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飞
(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微课程”之探“微”
王艳飞
(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理念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变革。它与传统课堂、普通在线教育相比,体现了课程结构的技术创新教学。从分析传统课堂、普通在线教育的弊端,来探讨微课程的发展背景,以及微课程的“微教学时间”、“微教学内容”、“微教学媒体”。
互联网+;微课程;微教学时间;微教学内容;微教学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概念,就是原来传统的行业跟互联网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信息流动方便的优势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比如互联网+工业、+农业、+旅游、+教育等。人们也是在不断的体会着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做出的改变。 “互联网+教育”又是怎样一种教育模式呢?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又是怎么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同样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形式。我国的经济发展分为计划经济、政府经济、市场经济、数字计划经济(互联网经济)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教育的形式也有不同,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有着当时特定的特色。
表1
大数据时代、云技术应用的发展,目前的教育,即是数字计划经济形式下的,按需教育,自主学习。如何体现“需”与“自主”,在教育领域则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强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2]。
把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教育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已经提出有一定时间,国家也投入相当的人力与财力进行了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资源库建设等。但课程网站的点击率,学生的利用率还是不容乐观的。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美国非盈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提出《用视频再造教育》,将“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推向社会,被比尔·盖茨称“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发了一场革命”[3]。
微课程即是在此教育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无形中就是把教师的传统主导教学地位弱化,实现教学模式的“翻转”,实现信息化的大面积覆盖。与全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相比,它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更加适应于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的本质。他是慕课发展的催化剂,慕课创新教学的关键就是能引发教育变革的“小石子”“催化剂”—微课程,从而使慕课成为一种在线教育的高级形态。
(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45分钟“满”课堂—教的“累”
国家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但主要还是用在课前和课后。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还是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应用,还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在考试导向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还是那种“传递--接受”的方式诠释着教学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教师虽然基本脱离了“黑板-粉笔”的时代,但信息数字化意义的“PPT,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仍然改变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学。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果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及演示后,大量的时间是留给学生动手的,不管是操作还是设计,但教师基本还是可以解放出来了,相对于操作性差的基础课程来讲,即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师仍然需要在课堂上一步一步讲解,课堂上老师的“一言堂”现象改变不了什么本质,教师如果4节课连上下来,基本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更有的学校因为教师师资不足,6节课、8节课的情况也会出现。教师的“累”可以说达到了“极致”。正如山水画讲究“留白”,家庭装修忌讳“过满”,教学亦同此理。适当牺牲一点知识传授的速度,降低一些检查和评价的频率,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和沉淀的时间,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这样既能确保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创新[5]。
(二)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全程紧跟教学内容-学的“累”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是连贯的,一环扣一环,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来讲,学生一个小环节没有听明白,后面就会跟不上,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老师又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跟不上,而放慢教学节奏,打乱教学计划。一节课没听懂,下节课估计也没办法懂,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听不懂索性就不听,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学习兴趣减退等诸多问题,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从正常的人性心理分析来讲,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教师肯定,被学校及家长肯定。笔者进行4个班级(小班化)120人的调查,95.8%的学生希望被肯定,4.17%的学生无所谓,而0.8%的没有选择。其实每个学生最开始都是积极向上的,只不过有些接受新知识快,有些认知的慢,而认知慢的同学慢慢的在老师及家长眼里就变成了“后进生”,如果学生课前进行微课程的载体微视频的学习,把主要的知识点提前进行了预习,接受慢的同学还可以看2遍3遍,这样课堂上的大把时间用作交流讨论,课堂进行了“翻转”,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这种改变就是打破了课堂上学生的被动的听,一种被接受的状态,转化为主动的汲取及积极参与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可以得到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学生课堂上的不学,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就没有一点关系吗?
