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的启示
——以三所知名大学为例

2016-09-25 02:19:53刘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学学分加拿大

刘盾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的启示
——以三所知名大学为例

刘盾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361005)

以加拿大三所知名大学为例,对其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进行比较与探索。研究发现,其专业类型丰富多样、育人理念各具特色、招生考试形式多样、课程结构层次多元、学分分配呈现差异、学业测试独具创新、若干课程颇具启发、诸多形式引人关注等;建议我国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可拓宽专业类型、融入跨学科元素、完善课程结构、调整学分比例、注重研究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转变考核策略、提升综合质量。

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

无论是国家的经济转型、科技更新,还是文化融合、社会进步,博士研究生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历经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不过,诸多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后,仍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譬如,“培养模式的内在理念与运行动力存有问题”,[1]“虽借鉴欧美,但貌合神离、缺乏深度解读与研究,”[2]“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急需探究新的课程建设方略等”。[3]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足、困境、阻碍还有很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引发我们的反思。

2016年,无论是QS世界大学排名,还是U.S.News全球大学排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皆位于前列。足可见这三所大学实力超群、成绩斐然。本文以三校为案例,深入研究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其体系结构、发掘其特征亮点,并为我国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的未来改革献计献策。

一、学院使命与专业方向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使命、开办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各有侧重的博士人才。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以 “发挥本院教育学科在加拿大教育学界的领先地位,提升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教育知识水平与专业实践水准”为使命。[4]麦吉尔大学认为,教育学博士需要进行知识的原创性研究,并对学术领域做出确切的贡献。在培养过程中,教育学博士生必须学会如何构思计划、开展研究、发现结果、分析解释,并有能力为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结论进行学术答辩。[5]其教育学博士的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研究、数学与科学教育、语言学习、种族与女性研究四种。

多伦多大学的教育学院以 “审视教育的重大议题、关注人类的未来发展、组织有价值的实践、解答全球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专家教授、政策制定者、领导者等面对的重大问题”为使命。[6]在该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其积极构建理性的、支持的、多元的环境,大力弘扬平等与社会正义精神。该院认为,教育学博士必须结合历史与现代,进行批判的、创新的研究。[7]其教育学博士的专业方向分为课程研究与教师发展、语言与文学教育、教育与社会平等、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教育领导与政策、高等教育等六种。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以 “不断提升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为使命,设计目标为:在教育界培养世界一流的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促进公众对教育的理解、唤醒教育意识、创造教育科技、发展终身教育、开展国际合作、建设伙伴关系、改善教育与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等。该院秉承学术自由、道德责任、国际化等价值观念,致力于打造学术的多样化与宽领域。[8]其教育学博士的专业方向分为语言与文学教育、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人类发展、学习与文化”、“测量、评估与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等近十种。

基于上述可知,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都对学术有着崇高的信仰、对教育有着执着的追求,其不再仅将视野与目标局限于本土,而是关注国际、致力于引领国际;不再仅将研究与活动局限于学校师生,而是试图促进人类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培养过程中,它们对教育学博士生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无论是设计研究、开展调研,还是撰写论文、发表成果,都设定了高要求与高标准。而且,开设的专业比较多,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不少专业都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属性。

二、育人理念与招考方式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不仅专业方向十分多元、涉及领域多重多样,而且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育人理念与培养目标。由于各院专业数目繁多,仅以三个颇具代表性的专业为例,对其育人理念进行详细解析 (见表1)。

结合对其专业理念、概况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其大多具有规模小、要求严、质量高、个性化等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普遍注重理论提升与实践考察的结合、辩证思考与数据分析的并用、本专业研究与跨领域运用的互补等。而且,几乎每一个专业都具备高强度、高竞争特质,学生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完成学业。大多专业都强调多样化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眼光、杰出能力、达到国际水平、专业水准的卓越人才。

招生考试是人才培养的前置环节,影响着人才的选拔与质量的高低。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招考方式整体类似、细节不同。一般情况下,都要求报考者提交学士与硕士的相关官方证明、专家推荐信、个人履历表、个人自述 (包括研究目标与研究兴趣)、写作能力证明 (论文或其它写作样品)、研究成果与业绩、语言类成绩等。加拿大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招生在材料提交与审核上具有一定共性,保证了对报考者基本学历、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综合素质、业绩成果、未来规划等的了解与考查。此外,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在笔试面试、工作时长、侧重要点等方面有着不同要求,亦体现了其差异性所在。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课程安排各有特色、互不相同,其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要求数目也迥然有异。在麦吉尔大学,教育研究博士生的必修课为8个学分,包括教育研究研讨会 (Proseminar in education)与学术报告会(Ph.D.colloquium)。前者分一、二两期,共需一年时间,总计4个学分;后者仅一期,需半年时间,也为4个学分。其还设不同于选修课程的补充课程,学生可在各占3学分的高级研究设计、文本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人种志方法中任选其一进行修读。[9]在教育研究研讨会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各类知识、讨论各类问题;在学术报告会中,师生共同围绕学生的研究方向与论文成果进行讨论,并表达观点、抒发意见、交流经验。在多伦多大学,高等教育博士生的必修课有高等教育的理论与规律、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规划、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每门3学分,修满9学分即可。[10]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的博士生必修课为博士生研讨会 (Doctoral seminar),其分三期开设,重点分别为教育与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运用、论文设计与实施等,三期共计9个学分。[11]

