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6-09-24 06:37田彩云
关键词:三山景区历史

田彩云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田彩云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三山五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三山五园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整体性,基于相关理论从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进行文化保护与发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历史风貌保护与优秀文化传承,三山五园要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注重旅游者体验和活化遗产价值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之中。发展旅游应打造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多片”的旅游主体功能格局。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深度文化休闲旅游和科教创新文化旅游。而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多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旅游环境优化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和以项目活动促进区域影响力提升。

三山五园;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城市依托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闻名的旅游热点城市,成为国内外游客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目的地。三山五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目前公认的说法为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1]。三山五园是明清皇家宫苑园林文化的集大成,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旅游开发和城市功能完善的载体和窗口,三山五园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挖掘和提升其现代旅游价值,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保护前题下的旅游发展,让人们感知、体会和传承其文化精髓,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三山五园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截止到2015年4月13日,以“culture tourism”为关键词在EBSCO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素,一共得到9 575个结果,其中搜素“Beijing culture tourism”,得到4条结果。没有关于北京三山五园文化及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三山五园”作为题名检索,仅有41篇相关文章,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三山五园的称谓、历史变迁和地域位置界定的研究。刘剑等对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的历史性变迁进行了分析[2]。郑艳辨析了三山五园的称谓变化[3]。何重义、曾昭奋等对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历史及景区范围进行了界定[4]。二是关于三山五园的相关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研究。王海蒙等对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初探[5]。张越设计了三山五园的规划图景[6]。三是关于三山五园文化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13年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成立时,各专家围绕 “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这一主题的讨论,主要涉及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的文化渊源、历史内涵、价值定位,三山五园与京西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景区的保存现状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郭戴姮[7]、张宝秀[8]和何瑜[9]等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有力的阐述。四是关于三山五园地区旅游发展的研究。目前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初步探索。程桔华提出提升三山五园的现代旅游价值[10],陈明杰提倡应建设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11]。综上,与三山五园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国内外的研究非常薄弱。特别是利用旅游生态、旅游美学和旅游经济等相关理论对三山五园文化保护及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存在空白。本文试图在分析三山五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发展旅游带动其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二、三山五园发展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将三山五园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并划出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12]。规划的景区并非只指三座山和五个园,而是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区域总面积68.5平方公里,与北京旧城面积62.5平方公里基本相当[13]。

(一)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三山五园所处海淀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14],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十分便利,现有的地铁和公交线路基本贯穿了海淀区。目前区域交通体系发达,主干道与旅游景区以及景区之间的交通基本畅通。建成开放的三山五园绿道全长38.86公里,覆盖了26平方公里[15],沿线串联起区域的各个景点,让游客能够更加方便、舒适的体验健康慢行。据统计,旅游者对“旅”和“游”时间的最佳比例是1∶5,比如行1小时,游5小时[16]。三山五园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基本符合这一条件。

2.资源优势

三山五园的人文资源丰富,山形水系独特,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该地区现存文物点1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其中皇家园林遗址多且保存完好,文物典藏总数近6万件[17],如卧佛寺铜制卧佛、蓝靛厂清真寺手抄本《古兰经》等文物均为国宝。还有众多寺庙遗址和名人墓葬,如香山昭庙、碧云寺、明代耶律楚材墓等。此外还有一批名人曾工作、生活于此,具有厚重的人文积淀。区内还有众多教育、科技资源聚集,为旅游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

3.市场优势

截至2014年末,海淀区常住人口367.8万[18]。2015年前3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2 513.72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30 906万人次。其中海淀区收入362.92亿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4.4%,接待游客数5 106万人次,占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的16.5%,居北京市第三位。通过在线旅游平台第三季度销售出的区域内景区(点)门票统计的结果来看,颐和园销售门票22 323张、圆明园销售8 746张,销量保持绝对优势,香山公园也进入了销量前5位[19]。由此,发展以本地市民为主的休闲旅游和外地游客为主的文化体验旅游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此外,海淀区还聚集了北京市高学历、高收入、高品位的“三高”人群,具有深度文化旅游体验的市场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三山五园所拥有的资源的丰度和品位在全市少有,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但整体建设和提升亟需突破瓶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景区景点富集,但分散发展,区域主题文化和特色多停留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尚未形成基于地理集中且产业关联和统筹开放的体系;区域资源文化内涵特别是核心吸引物挖掘不足,旅游产品缺乏深度体验和参与性;区域发展中文化、旅游和休闲一体化观念和措施有待提升;区域整体品牌形象不鲜明,整体营销的力度应加强;交通微循环系统、休闲和旅游配套有待优化,景观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