(三)传统课堂教学预期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模式让学校、教师、学生累
一节课,小看只是45分钟,大看确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形态,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教师作为教育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学生作为受教者,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社会上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来看,传统的课堂教育,学生没有接受的,在校没有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课堂上可以接受教学内容的,自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提高。后果是毕业了,还是什么都不会,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就算有份工作,也是需要几年时间进行调整适应。这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讲,是非常可怕的。
(四)普通在线教育-面上的信息化
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的在线教育,基本是以精品课程形式出现,内容基本涵盖了教师上课的PPT、课后习题,教师上课的视频等内容。基本存在的状态就是教师花大精力做好,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精力财力都浪费。因为PPT教师基本是文本方式,没有教师的解释,学生的理解力达不到,而有老师讲课的视频也是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实况录像,基本是以1:1的形式上传到网络,通过重放来再现教学场景,学生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同步或异步点播学习,这种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充其量是“面”上的信息化教学,并且是花费了教师很多精力耗费国家很多资源的一种教学模式。
“微课程”是信息、网络、媒体等技术与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主要针对的是信息时代知识、时间的碎片化与空间、情境的虚拟化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化、个性化教与学模式[6]。
(一)“微课程”的“微”体现在教学时间上
较之传统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45分钟左右,微课程在呈现形态上的一般是10分钟左右。基于这个时间,也是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的。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微型课程”,90年代也提出过“六十秒课程”或“一分钟演讲”都是“微课程”的前身或雏形。2008年,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概念,强调它是长度“一分钟左右”能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程进入中国以来,很多教育界专业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胡铁生强调,微视频长度不宜超过10分钟,一般控制在5-8分钟;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张静然提出,他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祝智庭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不长于10分钟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还有人认为,它的时间在5-15分钟都可[7]。
无论是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的探讨,其实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被认可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发育等各种综合因素,使其焦点注意一般有相对稳定的时间,太长会造成注意疲劳,太短则会消减注意效率。所以“微课程”在时间上的“微”,不能依据未经证实的感性认识,也不能主管臆断,而要根据学习的年龄阶段和教授知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千万不可为体现微课程的“微”,而没有讲清知识点,只要把内容精炼讲解,即是达到了微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微课程”的“微”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微课程是由多个小“微课”串联起来的网络教学课程,针对于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会在这段时间,尽量兼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多维目标。一节课下来,学生大脑被填满,不善于归纳整理的学生,自会觉得内容学的多,拿到实践内容却还是无从下手的状况。其实精心琢磨下来,无非也就是与重难点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为避免出现传统课堂上的弊端,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一个点,这个点可能就是某节内容的重难点,亦或是易错点,亦或是易混点。根据这个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将教学知识点进行可视化,简易化。学生根据视频可以进行课堂预习,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翻转课堂”的目的。将教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学生从被动的吸收转变成主动的获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将来进入社会的竞争力,乃至整个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微课程”的“微”体现在教学媒体上
“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载体,依据课程的知识点和教学情境,以“音频、动画、文本、PPT”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可视化。微课程不限制学习者的时空位置,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规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上传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进行“微课程”的学习。一项在全国范围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6400名未成年人的调查结构显示,有七成青少年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数字化阅读。“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微课程的强大优势,也是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趋势[9]。
社会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本源的回归,即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需求而设计[10]。微课程的发展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可以有效地颠覆“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而是采用翻转的形式,把知识传授放在了“课前”,知识的内化通过“课中”的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则是完成高层次的知识探究。微课程满足了学习需求的技术创新,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或在线教育都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Z].2010-07-08.
[2]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的通知教发[2014]6号[Z].2014-06-24.
[3]张武微.微课程技术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的重要突破 [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45.
[4]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6):71.
[5]张亚星.被误解的“修枝剪叶”与理想化的“静等花开”[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50.
[6]余宏亮.微课程意涵三重判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5(05):37.
[7]吴严超.微型学习资源:“微”理念与实践的思考 [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17-20.
[8]中国新闻网.七成青少年依赖手机阅读[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3/08-25/52d02570.shtml,2013-08-25.
[9]许艳丽,王岚.基于MOOC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09):38.
[10]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 [J].现代教育技术,2014(06):36-43.
[责任编辑:罗幼平]
Exploration on Micro of Microlecture
Wang Yanfei
(WuxiAutomobileEngineeringSecondarySpecializedSchool,Wuxi214000Jiangsu)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s such as microlecture and flipped class are educational revolutions in the internet+ era. It embodi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commo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microlecture background and microteaching “time”, “contents”, “media” by analyzing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ternet+; Microlecture; Microteaching time; Microteaching contents; Microteaching media
2016-07-11.
王艳飞,女,河北唐山人,高级讲师,国家一级建造师,建筑工作技术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教学管理。
G423
A
1672-1047(2016)04-0024-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