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回归课堂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看中考命题的变化

2016-09-25 03:13:15余俊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标纲要写字

余俊

让书法回归课堂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看中考命题的变化

余俊

在键盘文化流行的今天,书法教育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滑入低谷,汉字书法艺术传承面临断代危险。如何把书法教育规范地引入中小学课堂,是教育、书法艺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将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新修订的《写字》教材更名为《书法》,称谓的变化意味着写字教育的一种变局,中考语文命题随之悄然发生变化。自2012年以来书法作品不断亮相中考试题,到了2015年,中考语文命题对书法教育的关注度已达空前。有理由相信,今后的中考命题,书法题的设置将会逐步常态化。

书法教育;中考命题;核心素养

在键盘文化流行的今天,师生书写意识普遍淡薄,书法教育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随之滑入低谷。书法教育如若失去基础教育的阵地,断送的恐怕就绝不仅仅是“书法本身”了。继官方1990年以来相继发布多个书法教育指导性文件之后,教育部又于2013年1月18日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1949年以来,我国首个系统的由小学至高中的书法教育指导性文件。若干文件的连续出台昭示着改革的广度与力度,也标志着中国书法教育的顶层设计。随着《纲要》的施行,书法教育将又一次重装上阵,预示着中小学书法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1]近年来,业内和民间都在呼吁尽快让《纲要》落地,让传统书法艺术通过语文课程得以传承。随着人们对书法教育的普遍关注,中考语文命题也开始做出快速回应,自2012年以来书法作品不断亮相中考试题。到了2015年,中考语文命题对书法教育的关注度已达空前。笔者由于一直在关注中考书法命题,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现特就中考书法的考纲、命题走向及考点加以梳理,与大家交流共进。

一、考纲解读

这里的“考纲”,指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199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1年教育部)(以下简称《意见》)及《纲要》中关于写字教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下面对不同版本考纲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一)《大纲》和《课标》中写字教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写字和书法历来就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大纲》和《课标》中讲的“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就包括有写字和书法教育。《大纲》和《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以写字训练为主,书法欣赏为辅,注重规范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大纲》只提“写字”,不提“书法”。关于“写字”的目标和内容,1992年版的《大纲》中四个学段的表述均为“书写工整、规范,有一定速度”;2000年版的《大纲》中四个学段的表述皆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两个版本《大纲》中写字的目标和内容变化不大,不同学段的内容完全一致。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求“规范书写”。

2001年版《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里有“写字”概念,但不排斥“书法”二字,也不排斥“书法教育”的艺术追求。关于写字教学,两个版本的《课标》仍然一致强调“规范书写”。关于书法教育,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其中2001年版《课标》强调“写字”,2011年版《课标》强调“书法”。历经了课程改革10年的实践检验,2011年版《课标》对2001年版《课标》中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目标既有坚守,又有修正。

(二)《通知》、《若干意见》、《意见》和《纲要》中写字教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梳理从1990年的《通知》到2013年的《纲要》发现,这期间关于写字和书法的基本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版本考纲写字和书法教学基本理念如下表所示。

考纲《通知》《若干意见》版本教基厅[1990]025号教基[2002]8号基本理念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意见》《纲要》教基二[2011]4号教基二[2013]1号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通知》强调写字的重要性,指出“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若干意见》要求从“热爱祖国文字”的高度认识写字的重要意义,提出熟练的写字技能和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意见》明确书法的重要价值,确认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纲要》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应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内容。尽管写字和书法的基本教学理念变了,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这两个概念仍然可以同时运用, 互不排斥,《通知》、《若干意见》、《意见》和《纲要》并行不悖。这是因为“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一脉相承,都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都以提高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也都关注书写的审美艺术价值,只是“书法教育”的提法更能适应现代书写的发展趋势。

写字和书法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版本考纲中写字和书法教学基本要求如下表所示。

考纲《通知》《若干意见》《意见》《纲要》版本教基厅[1990]025号教基[2002]8号教基二[2011]4号教基二[2013]1号教学要求上好写字课,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从“上好写字课”到“开设书法课”,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到通过书法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可见书法教育逐步得到了加强,教学要求也提高了很多。特别是《纲要》,明确要求初中《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中小学书法教育,各地开始编写初中《写字》教材,之后国家又统一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共18册。2013年之前的写字教材名称是《写字》,《纲要》出台之后重新修订的《写字》教材更名为《书法》(《书法练习指导》)。 从《写字》到《书法》,不仅仅是改个名字,背后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意味着写字教育的一种变局。写字与书法有着血肉联系,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为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则在于审美,是一门艺术。“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将汉字进一步予以艺术的人格化”[2]。写字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而书法教育除了强调写字教育的工具技能目标而外,还将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即“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3],因为“从汉字的构造与书写来说,书法教育对于汉语文化的习得以及良好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4]。尽管“写字技能”和“文化素养”都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范畴,但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层级中,前者处于较低层次,后者则居于较高层次。可见,今后的书法教学不但依然需要强调“规范书写”,而且还应更加注重“书法教育”的艺术追求。