表1 三类不同教育学博士专业的育人理念

在选修课方面,麦吉尔大学的选修课要求为3到12个学分,大多属于研究方法类,学生可在研究方法的哲学与实践、定性研究方法、人种志方法、教育测量、数据统计、多元分析方法之中进行自主选择。多伦多大学的选修课为加拿大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教育财政与经济、社区学院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批判分析等,学生修满6学分即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选修课包括高等教育政策、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组织研究等,学生也须修满6学分。另外,麦吉尔大学的选修课大多为研究方法课,多伦多大学的研究方法课设在选修课之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则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外单设研究方法课模块,且研究方法课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方差分析、定性研究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等。

整体而言,在必修课程方面,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生的课程专注不同领域、致力不同目标、积极培养符合自身方向、各具不一样特征的卓越人才。尤为引人注意的是,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以研讨会、报告会形式展开,学生在此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交流、谈论、批判、促进等,这样的方式高度符合博士生教育的特征,不失为一种颇具创新与启发的课程方式。在选修课方面,皆侧重跨学科的学习与教育,帮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领域、拥有更多元的视角、具备更丰富的学识。在研究方法课程方面,各专业一般皆设有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学习。

四、考核办法与淘汰机制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都设有不止一种的考核方法,也都设有严格的淘汰机制,不过具体操作各不相同。在麦吉尔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在完成所学课程后须参加综合性测试。只有通过这项测试,才可申请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学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独立进行原创性研究的能力、未来在专攻领域发展的潜力等。测试方式可以是当场考试、非现场考试,也可以提交研究论文,并参与面试考核等。测试分数由博士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定,结果决定着学生的去留。学生若第一次未通过,可获得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未通过,则不得不退出学位项目。

在多伦多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在完成所有课程作业后,须参加综合性测试。学生务必提前复习好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课本书籍、专业论文等。考试形式既可以是3小时的当场考试,也可以是为期10天的非现场考试,但在此之后须参加1小时的口试。至少两名教师对其表现进行评定,若有争议,将请其它教师介入其中,进行综合评定。对于学生而言,合格的答案应具备考虑周到、内容翔实、文笔优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12]测试结果决定着学生的去留,最多可有一次补考机会。

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生也须参加综合性测试。但是,学生若想参加综合性测试,修读的核心课程成绩须在85分以上,否则重修课程。测试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内容理解、批判思考与创新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研究技能与表达能力等。该院综合性测试的考查形式为:提交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答辩,或选择参加当场考试,抑或选择参加时长四周的非现场考试,并提交论文、参加面试、解答提问等。与前述两者类似,测试结果意义重大、事关学生可否继续读博。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考核测试严格规范。一般而言,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后可参加综合性测试,某些学院会对修读课程的分数成绩有明确要求。综合测试的考试形式既可以是当场考试,也可以是非现场考试。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在这两种之间进行自主选择。不过,在非现场考试中,学生不仅要提交论文,也要参加面试评议。学生若未通过,仅有一次补考机会,若仍未通过,则丧失攻读学位的机会。

五、综合反思与启示借鉴

经由以上对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育人理念、整体定位、招考方式、课程安排、学分分配、考核测试等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其特征与特色、获悉其相似与不同。以下,我们对重点环节进行更为深入地剖析与思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1.拓宽专业类型,融入跨学科元素

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的专业方向多、类型广。举例分析,其设有高等教育以及不同学科教育的博士专业,将教育理论研究与师范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融合;设有社会公平与正义教育、种族与性别教育、人类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博士专业,将教育学与社会学、文化学等不同领域进行交叉与结合;还设有“教育测量与研究方法”的博士专业,专攻量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特色鲜明、关注现实。不同专业的育人理念与培养方案不同,计划安排与规划结构各异,一方面与专业整体目标环环相扣、另一方面也与专业总体思路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教育学博士的专业方向相对较少、开设类型相对集中,缺乏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没有以研究方法等为重点的专业类型。这不仅约束了我们人才培养的丰富性,也限制了我们人才培养的精致性。在未来,应挣脱藩篱、打破桎梏,开设更多类型、更宽范畴,既有交叉学科,又有专精深入的新专业。必须注意的是,“发展新的有广阔前途的学位对大学来说是一种战略选择,被看好的博士教育能为机构带来声誉和利益,吸引更好的智力和更多的资助”。[13]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学分分配

课程安排反映着专业的核心理念、体现着专业的主体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向上攀登的绳索天梯。不同课程配有不同学分,学分的数目与多少意味着人才培养的要求标准、学习的重点要点。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必修课要求普遍为8到9学分,不同学院、专业的核心课程各不相同、独具特色,不少颇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在选修课程方面,课程设置的范畴很广、多样化强,学生可按自身兴趣与学业方向进行自主的、自由的挑选。

