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光 邱久杰 姚云贵 王换茹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研究
尹华光 邱久杰 姚云贵 王换茹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是国务院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怎样科学评价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已成为旅游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在初步构建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打分法,逐步确立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而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检验上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测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业内专家意见及笔者思考构建出效益评价模型及模型等级,并根据效益指数分值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然后以张家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量出其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中级阶段,据此可推导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就此提出了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等三点建议,以期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效益
产业融合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1963)从技术研究领域的视角阐释了产业融合的含义[1];James(2003)认为,产业融合类型在不同演进过程中,其类型一般不同,并引起产业创新体系的转换,以此促进产业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2];而Geoffrey Wall(1997)在讨论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后,提出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观点[3];Bob McKercher(2006)研究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4];赵磊(2012)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外在推动力及融合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5];杨胜华(2010)认为,加快武陵山区发展,需要进行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统筹[6]。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融合的含义、融合优势、融合历程及融合机制等方面,而以武陵山片区为对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尚未提及,关于其效益评价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尚未见到系统的研究成果,而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武陵山片区是指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延伸的地区,包括湘鄂渝黔边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总人口3 845万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如何实现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携手扶贫融合发展,无疑成为首选。
该区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且初见发展成效。如何评价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已经成为摆在旅游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思考与研究,以平衡发展理论[7]、旅游文化学理论[8]、产业融合理论和效益评价理论为指引,通过三轮专家打分法,依次测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期望值和变异系数,以此构建出这两大产业融合的效益评价体系;根据因子分析法及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建立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构建,是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为前提。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在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其建构方法是三轮专家打分法;以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前瞻性与公信性相结合为评价原则。效益评价模型是在通过因子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及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评价等级是结合专家意见,根据效益评价模型百分制特性所提出的。根据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仅验证了所构建的效益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而且还测算出了张家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所处的等级和融合阶段。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融合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结果。旅游科技发展、旅游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区域合作发展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关于其融合发展的历程,见图1:
由此可知,原生态时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处于发展的生态阶段,就好比两条平行线,平衡发展;升级时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处于发展的升级阶段,出现了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初步融合局面,就如同两条线有了交点,交织发展;深化时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皆处于各自发展的深化阶段,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同两条线,相互渗透,重叠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时期,由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出现了融合后的新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处于原生态阶段;20世纪90年代,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处于升级阶段;21世纪至今,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处于深化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其融合程度不同,融合效益也不同。故而,在选取其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指标时,要体现出其融合的动态性和实效性。
(一)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所谓理想评估指标是指在参阅大量文献后,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的一系列带有一定逻辑层次规律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依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即以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生态文明效益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理想评估体系中,一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5项、三级指标初步拟定为35项[7-14]。这些指标的类型大部分是定性的,以下是本课题所确立的理想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理想评估指标体系
(二)专家问卷法及其实施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笔者以业内专家作为问卷发放的调研对象,一是长期从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研究的相关专家;二是长期主管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公职人员;三是片区内长期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的企业家。请他们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打分并提出宝贵意见。专家问卷共进行三轮,第一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第二次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第三轮发放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每轮调研后,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逐轮修整,并将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再次发放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进行打分。故而,每轮修正后指标认同度会越来越集中,最终得到文本所建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专家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指标重要性打分;第二部分:开放式的修改意见填写。各指标按照“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重要程度”分别赋予1、3、5、7、9的分值,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期望值来表示专家的“意见集中度”,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来表示专家的“意见协调度”,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假设Xij表示第i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打分,共有n个专家。
