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君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要有艺术性。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艺术,能使课堂更具活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学艺术带来的美。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艺术
物理学科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如果能使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物理知识,并成功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就是物理教师的成功所在,也就是成功的教学艺术所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学艺术,那么,物理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学生愿意学物理,并且能学好物理。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把学习物理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来做。比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找一个透明的水槽,然后将一支筷子斜放入水中,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肯定能看到筷子的弯曲,产生疑问:筷子在水面和水中之间为什么能出现折的现象呢?教师从理论上告诉学生这属于光的折射。当然,也可以创设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半槽水,水中放入一些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由几名学生各自用钢丝刺水中的“鱼”,但学生发现,当他们按照眼睛所看见的“鱼”的方向去刺塑料“鱼”时,总是刺不到“鱼”。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同学们总是刺到的“鱼”上方,因而刺不到“鱼”。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补充说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表面传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而人们在看物体的时候都是沿直线看的,因而人眼所看到“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如果同学们是渔民,叉鱼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学生肯定能快速回答,在看见鱼的偏下方才能叉到鱼。教师紧接着问:如果同学们在水面下看岸上的人,那么看见的“人”应该在什么方位?大多数学生能快速而正确地做出回答。这样讲解,即能将光学中的折射原理融入实际的生活中,又复习了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因而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杯子里的筷子“折了”、雨过天晴彩虹高挂、以及“海市蜃楼”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些现象属于什么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教师补充。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运用。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理教学内容的灵活、有序,还要会巧妙“设疑”,让学生去“解疑”。这也是物理教学的艺术所在。
二、认真挖掘教材,展示物理学科之美
要使教材里的文字折射出美丽的光彩,还需要教师的努力挖掘。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物理这一门科学的特征,使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物理。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物理学科之美。比如,讲“扩散”这节课时,教师先做好演示实验,给一杯水里滴一滴红墨水,放置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现象:整杯水变红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水分子和红墨水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虽然人的眼睛看不见分子的运动,但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宏观物理现象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物理中的“转换法”,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换成宏观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既能看清物理现象,又能懂得物理原理。方法之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的物理实验活动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在物理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内在之美。换而言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事物内在的本质与联系,当然在实际课堂中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耐心地讲解,并且多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并使学生从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电功率”这个对于初中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重要概念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列举家庭生活中熟悉的家用电器,然后提问:这些家用电器在分别使用时,电能表的转速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家用电器在分别使用时电能表的转速是不同的。原因就是不同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不同,换句话说,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是不同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中,把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叫作“电功率”。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电功率的表示符号及单位,然后再进一步播放不同的家用电器图片,学生能快速找到各种用电器的不同之处,即电功率的不同,从而使学生在认识电功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总之,一堂具有艺术性的物理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物理变得轻松快乐,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艺术是属于教师个人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师上课具有了教学艺术,必然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