在未来,我们须对博士生课程体系进行反思与革新,思考如何借鉴、怎样改变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其部分专业以教育研究的研讨会为核心课程,与我们以往认知截然相反,的确给予我们思想上的 “颠覆”与冲击。这样的形式一改以往教师的单向传授与内容的固定讲解,其充分调动博士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与深层价值。所以可见,此种做法十分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原理、遵从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规律。此外,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需开办更多跨学科、跨领域、跨学院、跨组织的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前沿性,实现博士生课程体系的深度创新。

3.注重研究方法,加强相关训练

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都开设了大量的研究方法课程,而且既包括质性研究方法,也包括量化研究方法;不仅开设教育学本身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开设社会学等其它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譬如人种志、田野调查等等。部分高校的教育学院还将研究方法课与一般的选修课作了界定区分,其把研究方法课单列出来、形成独立模块,要求学生们必须从中选取若干课程进行修读,足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

可以说,研究方法是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探索高深学问的点金术,是帮助学生从 “有师点通”转向 “无师自通”的关键要素。加拿大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专业从研究方法论、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到访谈与调研设计、人种志与民族志的运用等,可谓种类丰富、包罗广泛。与之相比,我国教育学博士培养对研究方法课程还不够重视,既没有学分要求、明确规定,也缺乏研究力量、师资条件。未来须深刻思考这一重大差异、改变以往的守旧办法,各大学的相关专业理应提升研究方法课的地位,将其从选修课中取走,或列入必修课范畴、或成为独立且必选的一大模块。

4.改进考试办法,转变测试方式

考试与测验是博士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考试与测验可以检查博士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发现其当前存有的问题与不足,预测其下一阶段能否顺利跟进、实现目标。加拿大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生的考核类型十分多样、灵活。有的为当场考试,有的为非现场考试;有的是笔试,有的是面试;有的独立完成,有的可在前期请求导师的指导帮助等。不过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设有严格的淘汰制度,凡第一次没有通过的学生最多仅可获得一次补考机会。若仍未通过,则无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尽管我国高校的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也设课程考核、中期测试等,但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可一次性通过,不存在中途淘汰、退出等现象。这既离不开我国社会的人情文化、环境氛围,也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现实条件等息息相关。[14]基于此,我们可以加强课程考核的力度,以课程重修的形式代替学位的直接罢免。在部分核心课程中,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程论文、成果报告等进行严格考查,并设置一定的通过比率。由此为学生带来压力,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与用功程度。通过这样的做法,我国博士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合比较、系统分析加拿大三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培养模式,可以发现无论是专业类型、领域方向,还是育人目标、培养理念,都带给人观念上的更新;无论是招生考试、学业考核,还是课程结构、学分分配,都带给人认知上的改变。其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都充满了亮点、体现着新意、彰显着特色、给予人启发。博士学位项目立意深远、意义重大。如何有效汲取加拿大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经验,结合自身特征与现实特点加以利用与实行,不仅深刻影响着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升,也事关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整体竞争力的增强进步。

[1]刘献君.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徐瑞华.我国博士教育培养模式:借鉴欧美形似而神不似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86-90.

[3]包水梅.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方略研究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47-51.

[4]刘子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展透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86-88.

[5]McGill's Faculty of Education.About FacultyofEducation[EB/OL].http://www. mcgill.ca/education/,2016.

[6]陈·巴特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启示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85-89.

[7]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About OISE[EB/OL].http://www.oise.utoronto.ca/lhae/ Home/index.html.

[8]UBC's Faculty of Education.About Faculty of Education[EB/OL].http://educ.ubc.ca/.

[9]McGill's Faculty of Education.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ducation[EB/OL].https://www. mcgill.ca/dise/grad/phd-program/prospective.

[10]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About OISE.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ducation[EB/OL]. http://www.oise.utoronto.ca/lhae/Programs/index. html.

[11]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Doctor of PhilosophyinEducation[EB/OL].http://edst. educ.ubc.ca/programs/phd-in-educational-studies/.

[12]刘莉.加拿大顶尖大学博士生综合考试及其启示——以教育学领域为例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73-77.

[13]Kehm,B.M.Doctoral Education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A Comparative Analysis [EB/OL].http://www.portlandpress.com/pp/books/ online/fyos/083.pdf.

[14]包水梅.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J].高校教育管理,2012,(4):59-66.

(责任编辑吴潇剑)

Ph.D.Education i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of Canada --With Three Universities as Examples

Liu Dun

Canada's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modes of Ph.D.Education in thre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ir different directions,main ideas,student enrollments,course arrangements,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and other key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an intensive study,we suggest that China's Ph.D.programmes shoul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majors,highlight features,adjust courses,improve assessment,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methods,etc.

Canada;First-class Universities;Ph.D.Education;Training Mode

G649

A

1672-4038(2016)07-0090-06

2016-06-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 (13JJD880011)

刘盾,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招生与考试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学学分加拿大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2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学分美食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