二、命题走向分析

下面是近五年中考书法命题抽样统计表:

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试卷)抽样份数106 106 106 106 106考查书法的省(市)无丽水市、南京市、陕西省泰安市、宜昌市南京市义乌市、南京市、天门市、德州市、漳州市、北京市、绥化市考查书法的试卷份数0 3 2 1 7占抽样比率0 2.83% 1.88% 0.94% 6.60%备注占抽样比率:考查书法的试卷份数占抽样总份数的比率

从上面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考纲是命题的晴雨表,写字教育出现了变局,中考语文命题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自中考统一命题以来,2010年以前的中考语文试题中从未出现过书法试题。随着人们对书法教育的普遍关注,2010年书法作品第一次亮相中考试题。例如:

(2010·烟台市)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山东省全省小学、初中已于2012年9月份就用上了新编的《书法》课本,是《意见》出台后全国第一个开设书法课的省份。烟台市是全国第一个率先在中考语文试题中编拟书法考题的地市。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让书法在学校和学生的观念中慢慢边缘化,烟台市的这道书法试题短期内很难引起其他命题者的关注。在2011年稍作停歇之后,2012年中考,书法作品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继烟台市之后,又有丽水市、南京市、陕西省三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书法题。从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2013年1月正式出台了《纲要》,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要求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当年中考只有泰安市和宜昌市在语文试题中做出了回应。到了2014年,虽然《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统一教材以及应试压力等现实原因,政策落地情况不容乐观,当年中考只有南京市一个地市的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书法题,大多数省市尚在观望中。2015年年初,有媒体报道,经教育部审订通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新华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等八家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材 《书法练习指导》(实验)将于201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接下来,2015年中考就有义乌市、南京市、天门市、德州市、漳州市、北京市、绥化市等七个地市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命制了书法试题,对《纲要》做出积极回应。

在《纲要》的引领下,在业内和民间的呼声中,书法教育在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现出曙光。可以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书法作品走进中考试题,将会有更多的中考命题关注书法教育。

三、考点盘点

近四年来,中考书法题涉及规范汉字书写、辨别书写笔顺、辨识书法字体、体会名家书法特点、品评书法字体、欣赏书法作品、初识书法文化等内容。2015年中考,书法题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辨识书法字体

(2015·德州市)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属于隶书的一项是B。《纲要》在“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

⒉规范汉字书写

(2015·北京市)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第四幅“明”字多一横,应选D。《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遵循书写规范”。

⒊品评书法字体

(2015·天门市)品羊字书法。春节庆祝活动期间,书法家创作了一组“羊”字书法(如下),你最喜欢哪一幅?请说出理由。

A BC

可以喜欢其中任意一幅,说出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比如:①我喜欢A,这是一个变体、象形的“羊”字,犹如一只真实的羊站立面前,形象生动,富有创意。②我喜欢B,这是草书的“羊”字,运笔流畅,洒脱奔放,富有动感。③我喜欢C,这是正楷的“羊”字,工整端庄,方正稳重,美观易认。《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⒋欣赏书法作品

(2015·南京市)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兰亭集序》帖,它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的环境中,王羲之“游目骋怀”,乘兴书写了这一书法名篇。

C.这幅书法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D.此帖各字大小错落,字列之间宽紧合宜,整幅作品气脉贯通,率意中尽显天然之美。

C项解说符合颜体书法的特点,不适用王羲之书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录《欣赏王羲之书法》介绍过颜体书法和王羲之书法的特点。《纲要》在“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

⒌初识书法文化

(2015·绥化市)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简体楷书为“马”字。《纲要》在“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的基础,对于青少年心性修养与德育修养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5]当前,如何把书法教育规范地引入中小学课堂,已成为教育、书法艺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重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中紧密配合,互为促进。”[6],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文教学大纲,都有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要求。业内不断呼吁推动书法教育进课堂,民间对恢复书法教育的呼吁也从未有停止过,呼吁声都被带到商讨国家大事的两会上去了。在2010年两会期间,就有40位政协委员提交了题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2011年两会时,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又进一步呼吁,要恢复书法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将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说《纲要》加快了书法进课堂的步伐,从而促成了中考命题的变局。反过来,书法进中考将会成就《纲要》早日落地。有理由相信,今后的中考命题,书法题的设置将会逐步常态化。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1第10期,第3页。

[2]刘铁平:《从写字到书法》,《书法》,1996年第2期,第5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4]周彦、李亮:《书法教育的时代难题与现实应对》,《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2年第9期,第7页。

[5]李振忠:《开设书法课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模式》,《京华时报》,2011年8月27日,第1版。

[6]雷实:《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2期,第29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

编辑:金润根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课标纲要写字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我学写字
学生天地(2020年27期)2020-06-09 03:09:46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学写字
快乐语文(2019年12期)2019-06-12 08:41:54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