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文教学观的本质探究

2016-09-22 18:20张婧婧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叶圣陶习惯

张婧婧

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深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说起,因为搞清楚学科性质是开展学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自1949年以后,语文课程在“国语”和“国文”的基础上命名为“语文”之后,有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就从未停止。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所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实质上也就是关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那么语文学科的性质又应该怎么界定呢?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一种工具。”[1]但是不能简单地解读这句话,工具是用来达到目的的途径,但工具不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教授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内容,让学生运用这些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算是对于语文教学的正确把握。但语言这一种工具和其他工具有所不同,因为“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叶圣陶先生所谓的“语言是工具”,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但并不是只是具有工具性。

那么,我们再回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问题上,需要教什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2]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需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及相应的语文技能。语文知识可以相对轻松地进行教授,但是语文技能需要长期培养。正是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更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考验,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语文的相关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涵盖叶圣陶语文核心教育思想的关键性论断,从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都给我们展现出他的学生本位思想。从教学目的看,在叶圣陶先生看来,“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两种能力是“随时需用的事,也是一辈子需用的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叶圣陶先生关注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语文能力,希望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然后入门上路,在纷繁的事物中自由徜徉,独立探索。而从教学方式上说,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演,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习得应有的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正如他在论著中所说的那般:“我认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做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这些表述清晰地表达了叶圣陶先生的“学生本位”思想。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下工夫。”第一点是指,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思考,每每有所感悟,就要养成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第二点指的是,不仅仅是用文字记录下来,还应该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等方面多下工夫,力求精致。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呢?

1.养成记录的习惯

“生活是根源,语言是手段”,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首先应从“记录”开始,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瞬间的所思所感,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笔尖的文字。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我想文艺写作该是这么回事:就经历过、体验过、想象过的生活着着实实地想,把它想清楚,想得轮廓分明,须眉毕现——想的目的是把在生活里见到的某些东西告诉人家——想的手段是语言,让语言把想清楚的东西固定下来。”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他的老师福楼拜就告诉他不要忙着写成篇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应该每天骑着马出门走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同样,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有源源不断的养料滋润其作品。

2.养成“想清楚然后写”的思维习惯

“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叶圣陶先生认为,“想清楚然后写”是个好习惯,养成这个好习惯,写出来的东西,人家可以充分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同样自己能够满意。虽说作文可以修改,但是如若成稿以定,再修改也不能改变太多,如果通盘考虑,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即使需要改动,经过斟酌推敲,必能锦上添花。那么什么叫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要写什么,该怎样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问题都能有确切的解答,才能称得上想清楚。“凡事预则立”,作文也不例外。好的思维习惯决定流畅的语言表达,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作文教师中,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要指导学生先写提纲,这样便于培养他们“想清楚然后写”的写作习惯。

3.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可见语言跟文章的关系密切。所以写文章,必须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那么如何评定语言习惯正确与否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参考标准: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何为“不走样”?这一点很好理解,也就是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的,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我口述我心,也就是“求诚”理念的体现。而“语言的规律”似乎看上去有一些深奥晦涩,简言之,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由于人人熟悉,天天应用,不少人不把语言规律放在心上,导致一些错误的语言习惯得不到纠正,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语言规律,细细考究,语言规律也是有法可循,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辨别语汇的确切意义;二是弄清语法的正确结构。做到这两点,大体便可掌握语言的正确规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叶圣陶习惯
霜的工作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