三、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山五园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遗址遗迹等实体性的文化载体和民俗风情、节庆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发展的天然依托和重要资源基础。通过发展旅游,既可以带动城市经济,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能传承文化,满足人们高层次消费需求。旅游是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文化保护和城市提升相互衔接、共赢发展的完美结合点。

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树立“大旅游”发展观,深入挖掘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转变,实现三山五园文化传承创新与旅游发展的双向互动。将三山五园打造成一个融合旅游发展的文化地标品牌,进一步凸现北京的文化形象和影响力。基于历史风貌保护与优秀文化传承,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理念贯穿到三山五园的旅游发展中

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皇家园林伴随着北京850多年建都史而兴起,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山五园及其周边的清代建筑,如园林、寺庙、行宫、住宅形成了多种建筑特色的空间系统,沉积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这些特有的历史遗迹、建筑和文化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重要基础,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空间场所。从空间地域来看,三山五园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复杂的旅游资源集合体,这个旅游资源集合体的核心便是其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脱离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旅游开发,将使旅游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置于核心地位,多层次、多方位地加以保护,尽力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相关历史环境,使其拥有的文化、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不会减小或消失。

(二)将注重旅游者体验的理念贯穿到三山五园的旅游发展之中

旅游本质上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向旅游者提供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的经历。旅游者在游历过程中除了一般的参观与欣赏外,更多的是获得特定自然或人文环境下的精神满足。三山五园见证了历史和岁月的变迁,是皇家园林文化和生活等的活化石。人们到这种文化遗产地旅游,渴望体验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氛围,期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而实现心灵与历史对话,获得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体验。这就需要在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通过设计舞台体验、活动体验、环境体验和服务体验的载体系统,开发一些展示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和文化活动,将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变为易理解、易感受、易参与的体验性旅游产品,给旅游者提供综合体验。

(三)以活化遗产价值的理念进行三山五园的旅游开发

欧洲许多国家对破损的古代建筑、历史街区、遗址遗迹等已经实现从旧址改造到整治修缮旧址,再激活旧址价值的转变。发展旅游是激活旧址价值的最好途径。遗产的活化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游览质量和感受。通过对三山五园遗存建筑、山形水系、植物景观以及相关习俗、仪式等深入分析和科学论证,在满足遗存本体和原真性的前提下,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将非核心载体进行修复展陈,而对核心载体比如西洋楼景区大水法处的断壁残垣原样展陈以体现其文化精髓。另外,整合历史文化、建筑风貌和景区空间等要素,对景区的整体风格和空间等进行布置和营造,对景区内的文物保护点、景观小品等进行修缮和美化,对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拆除,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环境和布局,充分展示其历史文化主题形象和意境氛围,从而达到重塑文化活力内核的目标,使三山五园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魅力。

四、以旅游带动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构想和措施

(一)总体构想

三山五园地区既有文化遗产单位,还有国家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和自然村落,涉及居民4万人[19]。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发展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又要维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16],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16]。三山五园应突破“旅游就是游览景区”的传统旅游思维模式,以“开放式景区”的思路去推进旅游发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景区环境优化、社区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打造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将“景区旅游”和“社区休闲”结合起来,区内的居民和社会单位都是景区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者体验的风景。

在具体建设中,要以三山五园为核心,开发出各具特色的街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和旅游休闲区,旅游者除游览遗产景区,还能到社区的特色街区和文化体验区从事健身、娱乐、餐饮、购物等休闲活动。如在三山五园地区旅游,旅游者除游览颐和园、圆明园等遗产景观外,还可到同庆街、买卖街购物,到皇家园林绿道健身和放松,到圆明园博物馆进行文化体验,还可以观看利用山水实景进行的大型文艺演出,感受历史和现代文化交融的新景象。

(二)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按照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价值和旅游功能的不同,三山五园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整合区内旅游资源,积极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多片”的旅游主体功能格局。其中“一核”是指深挖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以文化为灵魂推进文化旅游。“三轴”是指根据区位特征和资源属性的不同,为游客构建旅游的经典线路和体验主旨。包括清华西路—颐和园路—香颐路历史文化展示轴、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水北调蓄水池—昆玉河水系景观展示轴和香山—巴沟地铁西郊线为主的田园风貌展示轴(见图1)。三条景观轴线将海淀山前、山后地区,西山、玉泉山和中心城区联络在一起[17]。“三区”是指以清华、北大两校(清代曾分别为熙春园和春熙院)为核心的创新文化旅游区,以圆明园、颐和园两园为核心的文化展示旅游区和以玉泉山、香山两山为核心的文化休闲旅游区(见图2)。“多片”是指根据游客的个性需求和区域优质资源,构建以单个景点为基础的多个重点文化旅游片区。如圆明园文化旅游片区、香山文化休闲片区、买卖街等特色文化休闲街区等。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着力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功能片区与周边旅游发展的互动,协调推进风貌保护和旅游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三山五园总体面积广袤,而在地域上又比较分散,地区所属单位体制多元化,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差异较大,因此现阶段旅游开发不可能齐头并进。考虑其周边环境、资源开放度和发展现状,目前以“三轴”作为该区域文化旅游展示的基础资源和条件,重点推进“三区”不同特色的深度旅游。