公式中,Vj越小,j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度越高。
Mj——全部专家对j指标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Sj——全部专家对j指标评分的标准差
Vj——全部专家对j指标评价的变异系数
关于有效指标区间的确定,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期望值Mj和变异系数Vj的取值范围也不同。专家对某指标打分的期望值越高,表明该指标对评价体系越重要,越应该纳入效益评价体系。相反,指标期望值越低,其重要性越弱。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把所有涉及效益评价指标都纳入考评体系。本文根据专家打分结果,经过三轮筛选,把期望值Mj≥7且变异系数Vj≤0.3的指标纳入考评体系。
(三)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专家问卷对评估指标体系的修正
通过对第一轮、第二轮专家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再次提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而后进行第三轮专家问卷,统计结果见表2。
如前两轮专家问卷法,接下来将从第三轮专家问卷统分结果、专家意见以及课题需要三个层面加以分析,以期对所建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修正,分析内容如下:
表2 第三轮专家问卷统分结果
“促进政府机构调整”其 Mj为5.909,Vj为0.278。可见不符合条件,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确实可以推动文化局与旅游局机构的调整,而专家力荐为“促进区域政府机构调整”,虽仅添两个字,但却使这一指标更加科学和严谨,从而符合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治效益范畴。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其Mj为5.727,变异系数Vj为0.421。同样该指标也不满足条件,仅从Vj而言,各专家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意见波动很大,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区域干部不仅要懂文化、同时也要知旅游,还要明白两大产业融合之深意。区域政府为了与时俱进,自然而然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身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专家之所以有异议,是因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范畴过大,最好改为“加强区域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公共卫生”其期望值Mj为6.455,其变异系数为Vj为0.342,不满足条件。“优化公共卫生”确实属于社会效益范畴,但与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否存有必然联系,值得商榷和考量。经仔细推敲,最后决定将该指标给予删除。据上述分析结果以及课题研究所需,最终得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体系
利用表3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据其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打分,而后把回收的调查问卷加以整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计算出其指标权重。
本次调研共发放360份问卷,其中学术界发放了160份、游客发放了130份、政府机构发放了70份,共收回343份。经整理发现,其中有3份填写不完整,将这3份问卷放弃,故而共回收34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4%,回收有效问卷的分布见表4。
表4 有效问卷分布情况统计表
(一)因子分析结果探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使用(Kaiser-Meyer -Olkin)即KMO进行样本测度,以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见表5。
除此之外,巴特利球体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小于0.001,表明该组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如表6,测量的总体 KMO样本测试系数是0.936>0.9,说明所调研数据非常适合因子分析。与此同时,所调研样本数据分布的巴特利球体检验卡方值是7 830.470,P值是0.000<0.001,同样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基于以上2个检验值,得出本研究的研究数据建构效度非常好。
表5 KMO数值与因子分析之间的关系
表6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接下来探析的是因子分析后的主因子贡献率,表7所示。从某种意义上讲,解释总方差特征值的大小可以视为表示因子影响力的大小,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因子的解释力度尚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故而,特征值大于1的往往纳入标准。从表5中不难发现,35个指标测量项可以归纳为5个测度,其主因子贡献率也就是总体解释力度为73.973%,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
表7 主因子贡献率
然后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35个指标项进行探索分析,利用相关矩阵,以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作为因子抽取原则,而后进行正交旋转,详情如表8所示。
表8 因子分析结果
从表8中不难发现,评价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体系的35个指标测量项可以归结为5个维度,以效益为切入点,仍可概括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后的Z1经济效益、Z2政治效益、Z3社会效益、Z4文化效益和Z5生态文明效益。这与前期所指定的发展理想评估体系表1不谋而合。基于表7,各个指标的因子负载即为一一对应。
(二)各主因子权重
从某种程度而言,贡献率可以解释为主因子对总目标的贡献大小,也可以说明其在整体信息中所占比例[10]。故而,各主因子的权重可以用各主因子对总目标贡献率mj来确定。通过对mj进行标准化处理,所得结果Mi即为该因子所在目标权重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代入公式(4-1)计算,可得出二级五个主因子的权重如表9。
表9 二级因子权重表
(三)各指标在相应因子及整个指标体系上的权重
为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我们需要对各指标因子负载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详情如下所示:
其中npq为第p个主因子下第q个指标的因子负荷值,负荷值越大,这个指标对因子的影响也越大,其权重理应越大。i为第p个主因子下面的指标数目。根据此,可得出各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权重。
熵(entropy)是德国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的一个物理学定义,用来衡量空间体系的无序程度,越无序,熵越大。信息论中,熵值是用来衡量事物不确定性大小的。根据熵理论,因子的取值离散程度越大,这个因子包含的有效信息越大、熵值越小,它对应的权数也应该越大。文中用方差表示离散程度,通过表9和公式(2),可得各主因子权重以及各指标在相应因子下的权重,接下来可以得出各指标在整个武陵山片区效益评价体系上的权重Wpq。
通过二级因子权重表9和公式(4—2)算出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中的权重以及公式(4—3)算出的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下的权重,我们可以算出各主因子与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见表10。
通过表10,评价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中,经济效益最为显著,随之依次为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文明效益。
上面已测算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和发展的各指标标准及其权重,通过文献查阅和结合各专家意见,提出了如下两个效益评价模型,以分别求本课题所构建的一级指标指数分值和二级指标指数分值。
其中:
YCTBL代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指数得分,YCTBL越大表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越好,Ytcbl越大表示二级指标融合发展效益越好;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模型百分制特性,本文假定其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当效益指数分值80 P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构成要素的个数;q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第p个构成要素指标的个数,q的个数分别为6、8、7、7、5;Npq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第p个构成要素的第q项指标的权重;Xpq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第p个构成要素的第q项指标的得分值,该得分是由业内专家、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文化旅游企业家根据上述标准综合评分,而后加权平均计算其期望值;Mp为第p个构成要素的权重。 表10 各主因子与各指标的权重 表11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模型等级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处于湖南省西北部,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经国务院批准在1988年5月设立,1994年4月正式更名。张家界分属于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生态多样。在张家界33个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在各自繁衍和发展中,形成了纷呈多彩的民族文化。张家界旅游文化产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2006年,到2007年,基本上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 全市现有文化旅游演艺剧场11个,座位近12 000个,演艺节目8台,演职人员大约1 300人,形成了世人瞩目的张家界文化旅游演艺现象。 