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嵘(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重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1
文/邓嵘(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DOl编码:10.3969/J.lSSN.1674-4187.2016.04.013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近些年来“设计教育再设计”国际会议所倡导的针对产业深度转型期设计教育的反思与新的教学模式探索而引发的一系列设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团队培养、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专业知识构架重组、分工与协作、专业互补性的实践等研究型教学的探索。针对这一目标,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构架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各个院校仍将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围绕优势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调整,形成工业设计专业不同侧重的发展特色。而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更是在原有艺工结合的专业特色基础上,逐步形成面向信息时代基于工程化与技术实现支撑的交互设计方法和用户体验策略方法及评价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在智能产品开发、健康设计、公共服务系统创新、新材料创新设计等领域展开设计研究与产业合作,始终围绕以人为中心,在满足设计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上寻求新的测试与论证的评估方法,从而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产品从概念到技术实现的可能与体验评价的手段,最终适应社会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发生了变化。新的定义指出:工业设计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其目标是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
工业产品已经从传统大批量生产到为网络社会的用户提供创新的产品机会。学生必须意识到这个新的变化模式,并且利用它为自己服务。网络世界建立在更多的沟通之上,出现了新的设计文化,更草根,自下而上,和工业时代自上而下的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设计方式将更趋于多元,设计也开始和很多重要领域都融合在一起。研究新的趋势和还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发展新的细分市场去建立商务渠道,必须引入人与服务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与满意度。工业设计专业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往往在机械和计算机学院下,大多更强调设计的问题导入,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性问题,以及相应技术技能的实现。注重产品原型创新,功能实现、更强调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团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提高,形成优势互补与协同创新。
现代企业面临着从产品到服务、从功能到体验的新的竞争策略的要求。设计如何创造更具价值的体验,使消费者更忠实于企业的产品和文化,需要新的方法和路径的探索。而过去工业设计为满足用户的产品使用功能实现与形式审美需要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研究用户,准确定义产品的市场区隔,创建新的服务体系、商业模式、系统集成、如何将技术人性化运用,满足持续不断的良好体验等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设计过程已不单单是造物实现的过程,或是借助技术手段帮助落实设计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仅仅是工业设计本身的基本流程,设计对象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设计问题和设计任务的复杂性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科的知识构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学生整合资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构建新的交叉学科实践教学模式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工业设计教育近十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工业设计都将服务设计、社会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纳入本专业的视野。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系的培养模式及其培养计划可以看出,目前的工业设计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本身。而将交互设计、工程设计、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平台设计纳入本专业的视野。数字应用如开源硬件和3D打印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也为通过开源和 DIY 的研发方式提供新的机会。很多学校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开设了新的课程,如用户体验设计,创业,管理和计算机。如何系统化的解决复杂问题只能通过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因此工业设计学生需要更综合性的表达思维与沟通协作的技能。以及交互的核心设计思想将会不断加强。
部分国内工业设计专业院校也顺应潮流进行了教育改革。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广泛借鉴了国际知名院校专家教授的经验,融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并与国内外二十多个知名企业、设计公司和研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保持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专业建设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综合创新设计人才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将创新概念、草图、计算机建模、实体模型制作、多媒体表现等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与团队精神、环境意识、多元文化观和设计管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
可见,国内外工业设计专业都在加强学生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围绕设计问题与现象展开新兴设计领域的探索,整合各自的区域优势与产业环境的变化需要,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互补融合的基础进行专业课程和构架的调整。逐步建立新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梳理,我认为工业设计教育还要从传统课程的知识更新和新兴技术手段实现课程的变化两方面来看。
首先传统知识板块需要内容上的更新与迭代,重点改革的课程主要在人机工程、材料与工艺、技术基础与设计表达等核心课程。拿人机工程学这门课来讲,过去多年的人机工程课程内容大都停留在对静态人机尺度的测绘和设计应用上,而忽略了人的动态变化,以及行为变化,不同对象的需求在变化,反映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实际上是要研究人的大脑对行为的指挥与控制,人的适应性和反抗,外部事物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的行为刺激等,人机尺度和行为轨迹的研究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时间点的参数分析,而更多的是需要考虑长时间、重复性的运动行为对人的疲劳度的反映以及如何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借助新的行为观察仪器和数据分析方法来指导设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人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用户体验与认知科学实验室,这是国内首个在设计学院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拥有德国Mangold行为分析系统,Tobil眼动仪,64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通过运用心理学技术进行设计与市场研究。采用心理科学前沿的行为分析、眼动跟踪、脑电等技术,为学生、设计师和用户提供设计测评,用户体验研究,产品开发研究等服务。用科学的数据反应消费者真实的需求,促进设计学与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图1 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结构图