1.历史文化遗产旅游

以圆明园和颐和园为核心的区域,可以通过对古典园林从本体到环境的内涵评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有计划地恢复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代表性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对无法恢复的部分可以采用牌示或用意向性景观小品进行解说。对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要着力进行维护和展示升级,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普及型历史文化遗产宣传品。通过仿真与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引入与运用,着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合和利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文化展示和再现,引导人们从单纯的皇家园林游向深度文化遗产体验游转变。

2.深度文化休闲旅游

以玉泉山、香山两山为核心的区域,由于玉泉山的特殊性,目前以香山区域,连接北京植物园和中科院植物所的区域开发为主。依靠独特的环境资源,进行生态涵养、历史风貌恢复,重塑休闲宜居环境。复建静宜园28景,整理和恢复香山古镇、健锐营八旗以及曹雪芹西山故里和曹雪芹小道等历史要素,并对《红楼梦》文化和香山健锐营八旗文化进行整理和提炼。加强对区域内现存的村落和绿地的整治和更新,恢复买卖街、煤厂街历史风貌,建设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休闲步行街。对现有村庄进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突出山林古镇、古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建成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和休闲宜居名村。适当修复历史水系,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以社区即景区、景区即休闲区的理念,发展深度文化休闲旅游。

3.科教创新文化旅游

依托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加强与驻地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的合作,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创新开发包含三山五园旅游风貌科技观光、科教文化体验等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推进“数字圆明园”“数字颐和园”等数字景区建设,丰富科教旅游活动内容。以游学相伴为特色,将传统文化科技展示融入青少年的户外第二课堂。在科教旅游接待单位筹备建立集展览展示、资料存储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交流平台[20]。依靠“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发展三山五园科教创新文化旅游。

(四)具体措施

1.多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只有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并转化为旅游资源,才能发挥其旅游价值。合理开发三山五园地区旅游功能并转化为旅游优势,是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的关键。根据其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可以采取以下3种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第一,文化传承,强化旅游展示功能。传承文化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山五园地区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传承的功能性较强。圆明园的建筑遗址诸如海岳开襟、思永斋、廓然大公、濂溪乐处、武陵春色、鸿慈永祜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对这类历史文化资源,宜进行现场遗址规划并进行展示开放,也可以通过文化博物馆、主题文化展列馆和多媒体综合方式展示历史景观的思想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够得到历史文化的认知或熏陶。

第二,文化创新,提升旅游体验功能。历史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和演进。三山五园地区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例如皇家坛庙文化、陵寝文化等文化形式保存相对完整,但原先承载的文化已不完全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挖掘其浓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化创新,融入北京世界城市特色的、具有包容性、国际化视野的文化内容,以“主题文化+专项活动”和“创意+资源整合”的模式开发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的主题旅游产品,以贴近人们心理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将静态文化外化于旅游活动中,增添文化的灵性。

第三,功能导入,延伸旅游服务功能。某些历史文化资源由于时代的原因其文化价值已逐渐弱化甚至流失,但其基本架构和文化具象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感知和记忆中。将这类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性改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元素,导入特色的餐饮、购物、住宿等功能,发展旅游配套产业,既能使游客感知怀旧的独特韵味,又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例如香山脚下的煤厂街曾是守卫静宜园八旗官兵的驻地,买卖街是八旗官兵购买东西的商业街,对这两条著名古街在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业态调整,转型为集文化休闲、餐饮购物、旅游游憩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休闲街是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2.着力打造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

充分挖掘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推进旅游产品的优化提升,应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以颐和园、圆明园为核心,整合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将园林建筑、园林艺术、园林景观与旅游结合起来,促进皇家园林文化主题旅游发展;以香山、植物园等为依托,结合文化旅游活动开展休闲养生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开发运动休闲、康体养生步行游和低碳骑行游等旅游产品;以浓郁的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环境为吸引点,开发特色山林度假和帐篷露营等户外旅游产品;以香山特色街区、同庆街为重点,开发系列文化休闲旅游产品,鼓励特色餐饮发展;策划以皇家园林为题材的大型实景演出和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旅游演艺项目,促进旅游与演艺融合发展;以圆明园为依托,开展文化名人论坛、国际和平论坛等,邀请文化名人举办诗词、书画等文化创作和鉴赏活动,增强圆明园的文化气息[21]。

