人,达到劝告的目的。

劝告别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用强硬的语气,以免对方因感觉被指责而不悦。

(2)避免愈说愈激动,以免劝导不成,还造成误会。

(3)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不要造成对方的难堪。

对方不能接受时,不必勉强,应等待时机再劝,以维持友好的关系。

台湾国语教材在低年级注重生活语文的教育,在低年级的“统整活动”中,设计安排了如何教学生礼貌接电话,如何在遇到问题时请教别人,如何完整回答等等,训练学生在耐心聆听对方的基础上,礼貌、合适地表达、充分沟通。

国语教材在高年级的“语文活动”中,还设计安排了具体“聆听指导”和“说话指导”。如六年级下册中的聆听指导是告诉学生运用归纳重点的方法:“要注意听出对方说话内容中的‘人、事、时、地、物’和‘事件发生的顺序’。”说话练习的指导是能说出有内容、有条理的话,指导也相当具体实用。

附录一:聆听练习学习单

请仔细聆听老师朗读的文章,并将重点句写下来。

附录二:聆听练习《智者的四句话》评量表

内容能写出智者所说的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能写出智者所说的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能写出智者所说的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能写出智者所说的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能写出文章的题目:“智者的四句话”能写出少年队第一句话的领悟能写出少年队第二句话的领悟能写出少年队第三句话的领悟能写出少年队第四句话的领悟总分分数20 20 20 20 4 4 4 4 4 100得分

你聆听完文章,又经由老师的讲解之后,请写下你的心得感想。

附录三:说话练习评量表

项次1 2 3 4 5 6 7 8评量内容说话的仪态自然说话的内容切题说话的音量适当说话的语音清楚说话的语气连贯说话的速度适中说话的条理分明有勇气主动发言总分占分比例2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0得分文字评量

4.听说训练的可检测性是听说训练有效的保障

我们同样感受到,聆听与说话的评估,这两项评估最难操作的是如何评判学生的成绩。

我们的教材中听说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普遍情况是,只占一个单元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都是个性发挥,更没有听说考核的要求。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综合性测试和质量检测(学期期末考试),很少以听和说的形式出现,即使有这方面的考核要求,也都以书面的形式出现。有的放矢才会有效,听说训练的评价和检测除了生活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外,教学过程中的常态检测则是听说训练有效的保障。

笔者关注到,台湾同行设计的听说训练的练习,五年级课堂设计了四个课时(聆听训练、说话训练、综合活动、总结性评量各一节)。每个课时都有训练的重点、考核的重点,无疑,这样才会有效果。特别是强化了每个课时的即时评价,如是,听说训练的质量才会有保障。

心得感想:

(1)在面对全班同学说话时我面临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面对全班同学说话时我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怎样做才能说得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次有机会再在大家面前发表意见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四:听说能力之自我检核表

1.我能有良好的聆听态度与礼貌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大致了解老师所念的文章内容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以简单的文字写下聆听记录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同学说出文章的大意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用适切的语气及适当的音量说出文章重点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在说话时注意到适当的手势及应有表情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在分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能在分组讨论中安静不插嘴地听完别人的意见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能向全班同学归纳本组的意见并且报告出来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想对老师说:10%(参考句式:因为……所以……、除了……还有……、现在……以后……)

最难操作的是说话评估,因为有了具体明确的标准,因而也就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样具体而明确的评分标准,加上一以贯之举行这样的评估,类似非常主观的试题也能保证评分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口语交际”只是写入了课程标准,局限于理念的层面,而且在新的理念形诸文字的同时没有及时填充进相应的课程内容,那么,这种理念即使再先进,恐怕也只能止乎于理念的层面了。听说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内容中,以及严密有序的听说训练的考核中。或许,台湾同行的相关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编辑:毛莉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辩论语文课程口语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口语对对碰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