再看技术基础与设计表达这门课,过去表达的对象更多的是物的形态和功能本身或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形态的模拟与仿真。而今通过3D打印等手段在原型验证和测试过程中加快了表达的真实性和高效性,同时设计表达的过程转变为分析与推敲的过程,需要反复修正和评价,采用新的快速原型工具和先进制造手段更丰富了表达的方式。而为帮助理解更具抽象的逻辑法则、信息构架、用户界面、服务系统以及实时变化的动态系统、信息的互动与反馈等必须结合新的表达技术和软硬件手段,因此表达内容在延伸的同时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新技术课程板块包括智能产品开发、交互设计技术等课程建设与智能交互实验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范围的要求不断扩展,在智能产品开发课程中主要应用Arduino智能硬件开发平台与Processing软件界面开发平台。Arduino可提供丰富多样的传感器与执行器,并可方便地应用于产品原型开发阶段的数据采集和驱动反馈。Processing使用程序语言进行电子草图设计,并可与Arduino相互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反馈,可方便地创造并实现智能产品与界面交互的使用新体验。交互设计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移动设备App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同时包括App与智能硬件的通信与交互,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测试环节验证并完善设计过程,将工业设计的对象从传统的产品与界面设计扩展到了使用过程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层面。上述课程培养了学生应对新设计领域的基本设计实践技能,为了支持更高要求的设计过程,我们建立了智能交互实验室平台,提供专业的人体动力学动态测试,高精度传感测试平台与运动驱动、控制平台,为学生进行新领域的产品设计实践过程提供广泛的支撑,促进了工业设计教学体系向交叉学科领域的拓展。
与西方国家的工业设计教育相比,我院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定位已经同步和取得共识。必须在“大设计”概念下的重新思考和探索新知识结构板块的组成,将交互设计作为“大设计”概念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淡化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提倡专业之间的交互与整合。在此理念下,基础教育提倡多学科的交叉与互动,培养的学生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专业素质;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仍然提倡学科的交叉与互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主干”专业领域内知识,同时可以掌握部分“枝干”专业领域内知识;在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后,特别注重学生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创新与服务设计大背景下,将前一阶段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于设计实践当中。
本专业在国内较早意识到这一点并着手改革设计教育。与国外标杆专业的比较,本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设计过程变成不断测试和验证的过程,用科学优化和系统搭建的方式从软件、硬件的层面构建原型系统,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手段,实现原型测试及验证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生需要补充和增强人机与工程制造的知识板块内容。有一定的机电和软件应用基础。
工业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强调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学生除了需具备艺术学、美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知识还需了解设计学科与机械工程、计算机领域以及材料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商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既注重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又同时强调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对产品、交互、服务、工程技术的理解、分析与协作沟通能力。坚持启发引导式教学与分析思考型教学模式、将设计理论和深入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在理论中升华。目前专业方向逐步从产品创新向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文化创新、服务设计等纵深领域拓展。
工业设计是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的一项专业技术工作、与机械设计等工程设计学科共同构成现代产品创新设计体系,而工业设计又在向各个学科领域渗透,其核心知识板块包括了设计学的思维方法、心理学分析与评估、材料学的技术应用和测试研究、人机工程学和人机交互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融入需在设计问题的不断深入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相互配合,这其中可以总结为三个重要知识板块的构架:即设计思维的理论与方法;设计技术与实现的手段或工具;设计验证与实践的论证过程。(见图1)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调整是面向产业领域变化的需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度挖掘工业设计教育与产业人才发展需要和产业服务对接的方式方法而进行的一次改革。三大核心课程板块的内容建设也紧紧围绕着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知识点而构建。
随着设计在商业,文化和社会承担着新的角色。设计将在未来塑造世界和改变人类行为方面起更大的作用。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将努力结合大学学科综合的优势开拓更为广泛的设计领域。学生将不仅具备发明创造和原型制作的才能,还要同其它领域专业人士合作去实现复杂目标和综合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设计教育都是通过教会学生观察和应用的实践技能去创造伟大产品,成为伟大的设计师。这也是未来设计教育仍将坚持的方向。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是有历史积淀与传承的,过去的教学思想在艺工结合、综合设计、问题意识导入、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战略与系统设计方法等方面卓有成效,但设计教育一直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我们教学生制作美妙的物件,现在我们让学生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去创造令人赞叹的用户体验。这样设计师要精通的就多了,包括艺术、工程、服务,交互和用户体验。培养工业设计师的任务还是为生活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市场需要我们为用户创造更多的情感互动与持续不断的惊喜。
(责任编辑:姥海永)
[1] 史为鉴,新定义工业设计[J].设计,2015,
[2] 曹恩国,邓嵘,张寒凝.工业设计专业实践型交叉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创意与设计,2014,(6):63-66.
[3]陈振益, 舒余安.产业转型时期高校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J].美术教研研究,2012,(13):54.
[4]张犇.试论大设计概念下的专业融通与整合[J].艺术教育,2010,(12):50-51.
[5]苏杰.设计管理与“大设计”趋势[C]//D2B 第一届国际设计管理高峰会论文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6]陈香.当代视野下“大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3,(3):42-45.
[7]张凌浩.有限与无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概述[J].装饰,2011,(8):35-42.
[8]李世国.交互设计[M].出版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ity
对信息化和全球化深度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发展也面临转型与改革的问题。2015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在29届年度代表大会上发布了工业设计的最新定义,进一步明确和拓展了工业设计的概念和范畴。为适应产业变化发展的需要,设计学科正不断与多种学科发生关系并相互影响,对工业设计专业知识构架的重组与课程体系的重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In the face of deep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ity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of transition and reform. In 2015,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released the latest definitions of industrial design at the 29th annual convention. They futher define and expand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design discipline is constantly interacting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recombin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ity.
变化;迭代;植入;重构;交叉;融合
change; iteration; implantation; reconstruction; transposition; fusion
邓嵘,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1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50519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老年人康复训练设备的交互设计对用户体验影响的应用研究)、江苏省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BK20150161)、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项目编号2015JDZD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