二是加快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支持景区运营机构与大型旅游企业开发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旅游纪念品、特色工艺美术品、民俗旅游纪念品等主题旅游商品,拓展旅游纪念品市场。充分利用皇家园林特色,开发设计具有三山五园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展示旅游形象;在各A类景区开设旅游纪念品商店,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搭建文化旅游创意商品营销平台,构建旅游纪念品营销网络,带动旅游消费市场发展。

3.以旅游环境优化促进历史风貌保护

景区历史文化景观与周边环境应该是一个形式协调、功能和谐的整体。旅游环境优化与历史风貌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山五园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景区景观与周边环境存在必然的关联,但在使用功能上比较杂乱,与景区应该具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不和谐。目前尽管部分历史风貌得到完善,但在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继续修缮符合风貌保护的历史遗存,拆除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建筑,以尽可能完整呈现历史风貌特色,又能很好地实现景区向周边其他区域的过渡,增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例如,应尽力做好骚子营、大有庄等周边自然村落的环境整治以及青龙桥、中央党校西墙外的环境整治等工作。另外,要做好旅游卫生、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交通等方面的旅游环境优化工作,提高旅游品质,满足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

4.以项目和活动带动,促进区域旅游影响力提升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三山五园的建设,在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区域规划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未来应加快布局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除利用既有的“北京海淀文化节”“圆明园皇家文化节”和“北京香山红叶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进行宣传外,应策划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展示、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播。通过立体化的营销推广,从重点旅游资源单体宣传和建设,逐渐向以区域形象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宣传转变,提升三山五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总结和展望

三山五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基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文化资源的活化,文章提出了以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想和举措。但三山五园涵盖面积大,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存在区域差异,加之部分土地生态用地和特殊功能分区的需求,如何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标发展旅游业还需不断调研和深入,分阶段逐步推进。这也是文章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1]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

[2] 刘剑等:《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中国园林》2011年第2期。

[3] 郑艳:《三山五园称谓辨析》,《北京档案》2005年第11期。

[4] 何重义、曾昭奋:《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古建园林技术》1992年第1期。

[5] 王海蒙等:《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初探》,《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第9期。

[6] 张越、贺艳:《北京三山五园的规划图景》,《中关村》2012年第11期。

[7] 郭黛姮:《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8] 张宝秀:《三山五园的地位与定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9] 何瑜:《三山五园称谓的由来及其历史地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0] 程桔华:《如何提升“三山五园”的现代旅游价值》,《中关村》2012年第11期。

[11] 陈明杰:《共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创新展示首都历史文化风貌》,《中关村》2012年第6期。

[12] 岳升阳:《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3] 新华网:《海淀三山五园周边年内改造圆明园旁4村整体搬迁》,http://www.bj.xinhuanet.com/bjyw/,2013-01-08。

[14] 北京海淀政务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印发海淀区“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www.bjhd. gov.cn/zw/zcwj/zfwj/201503/t20150304_9178.htm,2015-02-26。

[15] 杜姗姗、田英民、杨嘉瑜等:《三山五园绿道现状评价与提升策略——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10月。

[16] 唐海萍、李新宇、高吉喜:《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地理》2006年第12期。

[17] 隋振江:《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研究》,http://www.doc88.com/p-9049712848652.html。

[18] 海淀区统计局:《海淀概况》,海淀统计信息网:http://www.hdtjj.gov.cn/HDTJJWEB/S_57623.html,2015-10-30。

[19] 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海淀区旅游业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10月。

[20] 百度文库:《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海政发〔2011〕33号)》,http://wenku.baidu.com。

[21] 北京海淀政府网:《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海政办发〔2011〕50号)》,http://www.bjhd.gov.cn/govinfo/auto10489/201210/t20121010_456709.htm,2011-08-05。

(责任编辑 孙俊青)

On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Lead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Imperial Gardens Culture

TIAN Cai-yun
(College of Tourism,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Imperial Gardens is the important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It is of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its cultural value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t present,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Imperial Gardens is lack of system integrity.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still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Ba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features and excellent cultural heritage,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emphasis on tourist experience and activation of the heritage value should run through tourism development.The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op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cenic spots,constructs a main function pattern of“a Core three Axis more Districts”,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focus is to develo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deepen 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and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tourism.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fou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multi-ways 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ourism resources;Forging a characteristic theme tourism products and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commodities;promoting the historical style protection through tourism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creating project activities to promote regional influence.

the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Imperial Gardens;cultural protection;culture inheritance;tourism development

K928.701

A

1672-4917(2016)01-0060-07

2015-10-1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价值分析评估及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JGB112);三山五园研究院开放课题“三山五园文化研究、产业化与北京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编号:SSWY14YBKT0013)。

田彩云(1972—),女,山西平遥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三山景区历史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镇三山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情爱感怀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