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华 姚定珠 李素红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刘瑞华姚定珠李素红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我院接诊的HIV/AID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AIDS相关健康指导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6个月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各护理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各护理时间点2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1、3、6个月HAMA和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2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明显,护理6个月后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如紧张、失眠、易怒、沮丧、自我封闭等,2组上述临床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临床反应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紧张、易怒、沮丧患者明显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艾滋病;心理护理;免疫状况;生活质量;改善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强,病死率较高,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典型特征为免疫功能缺失[1]。现已知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及母婴传播。据统计[2-3],艾滋病的发病率呈每年升高的趋势,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HIV侵犯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在短时间内数量急剧减少,破坏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引发机会性感染和生成肿瘤,最终导致全身器官衰竭死亡。有研究显示[4],艾滋病患者CD4细胞数量和病毒载量受患者情绪影响较大,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免疫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针对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01—2015-06我院接诊的HIV/AID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入选标准[5]:经实验室ELISA法确诊为AIDS;年龄18~70岁;同意接受此项研究;排除标准[6]:患有精神病等影响本研究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对照组男8例,女7例,输血感染5例,吸毒感染2例,异性性接触感染8例,平均年龄(35.12±4.79)岁,平均病程(0.41±0.21)a;观察组男10例,女5例,输血感染6例,吸毒感染1例,异性性接触感染8例,平均年龄(35.42±4.1)岁,平均病程(0.40±0.24)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AIDS相关健康指导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组建专门艾滋病心理护理小组;(2)通过抽血检测、面对面交谈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3)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合理的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案,同患者建立良好互助关系;(4)对特别需要的患者进行亲情护理;(5)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以端正的态度对待疾病。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检测患者焦虑情况;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患者静脉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采用SCL-90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标准[7-9]:将CD4+T淋巴细胞数量划分为以下5个等级,1-CD4+>500/mm3;2-351 2.12组各护理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比较见表1。护理前2组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HAMA和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1、3、6个月HAMA和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各护理时间点HAMA和HAMD评分比较 2.22组各护理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比较见表2,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明显,护理6个月后2组患者点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2组各护理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计数比较,个/μL) 2.3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护理前2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如紧张、失眠、易怒、沮丧、自我封闭等,2组上述临床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2组患者临床反应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紧张、易怒、沮丧患者明显减少,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2.4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疗效比较 [n(%)] 艾滋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创伤,在这个方面的刺激下艾滋病患者的体内会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此中反应会严重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加重患者病情[10-12]。因此,只有有效清除机体病毒,提高艾滋病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才能使病程发展得到有效控制。调查研究显示,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不足,在面临病情困扰的同时,还必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异样眼光。有研究者指出[13],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使患者人际关系改善,提高适应能力,消除不满情绪。临床上评价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常用的参数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该值越低患者的免疫状况越差。本研究通过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患者静脉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分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并分析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 本研究显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状况,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免疫能力改善状况越明显。计数患者静脉血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结果显示,两种护理方式干预的患者,护理6个月后,静脉血内CD4+T淋巴细胞上升。6个月后,给予AIDS相关健康指导和常规护理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为(234.19±132.46)个/μL,给予心理护理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为(372.46±219.43)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如紧张、失眠、易怒、沮丧、自我封闭等。心理护理6个月后,仅2例紧张,3例失眠,1例沮丧,2例仍出现自我封闭,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结束后,临床反应虽然也减少,但效果不如心理护理明显。15例给予AIDS相关健康指导和常规护理的患者,有效率46.67%;15例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艾滋病患者时应用。 [1]刘震,刘明,李勇,等.艾滋病免疫重建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 519-2 522. [2]张艳燕,李星锐,王喜梅,等.无症状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东医学,2012,33(13):2 027-2 029. [3]张小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社区护理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 898-3 899;3 903. [4]吴婷.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 225-2 226;2 228. [5]陈秀敏,王丹妮,金艳涛,等.基于中医养生护理56例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67-69. [6]张国增,孙鑫章,王强,等.降低护理学本科生艾滋病歧视的综合培训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7):1 228-1 230. [7]舒文,赵攀,杨传利,等.人性化关怀在艾滋病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9):1 079-1 080. [8]向迎春,何静.1例尿毒症合并HIV感染患者护理体会[J].激光杂志,2011,32(1):50. [9]周开明.护理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职业防护[J].重庆医学,2011,40(24):2 480-2 481. [10]刘保池,王盟,冯艳玲,等.免疫缺陷与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11,34(11):818-821. [11]郭梦童,吴群红,曲乐萌,等.艾滋病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38-143. [12]樊安芝,张晓蓉.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指导[J].重庆医学,2015,44(21):3 021-3 022. [13]郑连雪,陈秀敏,丁红云,等.艾滋病患者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12-14. (收稿2016-04-11) R473.74 B 1673-5110(2016)16-0092-03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