毋庸置疑,张家界是武陵山片区的一个子集,故而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张家界。本文以“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和“荷堂艺术馆”三家为研究对象,以此综合评定和检验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及其指数模型。 (一)问卷设计和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游客对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效益评价的感知。根据前面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其影响要素分别为Npq、Xpq和Mp,影响要素Npq、和Mp在前面已计算得出,在对张家界进行实证分析时,直接引用即可。而影响因素Xpq则是此次调研问卷的一个主要目的。 本文以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和“荷塘艺术馆”观演后的游客为调研对象,从2014年4 月26日到5月10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5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率为96.9%。通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三级测评指标分值为100,通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求出Xpq。 (二)数据分析 通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最终计算得出张家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级评价指标测评指数Xpq,而后把Xpq代入效益评价模型,分别求出二级指标指数和一级指标指数,详情见表12。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分析,已初步计算出二级效益评价指标得分情况。经济效益73.9分、政治效益63.2分、社会效益56.9分、文化效益52.9分、生态文明效益36.6分,这与其主因子权重以此递减不谋而合,同时也验证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级评价指标选取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了对张家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指数有一定的认知,把各指标权重代入效益指数模型4-4即可算出综合得分69.4分。 (三)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尽管在整个武陵山片区举足轻重,居于龙头地位,但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中级阶段,其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文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递减。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原理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产业融合的初中级阶段。这一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论证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体系和指数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评价和指导武陵山片区及其他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仍旧处于初中级阶段,如何使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真正担负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使命,是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一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立足之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是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上下齐心,一以贯之;三是产业融合是当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武陵山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必须毫不动摇,常抓不懈。 表12 测评指标得分情况 [1] Rosenberg.N.Technological.change.in.the.machine.tool.industry:1840-1910.The Journalof Econo Mjch History,1963,23:pp.414-446. [2] Anne James.Business and Industry Specific Cloud: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2005 (03):pp.43-51. [3] Geoffrey Wall.Tourism attractions:Points,lines and areas.Annals of Tourism,1997,24(1):pp.23-24. [4] Bob McKercher,Hilarydu Cros.Culture,heritage and visiting attractions.Tourism Business Frontiers,2006,6:pp.21-29. [5] 赵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安徽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6] 杨胜华:《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民族》2011年第6期。 [7] 王国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8] 尹华光:《旅游文化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9] 陈少峰:《文化产业业态变化与文化企业经营策略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0]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11] 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 [12]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经济地理》2010年第4期。 [13] 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旅游科学》2008年第4期。 [14] 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孙俊青)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Benefit Evaluation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YIN Hua-guang,QIU Jiu-jie,WANG Huan-ru,YAOYun-gui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a new forma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and it is also a new trend and a new economy growth point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which is the State Council Poverty Alleviation's main battlefield.However,how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tegration benefit of these two industry developm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ourism circle.Through three rounds of expert scoring,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ide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s a benefit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integration.Then with factor analysis,this study calculates the index weight and establishes benefit assessment index model.Accordingly,the efficiency index scores are classified as five levels:better,good,fair,bad,worse.Finally this study takes Zhangjiajie as a case to validate the methodology,then it gradually calcul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scores convergence of the two industries is still at good primary stage.On the basis of it,this paper deduces that Wuling Mountain Area convergence of the two industries is still at junior and middle stage. Meanwhile this study also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product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cultural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the combined development;benefit Evaluation F592.76 A 1672-4917(2016)01-0079-10 2015-06-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MZ057);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4K080);吉首大学社会科学处课题“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JDY44)。 尹华光(1964—),男,湖南洞口人,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五、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实证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Tourisim and Administrativ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427000,Zhangjiajie,Hunan,P.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